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筆者接到江蘇省常州市一河蟹養殖戶報告其養殖的河蟹出現黑鰓病后,經現場診斷與實驗室檢驗,確定了病原菌種類與防控方案。現將具體情況介紹如下,以供養殖戶參考。
一、基本情況
該養殖戶共有3個20畝的露天池塘,每畝放蟹苗1200多只,蟹苗最初投放規格為6-7克。6月20日,養殖戶發現河蟹活力降低,出現大量死亡,每天死亡近百只,幾乎用了市場上所有常規漁藥,但均未見效。由于對該病的病原不清楚,因而果斷進行了問診。
二、臨床癥狀及診斷分析

圖1病蟹黑鰓
肉眼檢查:病蟹平均體重50克,活力差,行動遲緩,呼吸困難。解剖檢查:病蟹鰓發黑,肝胰腺呈暗黃色。實驗室檢查:從病蟹的肝胰腺中分離出形態均勻、大小一致的革蘭氏陰性桿狀細菌,通過對分離菌進行生理生化和分子鑒定,結果證實分離菌為氣單胞菌。故確定該病為氣單胞菌感染所致。

圖2病菌分離照片
三、治療方案
采取外潑和拌料內服生物殺菌劑AB的治療措施。具體為:全池潑灑AB(主要成分噬菌體),每畝水面1米水深250克,隔天再以相同劑量全池潑灑一次,10天后再以相同劑量全池潑灑一次;同時拌料投喂,每公斤飼料拌飼AB12克,連續投喂30天。按照該方案使用后,病蟹即痊愈。
四、小結與討論
1、通過對該養殖戶的河蟹養殖情況調查以及診斷結果,該病的發生原因主要是:
(1)淤泥過厚。
蟹池淤泥積累較深,含有大量有機質,為病原菌滋生提供了溫床。一旦水溫升高,病原菌大量繁殖生長,增加了細菌病發生的風險。通過對水體中氣單胞菌含量的檢測發現,發病池中氣單胞菌濃度為670個/mL,充分說明了這一問題;
(2)飼料質量欠佳。
該養殖戶自制河蟹飼料,長期投喂自制飼料,容易引起河蟹營養不均衡,河蟹的抗病力和免疫力受到很大影響。一旦遇到臺風肆虐,再加上病原菌侵染,很容易發病。
2、5-9月是河蟹黑鰓病的發病高峰期,在此期間要做好河蟹黑鰓病的預防措施,嚴格把好飼料質量關。
此外,還要考慮到抗生素使用對病原菌耐藥性和河蟹質量安全的影響,故建議養殖戶在飼料中添加生物殺菌劑AB等抗生素替代品,同時加強水質管理,定期檢測水質,做好養殖水體的消毒殺菌工作,尤其在夏季高溫季節,要每隔10天向養殖水體中潑灑生物殺菌劑AB。
3、養殖河蟹一旦出現黑鰓病,要進行科學試驗分析后再用藥,切記盲目使用化學消毒劑、殺蟲劑。對病死河蟹也要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養殖池塘之間的交叉感染。
來源:水產前沿(微信號:fishfirst)
作者: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曹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