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勢分析
今年全國性的河蟹肝臟壞死,特別是華東地區尤為嚴重,導致水癟子非常多,對生產養殖到底會帶來哪些影響呢?調查(興化市安豐鎮養殖戶)顯示:以往很多塘這個時候都是大量的吃飼料,而今年有的塘現在只喂到1-1.5斤/畝,較往年減少一半,有的應該是幾噸幾噸拿飼料的,而今已經停止喂飼料。塘工也已經放假,接連聽到70-80畝的塘排掉,甚至有一個兩千多畝的塘只賣了2400斤黃蟹,并且價格還一半。今年是河蟹的災難之年,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形勢不容樂觀,盡管如此不利環境下我還是堅持認為今年的河蟹養殖是有希望的,只要我們將最后一次蛻殼管理好,賺錢或保本是有希望的。
上一段提到2015年河蟹的災難年前有堵截后有追兵,螃蟹養殖后面的追兵就是后期的高溫缺氧(藍藻,雷陣雨)和大量發病。缺氧會導致螃蟹上邊上草上岸,嚴重影響河蟹攝食等,也會對水體造成影響,比如藍藻過多水渾,導致夾草,草沒了河蟹的后期翻倍率小等一連串問題。大量的發病,河蟹之所以會發病離不開三個要素環境-病菌-螃蟹體質。后期的環境是不好的,有害細菌將會增多,螃蟹的體質經過前一段時間的折騰很多體質出現一點點虧損。后期的發病是非常嚴峻的。
二、管理要點
既然有上述情況,我們在后期重點在哪里呢?從我們多年的技術總結來看,今年的后期后期應重點做好溶氧管理與病害管理工作。
(一)溶氧管理:
高溫期缺氧的最新的數據顯示:從8.5-8.10號這一段時間很多螃蟹塘出現缺氧,上邊,上岸的特別嚴重,據北京水世紀檢測:底質的溶氧在1.5-3.0mg/L,這樣的氧氣很容易導致上岸,上邊,上草。其主要原因:1、雷陣雨導致水體的對流,將底部的有機質帶到水體的中上層,導致池塘缺氧嚴重。2、很多塘里的藍藻大量滋生,夜間耗氧多,加重缺氧。而今年的藍藻主要以魚腥藻和顫藻為主這跟以往的微囊藻為主的情況完全不一樣,微囊藻殺的難度不大,而魚腥藻和顫藻的殺滅難度很大,很容易復發。3、部分塘水草過多,草出水。導致水面溶解氧氣的能力減弱,同時草出水將陽光遮擋,藻類光合作用減弱。4、部分塘伊樂草腐爛耗氧。水草在腐爛的過程消耗大量的池塘氧氣,加之池塘底部的有機質、雜質、糞便等氧化分解消耗,會導致耗氧加劇。5、高溫天氣,溫度高,氧氣的溶解度降低,單位水體將溶解更少的氧氣。無論你產生再多的氧氣,水體也無法溶解應為氧氣已經飽和。
(二)病害管理:
后期發病問題主要受限于環境和體質所致,后期的氧氣不足上面已經講述,這里就不在講述。氧氣不足會影響螃蟹的吃食量,導致營養跟不上,體質變差。氧氣不足的情況下有毒有害細菌(病菌一般情況下為厭氧菌類型)容易大量滋生。環境差,物質的轉化和循環受阻,將會導致水質指標出現問題,如氨氮亞鹽升高,以及有毒物質產生。在螃蟹體質差同時有害細菌大量滋生再加上環境有害質標并存時發病是必然的。環境——病菌——機體三環節是在都出問題時會大量發病。用個圖標表示:

在4號區域比較危險,在這個區域的環境和機體免疫力差,病原菌多,導致發病的概率很高,因此很危險。而我們后期的養殖大環境狀況就跟4號區域相似。
三、防控方案
我們該如何才有出路,減少發病?我根據圖示可知我們的解決方法就是:將三個環通過一定的方法拉開,避免環境-機體-病原菌同時交叉。
(一)優化環境:
環境又是以溶氧為核心,優化環境就是提高池塘氧氣,可以進行定期的菌種調水,培藻,勤用氧化增氧型底改(全效底改)做底改,合理的投食。2水博士+2優加益生菌+1活肥(黃金液)6畝/組。全效底改5-8畝/袋,7-10天一次。
(二)增強免疫:
提高河蟹的抵抗力,河蟹的體抗力免疫系統的核心器官在于肝臟,保護肝臟,提高肝臟的功能,增加肝臟解毒,提高肝臟細胞代謝活力。保護腸道,腸道是營養的吸收的主要器官,營養的來源,也必須保護,主要是防止腸炎和腸道的消化吸收差。建議內服生命元+肝膽泰樂+黃金多糖+高穩維西80斤/組,5-7天一個療程。
(三)減少病源:
減少病原菌的數量,提高有益菌的數量,益菌抑菌。定期10-15天使用弧菌天敵2-3畝/瓶。同時使用菌種調水,增加水體有益的細菌數量,使用弧菌天敵減少有害細菌的產生,底部淤泥里的有害細菌通過使用全效底改的底改的同時附帶殺菌功效將其殺滅。
作者:北京水世紀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游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