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0年代以來,河蟹養殖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2010年來的高價行情更是促使池塘精養快速發展。據統計,江蘇省現有河蟹養殖面積400萬畝左右。適宜的氣候(早春溫暖、仲夏涼爽)對河蟹的生長發育十分有利,春暖夏涼的2014年度,河蟹平均規格達到了近年來的最高點。

注:該圖表為江蘇鎮江2014/2013年度3~10月的間的每日氣溫紀錄,黃色為最高溫度,藍色為最低溫度。溫度數值與日較差可以表征氣候大勢。
很明顯,2014年早春(3月初~5月初)的氣候較2013年穩定且溫度高,有利于河蟹的前兩次蛻殼;而仲夏(7、8月份)的相對低溫則有利于河蟹塘中水草的穩定與河蟹的攝食、生長,如圖,2014年亦優于2013年。
1、河蟹養成規格分析
筆者在河蟹精養第一縣興化及臨邊的鹽都做了隨機抽樣,共計收集大小11戶17個蟹塘586畝的河蟹出售全記錄。因為河蟹出售是多次分規格,因而可以對河蟹的不同規格的重量及數量進行全面分析。
1.1首先,為便于讀者理解圖表中述及的河蟹規格,現將銷售清單上的規格與河蟹重量予以說明:

注:因市場母蟹少,95g即1.9兩母蟹歸為2母。
1.2各規格在群體中的比例分析如下:
1.2.1各規格雄蟹在雄蟹群體中的比例為:

注:百分比,柱狀圖上方數字標簽為數量比例,下同。
雄蟹群體中,以3.5公規格占比最大,數量上占31.55%,重量為31.73%。如作規格頻次分布分析應符合生物統計中的正態分布。
1.2.2各規格雌蟹在雌蟹群體中的比例為:

注:雌蟹群體中,以2母規格數量最多,達44.5%,重量比例為41.03%。如作規格頻次分布分析應符合生物統計中的偏態分布。
1.2.3雌雄蟹各規格在整個群體中的比例為:

綜上,及計算結果表明,養成蟹塘中雌蟹與雄蟹的數量比例為51.64%:48.36%,重量比例為40.43%:59.57%。數量最大的群體為2兩母蟹,達23.11%;重量最多的群體為3.5兩公蟹,達18.90%,較之往年的2母3公,提升了河蟹的平均規格。
1.3綜合分析

2河蟹價格行情分析
受宏觀政商環境的影響,2014年規格蟹(3母4公)的消費受到抑制,因而市場價格下降幅度較大。最為穩定的2兩母蟹價格亦有下降。
現以2母(可代表小規格蟹)、3母(可代表大規格蟹)兩種規格的蟹價予以說明:

注:2兩母蟹,2014年均價為32元/500g,較2013年39元/500g下降22%。

注:3兩母蟹,2014年均價為59元/斤,較2013年116元/斤下降49%。

注:往年2母3公價格相仿,2014年2母價格顯著高于3公,甚至一度與4.5公齊平,現實出大規格公蟹價格的疲軟。
3.2015年蟹市展望及放養模式建議
受2014年規格蟹與小規格蟹價差大幅下降的影響,2015年初江蘇、安徽與湖北三大河蟹養殖區均不同程度增加了放養密度。據在養殖一線的了解,河蟹前三次蛻殼的成功率普遍較高,小規格河蟹的產量將會增加,所以業內對小規格蟹的價格預期較低,規格蟹價格將回歸高位。2母3公重將成為河蟹的主要規格,因此,單純靠增加養殖密度以獲取產量的養蟹戶,極有可能面臨增產不增收的局面。因而選取適宜的套養品種,才是增加經濟效益的發展方向。比如傳統的青蝦以及近幾年來在微山湖地區較為成功的河蟹+套對蝦模式。

近3年小龍蝦價格較高,無論是野生還是放養均可取得額外的經濟效益。只是小龍蝦與河蟹在池塘中生態位有沖突,可以通過加圍的方式將兩者隔開。網內為豆蟹或低密度扣蟹,網外為小龍蝦。如下圖:

總之,在河蟹產業鏈中,養蟹戶總是先知先覺,不斷探索新的增益模式。
1、來源:《當代水產》8月刊
2、作者:嘉吉飼料(鎮江)有限公司陳立軍張學申
3、騰氏水產商務網微信號:tsf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