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許多養殖戶反映塘里河蟹夾草現象嚴重,下風口大量斷草(非人工割草)漂浮,時間一長,溫度一高,極易敗壞水質,增加養殖風險。
其實談到螃蟹夾草,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餌料喂少了,尤其是在陰雨天或者水草腐爛、藍藻爆發的時候,很多人都不敢喂料,有的養殖戶對自己塘里有多少苗也不清楚,喂得不合理,導致河蟹夾草。但如果是料少引起的夾草,水質通常會有點渾濁(河蟹大量找食、活動量大),尤其是密度高的老塘口,河蟹大量扒底泥啃草根,很容易導致底部毒素泛上來,氨氮、亞鹽容易偏高。

但有時候在餌料充足的情況下仍然夾草嚴重,筆者建議從以下幾點去分析:
1、水草種植不合理。
河蟹最喜歡吃苦草,如果前期種得過多、過早,長起來后到了中后期很難保得住,在餌料充足的情況下也會夾草,而且夾的很厲害。因此建議一方面錯開與其他水草的種植時間,另一方面要控制好密度,可輔以輪葉黑藻、耐高溫、不易被破壞。
2、應激性夾草。
多見于透明度高的老塘口,溫度、光照、PH、底質發熱等均會引起較大應激反應,導致河蟹夾草,但應激狀態下的河蟹夾草通常不會大量啃食草根(消耗體內能量、食欲很差),因此水面上可見部分草根漂浮。建議外潑金維安+離子鈣,同時內服金維安+肝舒康+CB活力素。
3、龍蝦過多。
有時候,我們看到的夾草其實不是螃蟹弄的,而是龍蝦夾的。尤其是4-5月份,溫度上來后龍蝦大量活動覓食,受外部環境刺激后龍蝦也會大量夾草。同時如果去年塘里龍蝦“存貨”多了,勢必大量繁殖,與螃蟹爭食,導致料不夠夾草,龍蝦、螃蟹一起夾。
4、纖毛蟲附著。
河蟹體表及鰓部附著大量纖毛蟲,不舒服、呼吸困難,導致行為異常,夾草、鉆水草、上岸。但在處理纖毛蟲時要謹慎,體表附著一般能隨蛻殼而蛻去,以防為主,減少水中有機碎屑是關鍵。
5、前期水位提得過快,圍網拆的過早,導致大量河蟹上坂田,開始大量夾草,嚴重影響前期水草生長。
總結:
針對螃蟹夾草,其實還有很多原因,但萬變不離其宗,保持水質的清爽和螃蟹的安穩是最重要的,調節內外環境,餌料的充足,水草的合理、清塘除雜做到位等等,因此日常的管理和維護馬虎不得。
筆者水平有限,歡迎交流指正,互相學習,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