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好潤水產洪澤湖區域經理陳松
六月,是河蟹養殖中期階段,也是河蟹生長周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這個時期河蟹一般都剛結束第三次蛻殼或正在進行第三次蛻殼。而本時期正處于“梅雨季節”,所謂“雨打黃梅頭,四十五日無日頭”,講的正是這一時期的氣候特征。
那么在陰雨連綿的六月,河蟹養殖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呢?筆者以自身從事河蟹養殖一線技術服務多年的經驗給出如下幾點:
|觀察食臺判斷攝食情況|
選擇帶2-3cm高度沿的食臺以防餌料被雜魚雜蝦拖掉下食臺造成誤判;一個池塘至少要放置5個食臺,4個角各放置1個,塘中間放置1個;食臺擺放后應定期移動,不得將食臺持續放置在同一位置;食臺上的投餌量不宜過多,以正常投喂的量多一倍左右為好。
每天喂食前提一次食臺觀察攝食情況,一般以下午投喂,至次日上午略有剩余、下午完全吃完為好,若餌料提前被吃完則說明缺料。河蟹養殖中期,氣溫相對偏低,殘餌糞便對環境造成的壓力不大,本期應給予充足的餌料保證其生長所需營養。

|觀察池塘下風口有無漂草現象|
池塘下風口水面上出現很多草頭、草白須說明:
1.缺料。缺料引起河蟹活動量大,覓食過程中會破壞水草草頭及嫩根。配合觀察食臺,確定是否缺料,如果是則增加投喂量(增加動物性餌料如鮮魚效果更好)。
2.環境突變造成河蟹應激。陰雨天氣對河蟹是一種應激的過程,河蟹應激時活動量加大,應于下雨前后勤用Vc如“上水”外潑抗應激。
3.河蟹長期攝食動物性餌料會造成體內營養失衡。需要通過水草等植物均衡體內營養,此時出現的夾草特點是量少、持續時間久。應改變餌料成分,改喂飼料或加入植物性餌料如玉米、小麥同時摻拌內服平衡營養制劑如“漁夫之戀”促進營養吸收。
4.池塘里雜蝦多,如小龍蝦,其天生攻擊性破壞性比較強,夾草能力突出。多下地籠抓蝦。
5.水草韌性極差,碰到就斷。這種情況下大風、行船等都會造成漂草頭,水草活力不好韌性差。應注重補充碳肥水草肥如“神力碳+草得力”。
6.蟲害。搖蚊幼蟲可以攝食水草的葉,啃斷水草的莖,近年來發現不少水草草頭均勻斷頭現象,水草上還有很多黑色的環,出現這種情況時應仔細觀察水草上有無吃草蟲,如有應立即殺蟲如“水蟲凈Ⅲ”,殺完蟲后及時解毒改底。

|觀察是否有河蟹上草上網上岸現象|
持續陰雨天氣,池塘底部持續低氧甚至導致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害指標產生,易造成河蟹上網上岸。可視池塘水質及餌料投喂量定期(7-10天/次)使用氧化分解底改如“底潤、福底Ⅱ”改良底部環境,預防底層缺氧;勤開增氧設備增氧,保證底部溶氧充足。

|觀察水質是否渾濁|
1.持續陰雨天氣,池塘水體形成上層水涼下層水熱的倒置現象,易造成池塘水體對流,造成水渾。勤用絮凝沉降降低熱底改如“好水底毒凈”改良底部環境降底熱。
2.陰雨天氣導致的河蟹應激活動量加大造成攪水作用,致使底層雜質頑固懸浮于水體。針對河蟹活動量加劇,可潑灑Vc抗應激如飽和Vc“上水”。
3.缺料導致的水渾。通過食臺以及下風口漂草頭現象確認河蟹缺料,此時應加大餌料投喂量尤其以動物性餌料冰鮮魚效果更好。
4.蟲子多造成的水渾。枝角類、橈足類等小白蟲懸浮于水體攪水一般難以造成水質渾濁,蟲子多直觀的現象是白濁。而一些水生昆蟲如蝽類、水龜蟲類經常從池底到水體上層攪水活動,能造成水體渾濁。這類水生昆蟲數量極大時應于夜晚采取燈光誘導,局部使用有機磷滅殺,同時應加強改底,蟲子多的基本原因是底臟,使用季磷鹽分解底改如“底潤”。

|觀察水草掛臟、萎縮|
1.長期水渾,影響水草光合作用,水草活力差,失去自我凈化功能,開始掛臟,長期掛臟開始萎縮。這種情況應先把水清下去,再補充水草肥如“草得力”,促進水草繼續生長。
2.持續陰雨,池塘底部處于低氧狀態,水草根部開始發黃發紅發黑腐爛。根部腐爛加速水草老化,水草營養得不到補充,開始出現掛臟萎縮現象。這種情況應加強增氧改底,同時配合使用水草肥。

|持續陰雨易導致有害細菌滋生繁殖|
雨水帶入以及雨后池底自然翻有害菌都容易造成河蟹細菌感染,每年6月份都是河蟹細菌性甲殼潰瘍以及細菌性腸炎高發期,雨后一定要用蛭弧菌如“至尊99”或聚維酮碘如“速立滅Ⅱ”做好消毒預防細菌感染工作。

|觀察草頭上,水草中是否有蟹殼|
雨期恰逢河蟹三殼高峰期,雨水會刺激螃蟹提前蛻殼,如發現蛻殼較多,需及時補充鈣質、Vc如“全能鈣、上水”等營養,幫助螃蟹順利蛻殼。
通過觀察河蟹剛蛻下的殼可以初判蛻殼周期處于哪個進程,一般河蟹生長蛻殼符合自然界普遍規律“雌性成熟早,雄性成熟晚”,所以如果所見的蟹殼以母蟹殼為主,則本次蛻殼處于早期階段,應及時對水體補充乳化離子鈣如“全能鈣”同時外潑蛭弧菌如“至尊95”或“至尊99”殺菌防細菌感染。如果所見的蟹殼以公蟹殼為主,則說明本次蛻殼周期已經接近尾聲,可以適當增加餌料的投喂量。

|最關鍵的預防“水癟子”|
今年河蟹養殖區普遍水位大,底層水溫低,氣溫整體偏低,且持續陰雨,與去年的氣候、水文情況幾近相同(這些條件造成了去年全國普遍暴發河蟹“水癟子”癥),長期吃料差會導致河蟹更易得腸炎以及過度消耗肝胰腺儲存的營養,致使肝胰腺不斷發白萎縮糜爛壞死。
目前為止筆者已經在洪澤湖地區見到許多例肝胰腺壞死現象。提醒廣大養殖朋友近階段一定要在池塘里放置地籠,抓蟹觀察有無“水癟子”跡象,由于“水癟子”病是一種慢性肝壞死,得病河蟹活力很好,通常從外觀上難以辨認,所以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現階段應做好內服保肝護膽防腸炎、誘食開胃促消化防、水癟子工作,建議內服藥如“漁夫之戀”長期拌料投喂。
6月是河蟹養殖至關重要的一個月,筆者見到無數養殖塘口前期池塘環境良好,然而就是在6月份由于粗心導致池塘環境巨變甚至出現大量病蟹死蟹。在此再次溫馨提示每一位養殖朋友,6月養蟹一定要做到勤下地籠、食臺觀察,多做記錄,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