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河蟹的養殖大多以種草養蟹為主,水草在河蟹養殖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產氧、穩水、提供餌料和躲避的空間等。每年天氣多變的5、6月份很多河蟹池塘會發生水渾現象,有泥渾、白渾、水紅、水濃等情況,但不管那種水渾都會對水草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一旦處理不當,會導致水草掛臟、甚至萎縮、死亡,造成高溫期無草的情況。

伊樂藻嚴重掛臟
一、造成水渾的原因
1、藻類過多,透明度下降
一般是肥水過度或殺蟲后出現,種草養蟹的池塘適當的藻類是有益的,但過多的藻類會降低水體的透明度影響水草的生長,田面上的去年的爛草、爛青苔或者新塘的稻草、麥稈等含纖維素較多的植物會浸泡出的特有紅水也會降低透明度。

殺蟲后藻類過多引起的水濃綠
2、泥渾
一般是蟹塘生物量多、活動量大引起的,蛻殼后吃料增加或者野雜魚多造成的缺料、缺氧、空間不足。缺料:河蟹每次蛻殼之后攝食量增加,有部分蟹塘加料較慢導致;有些蟹塘清塘不徹底或者打水打上來魚卵導致野雜魚蝦多,特別是龍蝦、鯽魚、泥鰍、鯉魚等繁殖力強的野雜,會在5、6月份大量繁殖,導致吃食量猛增。缺氧:會導致河蟹活動量大,河蟹會爬草頭、上水邊等溶氧充足的地方。空間不足:很多蟹塘為了避免河蟹上田面爬掉田面上的水韭菜,用圍網把河蟹暫養在溝中,隨著河蟹蛻殼、生長,河蟹活動量越來越大,導致活動空間嚴重不足。

圍網沒有撤掉造成的泥渾
3、白渾
水草過多,特別是晴天水草光合作用較強,過多的水草會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產生氧氣,造成池塘水體中碳酸根、碳酸氫根、二氧化碳平衡打破,積累過多的碳酸根與鈣離子生成膠體性狀的白色碳酸鈣沉淀,讓水看起來發白。枝角類等蟲子過多會增加蟹塘耗氧、攝食藻類、影響水草凈化能力,造成水體溶氧不足,造成“蟲子”獨特的白渾。

水草過多的白渾水
二、處理方法
1、肥水要適當、不要盲目肥水,理解肥水的真正意義,使用全溶有機肥“肥水肽‖”、含碳量高的“活力碳”少量多次肥水,不用含大量化肥、農家肥等高氮高磷低碳易肥水過濃且不穩定的肥水產品,盡量少殺蟲避免藻類大量繁殖。單純的高纖維素植物腐爛的紅水影響不大。
2、定期查料,發現泥渾,特別是有水草上浮等明顯缺料現象時,及時加料,如果野雜多可以用籠捕或者藥除。適當加深水位提升總體溶氧量,增加環溝里“底居安”、“底加氧”改底增氧,減少底層耗氧。及時撤掉圍網,保證河蟹充足的活動空間。
3、水草過多引起的白渾一般水草干凈、不掛臟,可以適當拉掉部分水草、割草頭,讓水體通風能流動起來,多溶解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配合“活力碳”補充碳源。蟲子過多,可適當抽濾部分蟲子,“底居安”改底減少耗氧,嚴重的可配合“底加氧”增氧,7-10天定期“利菌多‖+活力碳”養草、防草臟。

同一蟹塘同一位置同一時間底層溶氧

同一蟹塘同一位置同一時間表層溶氧
種草養蟹的池塘產氧、凈水主要是靠水草來完成的。部分養殖戶使用吸附劑、絮凝劑等產品迅速清水只治標不治本,吸附劑、絮凝劑等產品能把水中的有機碎屑等雜質快速沉降到塘底,水會很快變清,但底層環境變差、底層缺氧嚴重,對生活在池塘底部的河蟹影響很大,造成河蟹嚴重缺氧,河蟹活動量因缺氧而增加,還會導致反復性水渾。還有部分養殖戶水渾后會選擇殺枝角類等蟲子,殺蟲后池塘溶氧會短時間提高,河蟹活動量也會減少,但殺蟲劑本身對河蟹影響較大,死亡的蟲子也會腐爛、分解導致底層環境進一步惡化,會降低河蟹吃食量,嚴重的會導致河蟹直接中毒死亡,特別是對軟殼河蟹影響大。針對水渾,保草、防草臟來提高水草的凈化能力是處理水渾的根本。天氣多變、易水渾的5、6月份定期7-10天使用“利菌多‖+活力碳”,水草較多的池塘適當拉草、割草頭讓水體通風、保證水體流動性,把高溶氧、低二氧化碳的表層水和高二氧化碳、低溶氧的底層水交換,減少底層氧債,保證充足的溶氧,給水草生長提供足夠的營養、空間、溶氧。只有水草干凈、持續生長才能提升水體的凈化能力,最終水渾自然就解決了。水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為了處理水渾而忽視了河蟹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