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學名中華絨螯蟹,其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是我國傳統的名貴水產品之一。河蟹適應性強,食性雜,餌料來源廣,生長環境要求易于達到,因此河蟹的人工養殖得到很大面積的發展。
河蟹苗種是養殖河蟹的重要基礎,高質量的苗種是河蟹養殖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我國目前養殖的河蟹主要是從長江、鷗江和遼河三大水系出產的蟹種。掌握蟹鐘的質量鑒別技術極為重要。
    一、正常種蟹種與性早熟蟹種的形態區別
(1)性早熟蟹的概念和危害
性早熟蟹種是個體與大規格的蟹種差不多、但體內性腺已發育成熟的小"綠蟹",包括經過一個冬季的性早熟蟹和經過2個冬季的小個體"綠蟹"。它的副性征(肉眼可見的性狀)與成熟的商品蟹完全相同。正常情況下,河蟹的性腺在第二年的秋末冬初達到成熟,于第三年春季繁殖后死亡,其壽命一般為24個月。如果錯將性早熟蟹種作為正常蟹種引進養殖就會導致極大的損失。性早熟蟹種在南方一般于3月底4月初開始死亡,在北方則從4月底5月初開始死亡。死亡率為60%~90%左右,死亡個體大多在每只15克~20克,損失極為慘重,危害極大。
(2)雄性成熟個體外部形態特征
螯足絨毛的密度和顏色是區分蟹種成熟與否的主要依據。正常蟹種螯足掌節部沒有絨毛或有疏而短的絨毛,絨毛的顏色多為淺黃色。性成熟蟹種螯足的絨毛密而長,絨毛在靠近不動指基節部和可動指基部以及掌節內外側面分布為連續性。步足的剛毛在正常蟹種上的表現為短而細,而性早熟蟹種步足的剛毛粗而長。體表顏色正常蟹種為淺黃色或黃色,而性成熟蟹種多為墨綠色。正常蟹種的步足上可看到一些明顯的斑點,而性早熟蟹種則沒有。
河蟹雄性個體有兩對交接器,著生于第1腹節~第2腹節上。正常蟹種交接器的顏色為暗白色,而性早熟蟹種的則為瓷白色。交接器的硬度也是區別成熟階段的主要依據。正常蟹種交接器硬度較小,均未骨質化,用手捏時猶如塑料管,彎折時易彎不易斷,而性早熟蟹種交接器硬度較大,已經骨質化,用力彎折時易斷不易彎。兩對交接器情況相同。
(3)雌性成熟個體的形態特征
雌蟹的成熟個體和未成熟個體的顏色與雄蟹相同,即成熟個體為墨綠色,未成熟個體為淺黃色。腹臍的形狀及腹緣絨毛是區別雌蟹成熟與否的主要依據,河蟹的腹臍(腹部)扁平呈片狀,緊貼胸部的腹面。個體較小的蟹種,不論雌雄,腹臍都為狹長,略呈三角形,隨著生長,雄蟹的腹臍仍保持三角形,亦稱尖臍。但雌性個體隨著生長發育,腹部逐漸變大變圓,亦稱團臍。團臍可將胸甲完全覆蓋,腹臍邊緣在個體成熟時著生濃密而黑的絨毛,同時腹的第1節~第4節也著生濃密絨毛;而未成熟個體的腹部近似三角形,其胸部腹甲沒有腹臍完全覆蓋,腹甲的邊緣露出一部分,胸部腹甲的邊緣,以及腹肢只有稀少的軟毛分布。
解剖結果也可以看出正常蟹種和早熟蟹種的明顯區別。掀開背甲,成熟蟹種在胃的兩邊及下方明顯可見紫褐色或豆沙色卵巢,整個卵巢在蟹體內幾乎呈"H"型分布。而正常蟹種則沒有明顯的肉眼易見的紫褐色卵巢,較大個體的正常蟹種卵巢透明,乳白色,體積較小,重量不到體重的1%。
    二、不同水系河蟹蟹種的形態區別
我國目前養殖的河蟹主要來自于長江、甌江和遼河三大水系,由于三大水系所處的地域條件不同,造成長江蟹、甌江蟹和遼河蟹在形態上差異較大。長江水系天然蟹種背甲青綠色,體橢圓形,殼緣有四個尖銳側齒,其中第四側齒明顯,額齒中間凹陷明顯,第二、第三步足等長、無剛毛;遼河水系蟹種身體為不規則橢圓形,背甲青黑色,腹部灰黃色,步足較短,不透明,背疣狀突出的下方2個凸起不明顯;甌江蟹步足與長江蟹比較,前節較短,青色,剛毛稀少,體呈正方形,蟹體有明顯的腥味。
除形態上的區別以外,三大水系河蟹在生長、發育和繁殖過程中也有一定差異。長江蟹養殖生長快,商品規格大,品質好;遼河蟹對不良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但商品個體較小,生殖洄游8月份開始,比長江蟹早一個多月,沒有捕撈高峰,成熟個體為50克~125克,生產中前期生長快,后期生長慢;甌江蟹生長較慢,商品個體較小,性成熟早,一般多當年成熟。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河蟹池塘螺螄科學放養技術
- 軟殼蟹是什么蟹?軟殼蟹全身都能吃嗎?
- 河蟹養殖技術,河蟹養殖方法,河蟹怎么養?
- 河蟹養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藥物有哪些?河蟹放養前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養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較好,太深有什么壞處?
- 別讓快到手的錢財毀于最后沖刺這一段,螃蟹上市前關鍵管控預警
- 【技術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養殖管理要點
- 【技術分享】養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 九月份河蟹養殖管理
- 河蟹五殼關頭,如何爭取再沖一波?
- 一線養殖者的總結,河蟹養殖9、10月份生產管理要點
- 螃蟹出現傷亡是一天就出現的嗎?
- 河蟹池塘底質的改良辦法
- 河蟹在蛻殼期的管理要點
- 高溫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奪命水草
- 臺風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關系?
- 高溫天河蟹塘藍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殺藍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長藍藻了吧!
- 河蟹塘水體發黑塘口微缺氧怎么辦
- 同樣是螃蟹,為何吃料量相差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