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t799u"></tbody>
  •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養蟹

                魚苗至夏花 培育有技巧

                編輯:  時間:2017-06-16   瀏覽:
                  魚苗培育是指水花下池經25天左右飼養成體長3cm左右的夏花魚種。由于魚苗小,體質嬌嫩,活動能力差,攝食范圍狹,攝食能力低, 新陳代謝水平高,對外界環境的變化十分敏感。因此,魚苗至夏花的培育必須精心管理,小心操作,創造適合魚苗生長的有利生態環境。
                  一、備好苗池 
                  魚苗池(又稱發花池),要求水源充足, 水質良好,排灌方便,大小適中,水深適度,池底平坦,淤泥適量,保水性好,易于培肥,背風向陽。一般面積為66om2-1330m2,水深1m-1.5m,淤泥厚5cm-10cm。放苗前要排干池水,建好進排水系統,夯實池埂,堵塞漏洞,清除雜草和過多淤泥。魚苗下池前10天-15天, 每667m2用生石灰8OKg-100kg兌水全池潑灑消毒,3天--4天后用密眼網過濾注水深 5Ocm-70cm。
                  二、施足基肥 
                  魚苗下池前6天-7天,用晶體敵百蟲0.5g/m3兌水全池潑灑,然后施足基肥,每667m2潑灑腐熟的糞肥200kg-300kg,或餅肥100kg-150kg、硫酸鍍2.5kg-5kg和磷肥5kg-10kg。如果在放苗前池水肥度不夠,每667m2可再施尿素3kg和過磷酸鈣3kg-4kg使池水呈淡黃色,透明度30cm-40cm。通過先培肥水質,培育大量浮游生物,魚苗下塘后就可吃到充足的天然餌料。魚苗下池前1天,需用密眼網在池內拉網1次-2次。
                  三、選購優苗
                  在選購魚苗時,其質量好壞可通過采取以下方法鑒別: 
                  1、看體色。魚苗群體色素相同,體色鮮嫩,略帶微黃色且透明,身體光潔不拖泥為好苗;群體色素不一,且略帶白色或深黑色,魚體拖泥為差苗。
                  2、看體型。大小整齊,游動活潑,身體肥滿光滑為好苗;體形瘦小,大小不一,畸形多為差苗。
                  3、看運動。攪動水體,好苗能逆水游動,差苗則卷入被渦,無力掙扎;用手或小棒插入苗碗中,好苗受驚迅速奔游、散開,差苗則反應遲鈍;倒掉苗盤中的水,好苗附在苗盤上劇烈掙扎且頭尾彎曲,差苗僅頭尾扭動,無力掙扎。
                  四、合理放養 
                  魚苗放養,應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1、魚苗要同批。同一池塘應放同批孵出的魚苗,因不同批次的魚苗身體大小和強弱、 游動和攝食能力都不同,會影響成活率,個體生長也不整齊。此外,一般一池只養一個品種,不宜混養。
                  2、密度要適宜。放苗量過低,不能充分利用水體和餌料;過高,培育過程中易造成魚苗浮頭或因餌料不足,抑制魚苗生長。一般每 667m2放苗密度為:早期,放鰱、鳙魚苗10萬-12萬尾,草、青魚苗8萬-10萬尾;后期,放鰱、鳙魚苗8萬-10萬尾,草、青魚苗8萬尾。
                  3、下池要飽食。魚苗下池之前,每10萬尾魚苗需投喂熟蛋黃1個-2個,把蛋黃搗碎,稀釋后均勻灑人魚苗盆內,讓魚苗攝食后再下池。
                  4、放時要"緩苗"。魚苗運達后,放時應將裝運魚苗的塑料袋放入池水中30分鐘左右,進行"緩苗",待袋內溫度與池水溫度基本一致時放苗,注意溫差不超過±2℃。如遇特大寒潮,可用水缸等在室內暫養,等溫度回升,再下池。
                  5、投放要得法。魚苗投放應細心操作,選擇晴天上午進行,并在上風處下池。若晚上運回,可將魚苗放人室內魚缸中,專人值班換水,次日再下池。
                  五、精心喂養 
                  培育期內要加強投餌、施肥,以投餌為主,施肥為輔。魚苗培育通常有豆漿培青法、草漿培育法、糞肥飼養法、餅粉飼養法。用豆漿飼養魚苗,一般在魚苗下池半天后即開始投喂豆漿。先將黃豆用水浸泡,在水溫25℃左右,浸泡6小時,時間過長或不足都會影響豆漿質量,一般1kg黃豆與水一起可磨成15kg-2Okg豆漿。磨好的豆漿要及時投喂,每天喂3次,把漿呈霧狀均勻地潑灑。投喂時間一般在上午8時-9時、中午12時-13時、下午17時-18時,中午的一次沿魚池四周潑灑,其余兩次全池潑灑。魚苗下池10天內,每667m2每天喂2kg黃豆磨成的漿,養成1萬尾夏花魚種約需黃豆8kg。根據池塘水質適時追肥,一般5天-7天1次,每667m2施腐熟的糞肥3Okg-5Okg,加水化漿后全池潑灑。10天后,為促進魚苗食性轉化,增強體質,豆漿投喂量可逐漸減少,每天每667mZ增投各類餅粉15kg-2kg。對于草魚苗要投喂些細嫩草類和浮萍。
                  六、分期注水 
                  魚苗初下塘時,池水深一般在60cm左右, 水淺則水溫容易升高,有利于有機肥料分解和餌料生物繁殖,促進魚苗生長,同時水淺池水體積小,水質容易培肥,可相應減少投餌量和施肥量。但隨著魚體的長大,活動范圍的擴大和水質的變肥等,就必須定期注水。一般每隔3天-5天注人1次新水,每次注水10cm-15cm,使水位逐漸加深到1.2m以上。注水時應平緩注人,不能形成急流,以免魚苗頂水而消耗體力, 影響生長;此外,要用密眼網過濾,以防敵害生物隨水流人池內危害魚苗,并注意保持池水清潔,水質"肥、活、嫩、爽",透明度30cm。 
                  七、防病除害 
                  魚苗夏花階段,正好是盛雨時期魚病流行季節,主要有跑馬病、白頭白嘴病、白皮病、車輪蟲及藻類形成的"水華"及大型校角類等病害。培育期內每5天-7天,每667m2水深1m用生石灰25kg-3Okg化水全池潑灑,澄清水質,預防魚病。當發生白皮病、白頭白嘴病時,可用漂白粉lg/m3或強氯精03g/m3兌水全池潑灑。當發生車輪蟲病時,用硫酸銅 0.5/m3,或每667m2水深lm用苦楝樹葉35kg加適量石灰煮沸后兌水全池潑灑。施藥后要加注新水,并及時掌握池魚的各種狀況。 
                  魚苗階段常見的蟲害有水蜈蚣、紅娘華、水斧蟲、蜻蜓幼蟲等,水蜈蚣是危害最嚴重的蟲害,可用晶體敵百蟲0.4g/m3兌水全池潑灑殺滅。
                  八、堅持巡塘
                  巡塘是夏花培育日常管理工作中重要內容之一,應堅持在黎明、午后和傍晚各巡塘1次。早上巡塘主要觀察魚類活動、浮頭情況,若魚苗早上浮頭,日出后恢復正常,說明水質適中,如晴天8時后仍浮頭,是供氧不足的表現,應及時加注新水,適當控制施肥投餌。同時撈出蛙卵、雜草和水膜,清除水邊滋生的青泥苔等。午后巡塘檢查魚苗生長、活動和水質變化情況,并保持池塘清潔。傍晚巡塘檢查魚苗吃食情況,考慮次日投餌、施肥、注水等工作。通過巡塘,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九、及時分池 
                  魚苗養成夏花,身體長大,活動能力增強,食性開始分化,需要的食物及活動空間增大,因此必須及時出塘分養,轉人魚種飼養階段。分池一般在魚體長達3cm左右時進行,出塘前要經過2次-3次拉網鍛煉,以增強幼魚體質,提高在出塘和運輸過程中的成活率。拉網前要停食1天,選擇晴天上午拉網,操作時運作要輕,速度要慢,防止損傷魚體。


                  本文來自《漁業致富指南》2005年第9期

                 
              1. <tbody id="t799u"></tbody>
              2.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3.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粉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