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蟹池塘如何種植輪葉黑藻?
編輯: 時間:2017-06-16 瀏覽:
(1)輪葉黑藻生物學特性
輪葉黑藻(俗稱溫絲草、燈籠薇、轉轉薇等)。屬水鱉科、黑藻屬單子葉多年生沉水植物,莖直立細長,長50~80厘米,葉4~8片輪生,通常以4~6片為多,長1.5厘米左右,廣泛分布于池塘、湖泊和溝渠中。
輪葉黑藻為雌雄異體,花白色,較小,果實呈三角棒形。秋末開始無性生殖,在枝尖形成特化的營養繁殖器官鱗狀芽苞,俗稱"天果",根部形成白色的"地果"。冬季天果沉入水底,被泥土污物覆蓋,地果入底泥3~5厘米,地果較少見。冬季為休眠期,水溫10℃以上時,芽苞開始萌發生長,前端生長點頂出其上的沉積物,莖葉見光呈綠色,同時隨著芽苞的伸長在基部葉腋處萌生出不定根,形成新的植株。待植株長成又可以斷枝再植。
(2)人工栽培技術
①枝尖插植繁殖
輪葉黑藻屬于"假根尖"植物,只有須狀不定根,在每年的4~8月,處于營養生長階段,枝尖插植3天后就能生根,形成新的植株。
②營養體移栽繁殖
一般在谷雨前后,將池塘水排干,留底泥10~15厘米,將長至15厘米輪葉黑藻切成長8厘米左右的段節,每畝按30~50千克均勻潑灑,使莖節部分浸入泥中,再將池塘水加至15厘米深。約20天后全池都覆蓋著新生的輪葉黑藻,可將水加至30厘米,以后逐步加深池水,不使水草露出水面。移植初期應保持水質清新,不能干水,不宜使用化肥。如有青苔滋生,可使用"殺青苔"藥物殺滅。
③芽苞的種植
每年的12月到翌年3月是輪葉黑藻芽苞的播種期,應選擇晴天播種,播種前池水加注新水10厘米,每畝用種500~1000克,播種時應按行、株距50厘米將芽苞3~5粒插入泥中,或者拌泥沙撒播。當水溫升至15℃時,5~10天開始發芽,出苗率可達95%。
注意事項:①芽苞的選擇:芽苞長1~1.2厘米,直徑0.4~0.5厘米,每500克3500~4000粒,芽苞粒硬飽滿,呈蔥綠色。②播種前應用聚乙烯網片或白膜圍欄,將芽苞與河蟹隔開,待芽苞萌發長成,水草滿塘時,撤掉圍欄設施,讓河蟹進入草叢。③每畝放蟹量應在1000只以下。
④整株的種植
在每年的5~8月,天然水域中的輪葉黑藻已長成,長達40~60厘米,每畝蟹池一次放草100~200千克,一部分被蟹直接攝食,一部分生須根著泥存活。水質管理上,白天水深,晚間水淺,減少河蟹食草量,促進須根生成。
上一篇:養蟹池塘如何種植金魚藻? 下一篇:養蟹池塘如何種植空心菜?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河蟹池塘螺螄科學放養技術
- 軟殼蟹是什么蟹?軟殼蟹全身都能吃嗎?
- 河蟹養殖技術,河蟹養殖方法,河蟹怎么養?
- 河蟹養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藥物有哪些?河蟹放養前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養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較好,太深有什么壞處?
- 別讓快到手的錢財毀于最后沖刺這一段,螃蟹上市前關鍵管控預警
- 【技術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養殖管理要點
- 【技術分享】養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 九月份河蟹養殖管理
- 河蟹五殼關頭,如何爭取再沖一波?
- 一線養殖者的總結,河蟹養殖9、10月份生產管理要點
- 螃蟹出現傷亡是一天就出現的嗎?
- 河蟹池塘底質的改良辦法
- 河蟹在蛻殼期的管理要點
- 高溫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奪命水草
- 臺風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關系?
- 高溫天河蟹塘藍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殺藍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長藍藻了吧!
- 河蟹塘水體發黑塘口微缺氧怎么辦
- 同樣是螃蟹,為何吃料量相差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