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揭陽海大林燦遠
一、混養塘高峰期(頂塘期)特點
7~10月份是潮汕魚蝦混養塘養殖高峰,第一批蝦基本出蝦完畢,產量因放苗時間、病害嚴重性不同而差別較大,產量在0~150斤/畝之間,對全年效益的影響不是很大,7~10月份產量占全年產量的80%,是全年效益的關鍵,從近3年統計的數據看,平均在400~600斤/畝之間,全年養殖的成敗就在這幾個月,如果把混養模式分成前期,高峰期和后期三個階段,那高峰期的管理最為關鍵。

1.高峰期池塘情況
存塘密度高(40~50萬/畝),批次多(3~4批蝦,規格從2公分~50條/斤);
投喂量高,畝投喂12~16斤,蝦子吃料在10斤/畝左右;
藻類旺盛,更替快,透明度低(5~15公分);

低溶氧持續時間長(池塘低于4mg/L的時間在10小時以上);
病蝦多(主要為腸炎和空腸)。

2.高峰期養殖表現
蝦子長速慢(特別是中小蝦),規格小,產量不持續,畝日出蝦量低于5斤;
藻相單一,過度繁殖,出現濃綠水甚至藍藻水,光合作用效率低,池塘整體溶氧不足,倒藻、浮頭情況時有發生,蝦子長期處于應激狀態;
蝦子健康程度低,病蝦一直存在,成活率低(12%),飼料轉化率差(料比2.0以上)。
面對如此現狀和表現出來的結果,且從近幾年看平均效益是逐年下降的。那么如何破局?如何幫到廣大的養殖戶?海大服務人員一直在探索,經過不斷的實踐、總結、印證、提煉,在苗種、外部養殖環境等很難改變的情況下,終于找到可行的操作方案來解決高峰期混養塘持續出蝦的問題。
二、解決思路

1.關鍵點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高峰期對池塘的限制因素主要在于兩點,一是外環境的溶氧管理,二是蝦子內環境的腸道保健;
2.溶氧管理邏輯
溶氧管理的根本在于底質的管理,良好的底部環境能夠營造良好的菌相,繼而帶來好的藻相,提供高的溶氧水平,進而促進蝦子生長和消化吸收;
3.腸道保健理念
腸道保健主要在于為提高蝦子消化吸收能力,促進蝦子腸道健康,提高飼料利用率,其目前主流的方法在于發酵飼料的運用,作用包括構建蝦子腸道優良的菌相,幫助消化吸收營養源,活性營養物質的提供,水體補菌(糞便排出,二次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