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偉
(方正縣水產總站黑龍江方正150800)
1、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隨著社會進步,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市場經濟快速發展,漁業經濟面臨著新的挑戰,怎樣為廣大人民提供品種多樣、品質優良的水產品,成為了擺在我們水產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務。方正縣在1997年從遼寧省盤錦市引進河蟹進行養殖,經過多年的發展,總結出一套成功的經驗和技術,河蟹養殖已形成一定規模,在技術和經驗上更加成熟,在河蟹回捕率、個體規格和平均單產方面均有很大的提高。池塘養殖商品河蟹高產高效技術,能夠充分利用池塘設施齊備、生產條件標準高、易于管理的優勢,在養殖技術上繼續創新,生產125g/只以上的大規格商品蟹,創高產量高效益。方正縣池塘養殖河蟹面積共計8760畝,大規格河蟹市場年需求量8萬千克,所以方正縣養殖大規格商品河蟹在生產條件上有優勢,在市場上有需求。池塘養殖大規格商品河蟹高產高效技術項目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具有創新性和廣泛應用性。
2、試驗方法
2.1池塘條件
實驗池塘位于方正縣大羅密鎮沙河子500畝河蟹養殖園區,池塘土質為偏堿性土壤,具較好保水性,常年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無污染,平均水深1.6米,能獨立進行排灌,水質清新透明、pH7.2~7.8,池塘坡比為1:3以上。周圍環境安靜,通風、通氣、向陽,交通方便,電力有保障,5個試驗池塘共計18畝。
2.2基礎設施建設
仿生態環境建設:養蟹池塘需有水草生長,無此條件的可在蟹池水中高崗處和四周種植水稻。
防逃設施建設:蟹池周圍選用鈣塑板或塑料薄膜等光滑耐用材料圍欄防逃,上部高出地面50-1500px,向內側傾斜10度,埋入土下20-625px,外側用木樁或竹竿等每隔50-1750px支撐固定,木樁或竹竿上部用細鐵絲或結實繩子將防逃膜固定,防逃膜不應有褶,接頭處光滑不留縫隙,拐角處呈弧形。進、排水口處用細眼鐵絲網欄護好,以免河蟹沿水口處逃跑。
防御敵害設施:河蟹的敵害主要是老鼠、青蛙等。在蟹池周圍(外圍)設電貓或下鼠藥滅鼠;青蛙,要用人工捕捉干凈,避免河蟹在蛻殼時,受到青蛙侵襲。
2.3蟹苗選擇:
選購肢體完整,體質健壯,規格齊整,無病且體色正常的一齡蟹,規格大小以120只/千克為宜。蟹苗體質健壯,活動能力強,游泳速度快,體色黃中帶青,體色較深,有光澤,質量好。
2.4河蟹苗種的投放
密度:投放扣蟹規格120只左右/千克的一齡蟹600-700只/畝。
水深:40-1500px。
pH值:保持在6.5-8.5之間。
含氧量:水中含氧量要高于4mg/L以上。
放養方法:蟹苗下池前應有一個適應過程,通常將包裝袋直接放入水中1-2分鐘,浸濕后取出放置5-10分鐘,反復2-3次,待蟹苗吸足水分、平衡溫度后,再打開袋讓其自由爬入池中,每個預定投飼點放一批,使其逐步分散于全池。
2.5水質管理
春末夏初水位保持在40-1500px,每10天左右換一次水,每次換掉池水的1/3;6-8月份,天氣熱,水溫高,每3-4天換一次,每次換1/3-1/2;9月份氣溫下降后每15天換一次水,每次換1/2。水溫、氣溫逐漸提高時,每次換水水位逐漸提高,逐步達到80-2500px,每次提高水位不能超高250px。換水后及時向水中潑灑生石灰漿一次,用量5-10kg/畝,將生石灰放入搪瓷盆內,用水調合成漿后向全池均勻潑灑,可以起到調節水質,消毒、肥水等作用,水質透明度要保持在750px以上。注意的問題:①脫殼期不能換水。②進、排水口應設在池塘的對角處,便于整個池塘水體交換。
2.6投餌管理
定質:餌料要新鮮、適口、營養價值高。植物性餌料要無根、無泥;動物性餌料要新鮮,不腐爛變質。
定量:投餌量要掌握好,以當天吃完為佳,適當增加投放量。
定時:每天下午6-7時投喂一次,也可通過馴養,使河蟹適應投餌的規律。
定點:餌料應投放在池塘岸邊淺水處,蟹穴周圍及水生植物上多投些,餌料盡量投放均勻,在水中一深一淺交錯投放。
餌料投喂要按照“兩頭精,中間青(水草類)”的原則。5、6、7、9月份投喂動物性餌料比例大的精餌料,8月份餌料搭配青料比例大些,目的是水溫增高,河蟹蛻殼基本結束,減少餌料投資。
2.7病害防治
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
目前河蟹常見疾病主要有河蟹纖毛蟲病、細菌性病、蛻殼不遂、抖抖病等。
2.7.1河蟹纖毛蟲病:采用5-10ppm福爾馬林全池潑灑。
2.7.2河蟹細菌性病:采用畜用鹽酸土霉素1ppm全池潑灑;也可定期在飼料中摻拌畜用土霉素,每100kg飼
料添加0.2kg的藥物(原粉)
2.7.3河蟹蛻殼不遂:此病主要以預防為主,可在河蟹蛻殼旺期(5-9月),每隔15-20天,每畝水體用生石灰10-15kg加水調配全池潑灑。
2.7.4河蟹抖抖病:此病目前尚未有特效藥。一般用萬消靈0.4-0.5ppm全池潑灑或內服蟹抖靈(每100kg飼料添加0.4kg藥物),連續服用5-7天,可防治此病。
2.7.5采取多種方法消滅敵害生物,如水老鼠、水蛇、青蛙、蟾蜍、水蜈蚣、部分兇猛肉食性魚類及水鳥等,及時發現捕捉清除。
2.8巡塘
每天堅持早、中、晚3次巡塘,了解河蟹攝食情況,隨機調整投喂量;若有老鼠、青蛙、蛇等敵害侵入,一經發現,要及時采取捕殺措施,消滅敵害;對病害要做到以防為主,防治結合,早發現,早處理;經常檢查防逃設施是否安全可靠,有無逃蟹跡象,發現問題及時補救;注意檢查水質、水溫等是否符合河蟹生長需求,如有問題及時調整。
2.9起捕
人工誘捕法:9月下旬,河蟹性腺已開始成熟,此時河蟹有溯江河洄游的習性,所以河蟹開始向外爬行,準備突破圍欄去尋江河。這時可以用人工在晚間到蟹池欄內的堤壩上去撿河蟹;或在晚間8-10點鐘,用燈光誘捕,河蟹有趨光性,有光亮后,河蟹都向燈光處集中,可用人工抓捕。
3、實驗結果
9月下旬開始起捕銷售,至10月初所有商品蟹全部銷售一空,平均銷售價格70元/千克,投入產出情況具體見下表:

4、分析討論
4.1銷售價格分析
由于產出的商品蟹規格較大,個體都在125g/只以上,品質上佳,與本地區其他商品蟹相比,價格提高了10-15元/kg,效益明顯提高。
4.2投入產出比分析
在本試驗中總投入與總產出之比為1:2.1,比普通的池塘養殖河蟹投入產出比明顯提高。
4.3回捕率分析
由于蟹苗質量上等,并采用生態養殖技術,保證了水質,同時管理措施得當,病害防治及時,適時回捕,每個池塘河蟹回捕率都在80%以上。
5、結論
黑龍江省屬內陸性氣候,在自然水域無河蟹生長。通過本實驗可以看出,采取此項生產技術,在北方高緯度地區完全可以生產出大規格、高品質的商品蟹。這不僅適應了市場需求,而且提高了銷售價格,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筆者認為,此項技術創新及應用推廣,可以使河蟹生產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并加快漁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促進漁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實現河蟹在我省的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綜合價值,具有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