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養殖河蟹的三個技術環節
編輯: 時間:2017-06-16 瀏覽:
    一、創造適合培育河蟹的池塘條件。
池塘水源要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灌排水方便。土質最好為粘土。池塘面積不宜太小,太小水質不宜控制,最好不能小于3畝。池中要設有灘面,供河蟹在上面棲息覓食,占池塘面積的三分之一。池中還要移植一定數量的水生植物,為河蟹藏身避敵、蛻殼提供安靜的環境,還可作為河蟹的補充飼料,同時又可改善水質,防止池水過肥。池底淤泥不能過多,淤泥過多耗氧量大,水質易變壞,一般要求淤泥厚度以15厘米為好,防逃設施應建在堤岸上,不能建在堤岸的坡上,高度以50厘米為宜,向內傾斜角度為15度,一般采用雙層塑料圍成即可。
    
    二、加強放苗期間的管理。
千萬不能忽視清塘滅害。剛入池的蟹苗很弱小,如果清塘滅害不徹底,就會嚴重影響蟹苗的成活率。清塘工作一般在放蟹苗前10~15天進行,用生石灰或其它藥物清除敵害,做到干凈徹底。清塘一周后就可進水,進水時必須用40~60目篩絹布嚴格過濾,嚴禁敵害生物入池。
    
    放苗時注意
①水溫溫差小于3℃,最好沒有溫差,放苗前一定要測好水溫做到心中有數。
②放養前一定要等清塘藥物的毒性完全消失后方可,方法是:可用玻璃杯取一杯池水對著光線看,如發現有許多浮游動物,說明藥效消失即可放苗。
③蟹苗入池前最好先往蟹苗箱上淋些水。因經過長途運輸的蟹苗腮腔失去大部分水分,如果突然放入池中,會因吸水過急造成死亡,因此應先淋些水,等蟹鰓腔慢慢吸滿水后再放入池中。
    
    三、有意識地控制河蟹的生長。
怎樣控制河蟹生長,使之達到每公斤160只左右甚至更小呢?首先,增加放養密度,由以前的放蟹苗250克增加到 500克(8萬只左右)。這樣培育的河蟹由原來的80只/公斤,增加到160只/ 公斤,密度增加,生長減慢,規格變小。放苗后還要看蟹苗的成活情況,一般蟹苗變成小蟹后每畝應達3萬只, 這樣的密度才有希望培育出較理想的河蟹。其次,控制餌料。基礎餌料培育較好的池塘,一般在2 個月左右的時間不另投餌料,個別池塘天然餌料不足,可以補充些餌料,但要少量。這樣前2個月的河蟹規格控制在2克左右。2個月后投喂些打碎的雜魚等餌料, 每天下午投喂一次,數量根據生長情況為河蟹體重的5%~20%,從餌料上人為地控制其生長。此外,要加強日常管理,做到每天巡塘,仔細觀察河蟹的活動情況,定期向池中潑灑生石灰以改善水質,每月或旬測體重和體長,掌握河蟹的生長情況,做好記錄,便于管理和總結經驗。
    
 
上一篇:大水域圍攔養蟹新技術 下一篇:成蟹池套育扣蟹技術要點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河蟹池塘螺螄科學放養技術
- 軟殼蟹是什么蟹?軟殼蟹全身都能吃嗎?
- 河蟹養殖技術,河蟹養殖方法,河蟹怎么養?
- 河蟹養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藥物有哪些?河蟹放養前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養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較好,太深有什么壞處?
- 別讓快到手的錢財毀于最后沖刺這一段,螃蟹上市前關鍵管控預警
- 【技術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養殖管理要點
- 【技術分享】養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 九月份河蟹養殖管理
- 河蟹五殼關頭,如何爭取再沖一波?
- 一線養殖者的總結,河蟹養殖9、10月份生產管理要點
- 螃蟹出現傷亡是一天就出現的嗎?
- 河蟹池塘底質的改良辦法
- 河蟹在蛻殼期的管理要點
- 高溫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奪命水草
- 臺風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關系?
- 高溫天河蟹塘藍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殺藍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長藍藻了吧!
- 河蟹塘水體發黑塘口微缺氧怎么辦
- 同樣是螃蟹,為何吃料量相差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