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學養殖
秋末冬初,是養殖河蟹成熟和收獲的季節,又是河蟹極易死亡的時候。有的河蟹養殖戶不注意加強管理,造成河蟹大批死亡。因
此,預防秋冬河蟹死亡,是提高河蟹成活率的關鍵之一 ,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l、自然死亡
俗話說:“西風起,蟹腳癢”。每年9月一l1月,都有一批生長了2年的河蟹由“黃蟹”脫殼成為“綠蟹”,性腺成熟,進入其生命的最后階段。凡是腳癢要逃跑的,因已經成熟,體內滲透壓升高,不能適應淡水低滲透壓環境,大部分會自然死亡。對這些河蟹應趁其活時及時捕抓出售。
2、感冒死亡
秋冬季白天黑夜溫度變化大,水溫差別也大,有時達l0℃ ,河蟹很不適應,容易感冒,導致食欲不振、呼吸困難而死亡。預防辦
法是:平時要注意調節水位,控制水溫劇變.注入新水時溫差不要大于3oC,水面要種些水葫蘆 水花生等覆蓋植物。但不要大于水面的1/2。天氣變化時,要加深水位。
3、消化不良死亡
因氣壓、水溫變化,河蟹的食欲改變,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死亡,這就是平時所說的“脹死”,嚴重時會全部死亡。防治辦法:①改變水質、定期用石灰水消毒;②在食物中定時加抗菌素和生長素;⑧不喂或少喂植物性餌料;④投食要定時定量,水溫下降時要適當減少其投餌量。
二、巧捕方法
秋冬兩雹正是河蟹捕撈的旺季,成蟹需盡快起捕銷售,幼蟹應抓緊捕捉投放或并塘。因為河蟹能在水中生活,又能上岸活動,在環
境條件發生變化時,又會掘洞而居,所以捕撈較為困難。捕捉成蟹,人們常利用其生殖洄游習性,在其洄游通道上進行捕捉與成蟹相比,幼蟹卻不具有這一習性,捕捉起來就更為困難人們總結了以下幾種捕撈方法。
l,地籠捕捉法幼蟹由于增長體重及脫殼的需要,攝食較為旺盛 在水溫適宜的情況下,它們常在池邊淺灘處及水草叢中尋找食物,這時捕捉幼蟹可設置地籠、網套等捕撈工具,一般在第一天晚上放置,第二天早上起捕。由于幼蟹具有晝伏夜出的習性,常在夜晚
出來找食,在地籠中先放入河蟹喜食的魚肉動物內臟等飼料進行引誘,效果會更好。
2、抄網捕捉水草是幼蟹培育池中不可缺少的物質,由于水草幼嫩、可口,還能起到遮蔭避暑的作用,幼蟹常在這里棲息 捕捉時,可用手抄網等工具快速抄入水中,然后迅速地連水草一起撈起,由于幼蟹較為敏捷,遇聲響后立即下潛.而落入網袋,剔除雜物,即可一一捕捉。
3、拖網捕捉若池中幼蟹密度較高,可用拖網捕捉。捕捉時,可將拖網沿池邊來回拖拉.幼蟹會被動進入網袋.起網后即可捕捉。
使用這種方法,常在并塘后的幼蟹池中進行.使用時要注意次數不能過多,防止攪混水體,引起池中缺氧,造成存塘幼蟹死亡。
4、流水刺激捕捉將池水排干,幼蟹常鉆人洞中或潛入底泥。這時,可利用幼蟹具有逆流而行的習性,用微流水刺激,待幼蟹出來
時捕捉。方法是在池中央理一道小溝,在池塘的一邊緩慢進水.另一邊以相同的速度出水,在水流處,常有許多幼蟹逆流而行,并進入小溝,捕捉起來極為方便。
5、搭巢捕捉利用幼蟹穴居的習性,在捕捉時,可事先有意識地投放磚塊、瓦片等障礙物,待池水排干后,幼蟹會自動地鉆入其中.掀開磚塊、瓦片即可捕捉。在冬天.池水抽干后,沿池邊用濕草包、水草團、農用薄膜等覆蓋。因其中溫暖.幼蟹會以此為巢穴,捕捉時,可順次地掀開這些覆蓋物。
6、挖洞捕捉池水抽干后,幼蟹常鉆人洞中。發現蟹洞,可用小鏟沿池邊挖穴,挖到洞底,即捕捉。
7、干塘捕捉將池水快速抽干,因幼蟹來不及打洞而暴露池底,可直接下水捕捉。綜合使用上述各種幼蟹捕捉法,可干凈、徹底地捕完池蟹。
(通聯:I10200.遼寧省遼中水利局養殖場)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河蟹池塘螺螄科學放養技術
- 軟殼蟹是什么蟹?軟殼蟹全身都能吃嗎?
- 河蟹養殖技術,河蟹養殖方法,河蟹怎么養?
- 河蟹養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藥物有哪些?河蟹放養前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養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較好,太深有什么壞處?
- 別讓快到手的錢財毀于最后沖刺這一段,螃蟹上市前關鍵管控預警
- 【技術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養殖管理要點
- 【技術分享】養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 九月份河蟹養殖管理
- 河蟹五殼關頭,如何爭取再沖一波?
- 一線養殖者的總結,河蟹養殖9、10月份生產管理要點
- 螃蟹出現傷亡是一天就出現的嗎?
- 河蟹池塘底質的改良辦法
- 河蟹在蛻殼期的管理要點
- 高溫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奪命水草
- 臺風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關系?
- 高溫天河蟹塘藍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殺藍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長藍藻了吧!
- 河蟹塘水體發黑塘口微缺氧怎么辦
- 同樣是螃蟹,為何吃料量相差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