水控技術概述:
養殖塘口水體既是養殖大閘蟹的生長場所,也是水生生物糞便、殘餌等分解衛生間,又是浮游生物的培育良好場所,這樣的擬態化超限養殖很難調控水環境的生態失衡,造成水中有機物和有毒有害物質大量富積,這不僅嚴重影響養殖大閘蟹的生存和生長,而且成為天然水域環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因此,如何保持水環境的生態平衡,是水產養殖優質、高效的關鍵技術和經驗。
近年來用良性細菌對水產養殖水體進行人工干預,并取得了一些好的方法和經驗,在這方面,我整了有關的基礎常識,讓大家有空的時候,認識一下。
水產養殖中常用的
菌屬種類以及使用配套方法
水中第一駿——光合細菌
光合細菌菌體本身含60%以上的蛋白質,且富含多種維生素,促進水產養殖動物生長;它以光和熱為能源,將水體中的氫分離出來,變有害物為無害物質,改良水質。水產生產上經常使用的為紅假單胞菌。目前產品的劑型有水劑和粉劑兩種,通常水劑的活菌含量為3×109個/毫升,而粉劑活菌含量為1×1011個/克。水劑加入抑制劑后有效期為3~4個月,而粉劑經特殊加工后有效期為12個月,生產上肥水時可與有機肥或無機肥混合后潑灑,調節水質時與吸附劑合劑使用效果較明顯。

光合細菌的使用,應在水溫20℃以上時使用。在水溫28~36℃,pH偏堿(7.5~8.5)時,光合細菌生長較好。低溫及陰雨天不宜使用。你在使用光合細菌改善水質時,可選在晴天上午進行,光合細菌用沸石粉吸附后潑灑能提高使用效果。
在池塘使用時,每立方米水體2~5克光合細菌拌細碎的干肥泥土粉均勻撒入魚池,以后每隔20天左右,每立方米水體用l~2克光合細菌對水后全池潑灑。大閘蟹塘口,每立方米水體用5~10克光合細菌拌細碎的干肥泥土粉均勻撒入池,以后每隔20天左右,每立方米水體用2~10克光合細菌對水后全池潑灑。用于飼料添加投喂蟹,蝦時,按1%的比例拌入。用于疾病防治時,可連續使用,每立方米水體魚池用1~2克、大塘口用5~10克對水后全塘口潑灑。在塘口施用有機發酵糞肥時,配2~5克光合細菌效果更為明顯,可避免肥料用量過大、水質難以把握的缺點,并可防止藻類老化造成水質變壞。

水瘦時要先施肥再使用光合細菌,這樣有利于保持光合細菌在水體中的活力和繁殖優勢,降低使用成本。此外,酸性水體不利于光合細菌生長,應先潑灑適量生石灰乳,調節水體pH為7左右后再使用光合細菌。
藥物對光合細菌制劑的活體細菌有殺滅作用,因此不能與消毒殺菌劑同時使用。水體消毒需經過1周后方可使用。
成品菌液應先逐漸降溫而后存放在溫度較低(15℃以下)并有一定光照的地方(每天2小時以上),然后逐漸減少光照,再置于陰涼避光處。菌液開始發黑并有惡臭味可能是活菌死亡腐敗所致,使用效果不佳。
塘口第二駿——硝化細菌
硝化細菌是一種好氧菌,在水體中是降解氮和亞硝酸鹽的主要細菌之一。主要有硝化細菌和亞硝化細菌2個類群,目前產品的劑型有水劑和粉劑兩種,通常水劑的活菌含量1×109個/毫升,而粉劑活菌含量為1×104個/克。水劑有效期為7~10天,而粉劑經特殊包裝后有效期在6~12個月。生產上硝化細菌繁殖速度較慢,20多小時才能繁殖一代,一般情況需投放后4~5天才可見明顯效果,因此要提前使用。

塘口第三駿——芽孢桿菌
芽孢桿菌是一種化能異氧菌,目前用于水產養殖業主要是枯草芽孢桿菌,產品劑型為固體粉劑,通常活菌含量在1×109~2×109個/克,有效期12個月左右,使用前要活化培養,采用原塘口水加少量紅糖或蜂蜜,溫度35c,浸泡4~5小時后全池潑灑,潑灑時,如有增氧機,同時開動增氧機。如果晚上溫度相對高,有必要施用一次增氧劑。

塘口第四駿——蛭弧菌
噬菌蛭弧菌簡稱蛭弧菌,是一種寄生于其他好氧細菌細胞內并能使其裂解的一類細菌,生產上主要用來凈化水體,減少水體致病微生物數量,降低魚蝦蟹染病率和控制病害的發生。生產上運用的品種為嗜水氣單胞菌噬菌蛭弧菌,產品劑型為水劑,活菌含量為1×109個/毫升。

塘口第五駿——乳酸菌
乳酸菌是一種厭氧或微缺氧菌,pH值3~4.5仍可生長繁殖,在養殖水體中的魚,蝦蟹的腸道內定植,合成維生素,輔助食物消化,促進營養物質吸收,克服腐敗過程,生產上作為飼料添加劑。

塘口第六駿——放線菌
目前水產生產上運用的主要是嗜熱性放線菌,對于養殖水體中的氨氮降解及增加溶氧和穩定pH值有較好效果,尤其在大閘蟹苗入塘口一個月后,使用時更佳,與光合細菌合用效果更好。

塘口第七駿——酵母菌
酵母細菌富含蛋白質、核酸、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適口性好,可促進養殖對象攝食,提高消化吸收率,增強抗病力。潑灑外用能有效分解溶于池水中的糖類,迅速降低水體中生物耗氧量,改善水質。(別忘記了,我教過的自制酵母菌辦法噢,可省不少費用的)

塘口第八駿——EM菌
EM菌主要由光合細菌、乳酸菌群、酵母菌群、放線菌群、絲狀菌群等5科10屬80余種有益菌種復合而成,目前水產上只有7~8個菌種組成,在效果上尚未達到EM菌的設計要求。產品劑型以水劑為主,有效活菌數標準為2×109個/毫升。在水質惡化池塘可全池潑灑EM菌,增加溶解氧,降低氨、硫化氫等有害物質,改善水質。EM和一般生物制劑相比,它具有結構復雜、性能穩定、功能齊全的優勢。使用方法主要如下兩種,一是餌料攪拌投喂,二是加等量紅糖后加20~100倍干凈水混合后全池潑灑。具體用量等參照各品牌說明書。本人認為最好的Em菌源于鬼子,國內的大忽悠太好,慎用!)

塘口養殖影響
微生態制劑使用效果的環境因素
(1)溫度
溫度是控制微生物生長的重要因素,微生物的生長受低溫限制,最適生長溫度范圍很窄,溫度太高也會影響生長,高溫可以達到致死點。使用微生態制劑一般要求水溫不低于15℃,適溫范圍內,水溫越高效果越明顯,25~30℃使用效果最佳。
(2)溶解氧
潑灑型微生態制劑為好氧菌,其呼吸需要氧的持續供應。大氣中氧不容易進入池塘底部,因而,投放時同時開啟增氧機,或結合對氧要求不高的EM菌一起投放。
(3)pH值
每一種微生物的生長有其最合適的pH值。一般pH值7~8時細菌生長最旺盛,如池塘水質偏酸時可采用投放生石灰或降酸微生物來提高pH值。
適宜區域:全國長江以南最佳,向北次之,淡水池塘養殖區域尤其宜用,天然湖泊河流,水庫次之。

最后特別提醒你注意事項:
(1)長期使用。微生態制劑的預防效果好于治療效果,其作用發揮較慢,長期使用方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2)盡早使用。通過先入菌的大量繁殖,形成優勢種群,減少或阻礙病原菌的繁殖;
(3)禁止與抗生素、消毒殺菌藥或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藥同時使用;
(4)施用時注意菌體活力及菌體數量,一般要求含3億個/毫升以上的活菌體,且活力強,同時注意制劑的保存期,隨著保持期的延長,活菌數量逐漸減少,故保存期不宜過長,并且打開包裝后盡快使用;
(5)有的微生態制劑使用前要活化培養。活化能讓微生物迅速“復活”,活菌數量成倍增加,也能使菌迅速適應池塘水質條件,如芽孢桿菌;
(6)注意不利因素的影響。如溫度、pH值、硝化細菌在pH值<7或pH值>8.5的水體中繁殖速度會受到一定影響,最適范圍為7.8~8.2,所以要控制好水體中的pH值,以利于有益微生物的生長;
(7)遇到水質敗壞嚴重的發病池塘,水質處理時,先用大劑量活菌加維生素C、E等抗應激類的物質,把水質調控好后再施用藥物效果好,而且穩妥;
(8)微生態制劑不是藥物,一旦發生病害一定要用相關藥物治療。
好了,我是老潘,今天到這里我就講完了,以上八駿圖基本告訴你的使用價值和使用方法了,相信你自己會自己掌控八匹馬,橫刀養螃蟹的。望能給你們一點幫助,希望大家早日成為老司機,謝謝大家!
作者:饒小坤
公眾賬號:養蟹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