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成蟹養殖技術
編輯: 時間:2017-06-16 瀏覽:
大閘蟹喜水質清新、陽光充足、水草豐富的地方,棲息在江湖、河岸灘地的泥穴中,喜食小魚、小蝦、螺、蜆、昆蟲及動物尸體。在水溫10℃以下時,蟹在穴中蟄伏越冬,攝食減少或不攝食。每年秋冬,性腺發育成熟的河蟹進行生殖洄游。
一、田間工程
選擇環境安靜,水源充足,水質良好,無工業污染,進排水方便,大水不淹、干旱不干、保水性強的田塊。田埂要求牢固,不垮塌,寬1.5米以上。稻田面積可大可小,10畝左右為宜。在沿田埂內側2~3米遠挖環溝,寬1~2米,深1.0米,坡度為1:1.2。視田塊大小挖“十”或“井”字廂溝,廂溝與外環溝相連,廂面種稻,溝內養蟹。在田的一端修建深1.5米、占田面積5%的暫養池。田間工程占稻田面積15%~20%。進排水口對角設置,用篩絹網扎好,溝、池內種植空心菜或水草等,覆蓋面控制在30%~50%。
田塊四周選鈣塑板或塑料薄膜等光滑耐用材料設圍欄,上部高出地面40~50厘米,埋入土下10厘米。外側用木樁或結實繩子將防逃膜固定。防逃膜不出現褶,接頭處光滑不留縫隙。
二、蟹種放養
蟹種要求肢體完整,體質健壯,規格整齊,活動力強,無病,規格是每千克不小于60~100只。清明前后購進蟹種(多從沿海原產地購進),先在暫養池中暫養。若長途運輸回來蟹種,應先在水中浸泡3分鐘,提出水面10分鐘,如此反復幾次再投入水中,待秧苗返青分蘗后,蟹種用50~100毫克/升的福爾馬林浸泡10分鐘消毒再放入大田。全田散放,一般畝放養量為15~20千克。
三、飼養管理
1、稻田管理  選用耐肥力強、秸稈堅硬不易倒狀、抗病害的豐產水稻品種。寬行密株栽插,并適當增加田邊,溝邊栽插密度,發揮邊際空間優勢,增加水稻產量。插秧前一次性施足基肥,一般不必再追肥。稻田養蟹用藥必須慎重,插秧前1~2天用藥噴灑秧苗。水稻生長期間必須使用農藥時,可以使用殺蟲雙、消毒靈等。用藥前應先灌深水,再用噴霧器施藥,盡量提高藥液在稻株上的粘附率,減少藥液淋入田中。使用時盡可能避開河蟹集中蛻殼期。
2、河蟹飼喂  河蟹對水質條件要求較高,喜歡生活在水質清新、溶氧充足、微堿性或中性水域中。水中溶氧量5毫克/升以上,河蟹才能正常攝食生長。一般每3~5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10厘米左右。水體交換次數和交換量可依據蟹體大小、水溫高低、水質好壞、天氣情況等因素靈活掌握。
河蟹整個飼養過程中,除利用稻田中生長繁殖的水草和底棲生物外,應補充人工飼料。動物性的飼料有小魚、小蝦、蠶蛹、蚯蚓、螺肉、蚌肉、魚粉、血粉、屠宰場下腳料、昆蟲等。植物性飼料有水草、浮萍、藻類、瓜類、餅類、豆渣、麩皮、米糠等。此外還可投喂人工配合飼料。
飼料投喂方法是放養初期可投喂魚糜、豬血、蠶蛹、螺、蚌肉等動物性飼料。中期要以萍類、南瓜、小麥、豆餅等植物性飼料為主。后期食物要以動物性飼料為主,使蟹體積累營養增加個體重量。日投飼量為5%~10%,根據天氣、水溫、河蟹攝食情況有所增減,投飼量以次日早上檢查吃完為宜。投喂時間在每日下午4~5時,以利于河蟹夜間攝食。投喂地點在水溝周圍。
堅持每天早、晚巡查。檢查蟹的吃食及活動情況,檢查防逃設施是否完好,有無敵害侵入田內,以便及早采取措施。
  四、病害防治  以防為主。一般每半月消毒1次,同時要根據河蟹生長和活動情況在飼料中摻入添加劑、殼素及抗生素等藥物,防病促長。采取有效措施消滅老鼠、青蛙、水蛇、黃鱔、鳥類等。
五、適時捕蟹  水稻收割后,即可捕蟹。在夜間放水,借燈光誘捕效果最好,可以降低成蟹死亡率。優質河蟹的規格是3兩以上,金爪、黃毛、青殼、白臍、肉實、味鮮、水分少,顏色好看,土腥味少。
稻田養蟹的經濟收益可觀,但養殖技術要求也高。因此,養殖戶在發展稻田養蟹之前,應當充分了解和掌握相關養殖技術,必要時應在細詢當地水產部門后再下種。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河蟹池塘螺螄科學放養技術
- 軟殼蟹是什么蟹?軟殼蟹全身都能吃嗎?
- 河蟹養殖技術,河蟹養殖方法,河蟹怎么養?
- 河蟹養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藥物有哪些?河蟹放養前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養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較好,太深有什么壞處?
- 別讓快到手的錢財毀于最后沖刺這一段,螃蟹上市前關鍵管控預警
- 【技術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養殖管理要點
- 【技術分享】養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 九月份河蟹養殖管理
- 河蟹五殼關頭,如何爭取再沖一波?
- 一線養殖者的總結,河蟹養殖9、10月份生產管理要點
- 螃蟹出現傷亡是一天就出現的嗎?
- 河蟹池塘底質的改良辦法
- 河蟹在蛻殼期的管理要點
- 高溫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奪命水草
- 臺風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關系?
- 高溫天河蟹塘藍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殺藍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長藍藻了吧!
- 河蟹塘水體發黑塘口微缺氧怎么辦
- 同樣是螃蟹,為何吃料量相差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