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蝦學名日本沼蝦,由于味道鮮美而深受百姓喜愛,近幾年銷售價格不斷上升,顯示了良好的發展前景,養殖青蝦已經成為農民致富的有效途徑之一。蕪湖縣是安徽省的青蝦主要產地,自1997年開展青蝦養殖,面積逐年擴大,到2016年,全縣青蝦主養、蝦蟹混養面積達到了近4萬畝,青蝦產量約3000噸,帶動了安徽青蝦產業的發展,出現了青蝦苗種供不應求的局面,形成以商品蝦和苗種生產同池進行的蕪湖青蝦雙季養殖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現對花橋鎮陳姓養殖戶80畝蝦池養殖情況總結如下。
一、蝦池條件與清整
1、蝦池條件
由低洼地改造而成,面積每口3~5畝,總面積80畝,水深1.1~1.5米,坡比1∶3,土質為壤土,水源無污染,每口池塘配備微孔增氧系統,功率1.5~2.2千瓦;進水口用60目尼龍篩絹網袋過濾進水,防止野魚及魚卵進入池中,排水口安裝密眼網以防青蝦外逃。
2、池塘清整
清除過多淤泥,池底經陽光曝曬,放養前半個月至一個月用生石灰消毒,用量75~100千克/畝,殺滅野雜魚,改良池塘底質。有部分蝦池采用茶籽餅清塘,用量1.5~4千克/畝。蝦苗放養前7~10天,施用經過無害化發酵處理的雞糞等有機肥培育餌料生物,用量100~150千克。
3、種移植水草
在塘邊淺水帶沿四周種植輪葉黑藻、伊樂藻、苦草等水生植物,水草覆蓋率占蝦塘面積的20%~30%。輪葉黑藻適合于夏秋兩季蝦池種植,種植時,將芽苞或小節插于蝦池底即可;苦草一般采用播撒苦草種;伊樂藻采用移栽的方式。
二、苗種放養
春季蝦苗在2月份放養,放養上年秋季繁殖越冬的蝦苗,規格為840~900尾/千克,放養密度為12.5千克/畝(10500~11250尾/畝),采取沿池邊均勻散放的方法。
秋季蝦苗為當年繁育的蝦苗。7月份開始放養,規格在7000~8000尾/千克(1.5~2厘米),放養量為10千克/畝(70000~80000尾/畝)。
蝦苗下塘10~15天,搭養規格0.5~1千克/尾的花白鰱,密度為20尾/畝,以改善水質、減輕藍綠藻暴發、控制秋苗繁殖密度。
三、養殖管理
1、飼料投喂
3月份水溫回升后開始投喂,先在淺水區進行投喂試驗,投喂商品蝦飼料,蛋白質含量在40%~42%。觀察蝦正常攝食后,在上午8:00-10:00、下午4:00-6:00各投喂1次,其中上午占日投量1/3、下午占日投量2/3,日投量控制在蝦體重的2%~5%,應根據天氣情況靈活掌握,原則上吃飽為好,投喂的餌料在1小時內吃完為宜。
2、水質管理
春天溫度回升后,水深可適當控制得淺一些,利于提高池塘水溫、加快生長,生長旺季,水溫高、蝦攝食量大、排泄物多,水質容易惡化,水深控制在1.5米左右,每4~6天加注新水一次,以補充蒸發,改善水質。保持溶解氧充足,防止缺氧,合理使用增氧機,晴天中午開機1~2小時,傍晚下雷雨、陰雨天全天開機。
7、8、9月高溫季節水質容易惡化,需要配合使用微生態制劑以調節水質。
四、病害防治
堅持“防重于治”的原則。治蟲時,阿維菌素、伊維菌素交替使用,上半年發現蝦紅鰓病,用碘制劑進行消毒,養殖中也使用了二氧化氯全池潑灑。
五、效益
1、產量
上半年捕撈工具用地籠,下半年主要用蝦拖,產春苗1465千克、秋苗1273.5千克,小計產量2838.5千克,平均單產34.23千克/畝;春季捕撈成蝦2060千克,秋季成蝦3120千克,小計成蝦5780千克,平均單產64.75千克/畝。蝦苗和成品蝦合計8897千克,畝產111.21千克。
2、經濟效益分析
春苗銷售收入75600元,秋苗銷售收入76000元,小計收入15.16萬元;成蝦收入38.98萬元,花白鰱等銷售收入2.8萬元;總收入56.94萬元,平均畝產值7117.5元。
養蝦池塘為租賃,每畝年租金600元,其他成本核算見表1,合計總成本32.6萬元,平均畝成本4075元。

通過效益分析,80畝蝦池總利潤24.34萬元。
六、討論與建議
1、技術模式簡單易操作
近年安徽省青蝦主養模式和蝦蟹混養模式推廣力度加大,對青蝦苗的需求大,蝦苗供不應求,促進了雙季青蝦模式的發展。春季、秋季兩茬蝦苗的銷售提升了經濟效益,放養密度也有所提高。在技術上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徹底清塘,蝦池一般水深較淺,老蝦池淤泥過多應及時清淤,否則病害易發生,高溫季節水質難以控制。生石灰清塘對水質的控制優于茶餅清塘。7月春蝦養殖結束徹底清塘對于秋季蝦產量和規格的提升有利。二是蝦池應安裝微孔增氧系統,青蝦對水中溶氧較為敏感,容易發生缺氧事故。微孔增氧系統對改善水質、提高產量、提升規格、減少事故發生、降低餌料系數等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調節好水質、做好防病工作。青蝦對水質要求高,加之放養密度高,需要持續使用微生態制劑、池塘底質改良劑等,如果因怕投入成本高而減少使用,結果則適得其反。
2、經濟效益好
通過該案例分析發現,青蝦市場好,雖近年來水產養殖的市場風險已經有所顯現,但青蝦的價格總體穩定,且有所上升。雙季養殖效益較高,一般春季蝦苗畝產可達25~30千克,成蝦畝產30千克左右;秋季蝦苗畝產35千克左右,成蝦畝產35~40千克。由于蝦池水深較淺,在建設蝦池的投入上比建設高標準的精養魚塘要節約30%左右,養殖成本也遠遠低于一般常規精養魚塘,投入與產出比高。該養蝦戶養殖成本為4075元/畝,利潤3042.5元/畝,投入與產出比1∶1.75。
3、建議
按照市場需求和價格調整模式,在價格高的季節加大上市量,繼續探索提升養殖模式,提高秋季成蝦產量;適當混養一些沙塘鱧等高檔魚類,豐富模式;嘗試蝦池結構、投餌方式的改變,以提高單產水平;關注品種退化問題,補充、改良親本,提升成蝦上市規格和品質;漁藥市場魚龍混雜,選用藥品時應選擇有認證、信譽好、有品牌、質量好的廠家所生產的。
安徽青陽縣漁業漁政局 張曉媛
蕪湖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王萬兵
蕪湖縣花橋鎮紅光青蝦合作社 陳曉紅
安徽農業大學 余鵬 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