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蟹質量是成蟹養殖成敗的關鍵,在成蟹池中圍網將大眼幼體培育成扣蟹,保證來年成蟹養殖的蟹種需求,能夠提高養殖成活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其具體技術要點為:
    一、池塘條件及防逃設施
    1、池塘
選擇靠近水源、水質良好無污染、有獨立的進排水系統、能高排低灌、面積15—20畝的池塘。池塘四周挖溝筑埂,溝底寬6米,相應堤埂底寬6米,上寬4米,埂外陡內坦,溝深1.5米。
    2、防逃設施
以白鐵皮為佳,其牢固可靠,使用壽命長,防逃效果好。焊接后制作成高為0.5米的圍墻,鐵皮的下端埋入土中5—10厘米,外側輔以竹樁固定支撐,白鐵皮上再輔以高1米的網片圍欄。進排水口用鐵絲網攔好。
    3、清塘及栽培水生植物
蟹苗、蟹種放養前必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徹底清塘。在池內四周2米以內種植水花生。
    二、蟹苗、蟹種放養
    1、蟹種放養
除第一年養殖,蟹種由外地購進或全部購苗培育扣蟹外,從第二年開始,蟹種則自行供給。蟹種為上年存池,一般規格為100— 200只/公斤,平均畝放15—20斤,多余扣蟹可銷售。
    2、蟹苗放養
于5月下旬至6月15日進行,最好是最后一批人工繁殖的長江水系中華絨螯蟹蟹苗。在蟹池的西北角用聚乙烯網片進行圈圍,網高1米并設有倒檐,向里10厘米,向外20厘米,面積視放苗多少而定,一般每20—30平方米放苗1斤,面積15—20畝的池塘放2斤蟹苗,圈圍60—80 平方米為宜,面積不宜過大,以控制扣蟹規格。
    三、飼養管理
    1、投餌
河蟹的整個生長階段,除攝食池塘中的水花生外,主要靠人工投喂。大眼幼體培育至Ⅰ、Ⅱ期幼蟹,主要潑灑豆漿,Ⅲ期以后逐步投喂玉米粉、粗黃豆粉、麩皮等。7月底以前,主要投喂煮熟的小麥、玉米,8月份以后,除投喂小麥、玉米外,每2—3天投喂一次低值的魚蝦。餌料投喂一般在傍晚進行,高溫季節則應推遲投喂時間,且投在深水區。
    2、撒網
7月份以后,水溫逐漸升高,此時應撤去圍網,并入大塘飼養。以免淺水區的幼蟹耐不住高溫。
    3、水質調節
水位隨著水溫的升高逐漸增加,春季1米以內,夏季1—1.5米,秋冬季1.5米。夏季高溫季節每周換水一次,先放后進,每次 20厘米,每10—15天潑灑生石灰一次,畝用量10—15公斤。
    四、收獲
    于11月上旬陸續捕蟹上市,一般每畝可收獲商品蟹100斤、蟹種1500只。
    五、體會
    在成蟹池中圍網培育扣蟹大大提高了養殖成活率,其原因在于:自行培育蟹種,減少了因外購蟹種運輸過程中造成的損傷,且蟹種在原來水體中養成成蟹,沒有適應階段,保證了成蟹養殖的順利進行。利用成蟹養殖池套育蟹種進行河蟹養殖,操作簡單,易于掌握,是一條降本增效的好途徑。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河蟹池塘螺螄科學放養技術
- 軟殼蟹是什么蟹?軟殼蟹全身都能吃嗎?
- 河蟹養殖技術,河蟹養殖方法,河蟹怎么養?
- 河蟹養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藥物有哪些?河蟹放養前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養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較好,太深有什么壞處?
- 別讓快到手的錢財毀于最后沖刺這一段,螃蟹上市前關鍵管控預警
- 【技術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養殖管理要點
- 【技術分享】養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 九月份河蟹養殖管理
- 河蟹五殼關頭,如何爭取再沖一波?
- 一線養殖者的總結,河蟹養殖9、10月份生產管理要點
- 螃蟹出現傷亡是一天就出現的嗎?
- 河蟹池塘底質的改良辦法
- 河蟹在蛻殼期的管理要點
- 高溫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奪命水草
- 臺風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關系?
- 高溫天河蟹塘藍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殺藍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長藍藻了吧!
- 河蟹塘水體發黑塘口微缺氧怎么辦
- 同樣是螃蟹,為何吃料量相差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