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派:芒種時節河蟹管理要這么做
編輯: 時間:2017-06-16 瀏覽:
北京時間6月5日19時37分,迎來“芒種”節氣,“芒種”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9個節氣,夏季的第三個節氣,表示仲夏時節正式開始,盛夏即將登場。氣象資料顯示,芒種時節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氣溫升高、天氣炎熱,尤其是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空氣非常潮濕,天氣異常悶熱,將進入一年中多雨的黃梅時節。
對于河蟹養殖來說,通常兩殼都已完成,正在或即將進行第三次蛻殼,這也是養殖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這段時間養殖管理的好壞對于將來河蟹的成活率和規格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蟹大小、看水草”,這句話人人都知道,已是老生常談,對于河蟹來說,種水草就是“植樹造林”,河蟹養殖環境的凈化調節作用,最主要還是依賴于水草。池塘圍網種草為河蟹養殖保持生長環境中水草的多樣性提供了保障。但隨著河蟹養殖密度的增加、特殊氣候的影響,池塘生態壓力也越來越大。對苦草、輪葉黑藻拆網前后的管理也是重中之重。對于圍網內水草稀疏的塘,一定要施肥、壯根、促生長。中間和圍網沿內側也可抓緊時間移載一些輪葉黑藻,適當延長拆網時間,在拆網前后要購買鮮嫩的輪葉黑藻在環溝兩邊遍撒,讓河蟹攝食。量要適當多些,河蟹攝食一段時間后,加上拆網后河蟹首先攝食圍網內側移栽生長的輪葉黑藻,拆網后河蟹攝食中間水草的量就會相應減少。這樣水草生長的量就會超越河蟹攝食量,就不會造成拆網后河蟹在梅雨階段的毀草,而造成后期養殖生態的失控。
對于以伊樂藻為主的池塘,要想辦法減少雜魚的量,保持水質清爽,高溫將至,注意定期改底,保持15天一次,定期使用芽孢桿菌凈化底質,減少有機物的附著,使水草保持良好的光合作用。對于老化的水草要通過割茬促進根系生長,讓其萌生新的植株,保持水草的“白根嫩芽”。方法:條塊分割,避免池塘水質過渾、過肥對水草重新生長的影響。割茬后可根據水質情況適當施些壯根肥。割茬時間為避免高溫對生長產生影響,盡量在6月20日前條塊區分完成。
養蟹的最高境界是“養蟹不見蟹,種草不見草”。“養蟹不見蟹”是指水環境良好,各項指標在正常范圍以內,河蟹一般在水草中活動,如果上岸、燥動就不正常。“種草不見草”是不讓水草浮出水面,控制在水面以下。池塘養蟹依賴于良好的生態。拆網階段和高溫到來前,水草管理是重點中的重點,管好池塘水草,進入高溫和后期養殖管理就會事半功倍,草好,蟹也一定會好!
除了水草管理外,渾水塘還要補放螺螄。螺螄肉質細嫩鮮美、營養豐富,是河蟹最喜食的鮮活動物性餌料。在蟹塘中適時、適量投放活螺螄,任其自然繁殖,既可為河蟹的整個生長周期提供源源不斷的鮮活動物性餌料,促進生長,改善品質,提高規格,又能有效降低池中浮游生物含量,改善底質和水質。螺螄最好大、中、小搭配。中小螺螄凈化水環境能力強,應投放在暫養區的環溝中。大的螺螄投放在圍網種草的區域,大螺螄繁殖能力強,在圍網區域內繁殖仔螺螄不受河蟹的攝食影響,成活率高。螺螄投放量掌握在500千克/畝左右。
盛夏來臨前主要重在水草管理和螺螄投放。通過生物的作用,才能使養殖水環境長期穩定在良好狀態。環境好了,梅雨季節適當做好病害預防工作,常用生物制劑改善底質。做好前期的養殖環境調控,河蟹的后期管理并不會有多大問題的,就會使得后期的河蟹養殖管理工作相應簡單易行。
另外還要注意的問題有:水渾的塘口草已經老化,水草壓到底部不見陽光反而加快腐爛,會影響水質。每2~3天晚上測溶解氧,謹防缺氧,從本月起塘口常備增氧藥品。有條件的自6月起,開啟早晚各1小時左右(30畝/1.5千瓦)套水,補調模式。
(蔣貽盛)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河蟹池塘螺螄科學放養技術
- 軟殼蟹是什么蟹?軟殼蟹全身都能吃嗎?
- 河蟹養殖技術,河蟹養殖方法,河蟹怎么養?
- 河蟹養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藥物有哪些?河蟹放養前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養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較好,太深有什么壞處?
- 別讓快到手的錢財毀于最后沖刺這一段,螃蟹上市前關鍵管控預警
- 【技術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養殖管理要點
- 【技術分享】養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 九月份河蟹養殖管理
- 河蟹五殼關頭,如何爭取再沖一波?
- 一線養殖者的總結,河蟹養殖9、10月份生產管理要點
- 螃蟹出現傷亡是一天就出現的嗎?
- 河蟹池塘底質的改良辦法
- 河蟹在蛻殼期的管理要點
- 高溫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奪命水草
- 臺風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關系?
- 高溫天河蟹塘藍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殺藍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長藍藻了吧!
- 河蟹塘水體發黑塘口微缺氧怎么辦
- 同樣是螃蟹,為何吃料量相差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