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t799u"></tbody>
  •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養蟹

                顫抖病中華絨螯蟹螺原體(Spiroplasma)檢出一例

                編輯:雷燕等  時間:2018-06-12   瀏覽:

                安徽省馬鞍山市當涂縣塘南鎮王老板,養殖螃蟹塘2口,其中一口塘20畝,回型塘,平均水深80cm,2015年新挖的塘,種植伊樂藻為主,帶有苦草(見圖1)。2015年2月初一次性放河蟹苗2.1萬尾,鱖魚400尾,塘中無小龍蝦,有少量黃鱔,3月底放200斤青蝦,現已經賣掉350斤青蝦。2015年6月26日上午巡塘發現8只死蟹,27日死蟹12只,28日上午死蟹2只。另外一口池塘30畝,河蟹正常。

                28日上午帶3只河蟹問診利洋水產藥店,3只河蟹中有2只河蟹反應遲鈍、附肢呈環爪狀、輕微顫抖(見圖2),另外1只河蟹殼發白,但無“顫抖癥狀(見圖3)。分別從3只河蟹的肝胰腺中接種進行細菌分離培養,并取鰓和肝胰腺用95%酒精固定,帶回研究所進行白斑癥病毒(WSSV)、螺原體(Spiroplasma)、類立克次氏體(RLO)檢測。

                結果:經28℃培養24h,3只河蟹均未分離出大量病原細菌(見圖4)。經實驗室建立的PCR方法檢測,3只河蟹中兩只具有“顫抖”癥狀的河蟹螺原體(Spiroplasma)呈陽性,另1只呈陰性,白斑癥病毒(WSSV)和類立克次氏體(RLO)均呈陰性(見圖5)。

                6月28日后使用“利多精”(1桶)和“LY-生命素”(4桶),連續內服10天,后持續內服“三黃散”和“肝膽易康”(每200斤料各1包)。定期調水、改底、解毒。7月份高溫來臨之前傷亡一直較少,每天見到有抓腳病癥狀螃蟹10只左右。高溫期開始以后傷亡增加,有抓腳病癥狀的螃蟹增多。每天傷亡螃蟹和有抓腳病癥狀螃蟹100只左右。期間水質情況一直較好,透明度在50-60cm左右,水質清爽。

                分析:1、河蟹顫抖病,又稱抖抖病、環爪病、抓腳病,自1997年在養殖的河蟹中發現以來一直發病率很高,危害嚴重,目前在安徽、江蘇、湖北的河蟹養殖中均有發生。南京師范大學王文等通過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微生物學等方面研究,確定顫抖病的病原是螺原體(Spiroplasma)。螺原體通過鰓或皮膚進入河蟹體內,并在其靶細胞——血細胞中增殖,然后隨血液循環到達全身各器官的結締組織,引起感染前期無力和不食,當螺原體侵染到神經組織后便可引起河蟹附肢的顫抖癥狀。

                2、本病例發病河蟹呈現環爪癥狀,且有輕微的顫抖現象,經PCR檢測,顫抖癥河蟹螺原體呈陽性,而不具顫抖癥河蟹螺原體呈陰性,初步確診河蟹顫抖的原因為螺原體感染引起。發病后通過內服保健和改善環境,低溫期死亡很少,但高溫期死亡依然嚴重。(利洋研究所雷燕王娟利洋塘南店陳金友提供2015.09.10)
                中國養殖基地 yzjidi.com

              1. <tbody id="t799u"></tbody>
              2.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3.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粉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