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大閘蟹養殖池塘管理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編輯: 時間:2017-06-16 瀏覽:
作者:金湖縣漁業科技入戶 雍正保
夏季是全年氣溫較高的季節,這一時期河蟹養殖池塘中有機物發酵分解加快,水質極易變壞,池水溶氧隨水溫度升高而降低,河蟹應激反應明顯,體質下降,自身免疫能力減弱,病害也隨之增多。因此,加強夏季蟹池養殖管理至關重要,主要應抓好以下四點:
一、水質調節
當氣溫達到35℃左右時,預示著夏季高溫的來臨,此時應將蟹池灘田(淺水區)處的水位控制在0.80m以內,保持水草的正常生長。蟹池四周養蟹溝(深水區)的水位保持在1.5m左右,防止水溫升高。夏季水溫高,池內水質容易變濃,有毒有害物質也逐漸增多,應經常加換新鮮水,一般每3-5d加水1次,每次加水20㎝;每10-15d換水1次,每次換水30%。每半月使用1次生石灰,用量為10-15㎏∕667㎡,方法是加水溶化后全池潑灑。每月使EM菌、枯草桿菌、底凈寶等生物制劑,分解池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改良養殖水體環境。經常開啟增氧設備保持池水溶氧在5mg∕l以上,為河蟹創造舒適快樂的生長環境。
二、水草養護
隨著水溫的升高,蟹池內伊樂藻容易出現“瘋長”現象,從而影響河蟹的活動,并容易造成大面積敗草而破壞水質,此時應人工清除部分伊樂藻,,為河蟹的出行排開通道。另外每隔15-20d全池潑灑1次氨基酸護草肽,促進水草根部生長、莖株矮化、葉片粗壯,防止因莖葉腐爛而破壞水質。對于早期水草破壞嚴重的蟹池,應及時采取移載水葫蘆、水花生、水浮萍等補救措施。
三、合理投喂
夏季河蟹除中午水溫較高時潛伏水底及水草叢中外,早晚天氣涼爽時,一般都要出來活動、覓食,而且攝食量較大。此時應保證有充足的餌料供給,以滿足蟹體生長的營養需求。餌料的投喂應堅持動物性、植物性飼料合理搭配,確保河蟹生長對營養的全面需求,切忌投喂品種單一、營養片面的餌料。可以投喂水草、瓜片、菜葉、稻芽和煮熟的玉米、小麥等植物性餌料為主,搭配投喂小雜魚、螺蚌肉等動物性餌料,最好選擇投喂營養全面的河蟹專用顆粒飼料。無論投喂何種飼料,都必須堅持“四定”原則,即:定時、定位、定量、定質。投喂時應做到新鮮、可口、適量。日投喂2次,早、晚各投喂1次,以傍晚投喂為主,占日投喂量的60%-70%,投喂地點可選擇在草叢及水溫較低的地方。投喂量為池塘河蟹體重的8%左右,一般以投喂后2-4h吃完不剩余為宜。具體的投喂量應根據天氣、水質、溫度和蟹的活動及生長情況靈活掌控。
四、病害防控
病害防控應遵循“以防為主、防重于治、無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則,夏季應控制用藥次數,病害防控重點是通過使用微生物制劑將池水調控到最佳狀態,降低池內有害細菌,并輔以生石灰、二氧化氯、聚維酮碘等預防細菌性疾病的發生。針對寄生蟲病,可用0.8mg∕l硫酸鋅(60%)進行殺滅。同時,還需定期投喂用維生素C、維生素E、甜菜堿、大蒜素等制成的藥餌,一般5-7d為一個療程,以增強河蟹體質,提高免疫力,降低發病率。
上一篇:“長江1號”河蟹苗種培育技術 下一篇:河蟹養殖戶需做好強降水應對措施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河蟹池塘螺螄科學放養技術
- 軟殼蟹是什么蟹?軟殼蟹全身都能吃嗎?
- 河蟹養殖技術,河蟹養殖方法,河蟹怎么養?
- 河蟹養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藥物有哪些?河蟹放養前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養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較好,太深有什么壞處?
- 別讓快到手的錢財毀于最后沖刺這一段,螃蟹上市前關鍵管控預警
- 【技術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養殖管理要點
- 【技術分享】養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 九月份河蟹養殖管理
- 河蟹五殼關頭,如何爭取再沖一波?
- 一線養殖者的總結,河蟹養殖9、10月份生產管理要點
- 螃蟹出現傷亡是一天就出現的嗎?
- 河蟹池塘底質的改良辦法
- 河蟹在蛻殼期的管理要點
- 高溫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奪命水草
- 臺風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關系?
- 高溫天河蟹塘藍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殺藍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長藍藻了吧!
- 河蟹塘水體發黑塘口微缺氧怎么辦
- 同樣是螃蟹,為何吃料量相差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