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脫第一殼第二殼,體質最關鍵
編輯: 時間:2017-06-16 瀏覽:
在河蟹養殖流程里第一殼、第二殼的淘汰率是驚人的,常見有脫到一半就脫不下來的頂殼蟹,瞎眼蟹以及軟殼的和掉腳的河蟹,是哪些因素造成的呢?
影響河蟹脫殼最主要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1、苗種質量
 2、不正確的放苗方法
 3、池塘環境(水質穩定、水草好壞、藥物殘留)
 4、積溫(氣溫)
 5、營養積累  
對于這些我們逐個分析
 
一 、 苗種質量
來源分類:① 天然的長江苗
          ② 當地苗
          ③ 外地苗
按照苗種體質、成活率及規格對比:天然長江苗最好、本地苗次之、外地苗稍微差些
但是經過多年的養殖跟蹤發現:
          
天然的長江苗在目前的市場上很少、很少,基本以次充好的比較多!
          
本地苗的質量也隨著育苗老板的利益追求,質量逐年下降,甚至出現拿外地苗充當本地苗的現象!
          
外地苗相比較而言,成活率會稍微低些,如選擇外地苗,放苗密度可適當提高!
選擇苗種時需要根據優質苗種特征(見1期資料)來挑選,同時與信譽度較高的育苗老板合作!有條件的養殖朋友可以自己育苗!
 
二、不正確的放苗方法
     
正確放苗方法將有效的提高苗種抗應激的能力,增強蟹苗的體質、提高蟹苗脫殼的成功率!
 
三、池塘環境(藥物殘留、青苔、水質、水草等問題)
     
河蟹養殖早期溫度較低,池塘環境相對比較穩定,大部分的養殖朋友都能夠意識到解毒、穩水、控青苔!
 
四、積溫(氣溫)
水深能夠降溫,也能夠保溫(水深更有利于河蟹積溫)
早期溫度相對較低,大部分的蟹苗都生活在池塘較深的地方,
因此放苗水位:可適當加深(建議不低于80cm),喂食時,視天氣情況投喂適當深的地方,利用率更高!
 
五、營養積累  
前2次脫殼營養積累更重要,為什么?
傳統方式育苗:
   
蟹苗在苗塘過冬幾個月,很少喂食甚至不喂食!(大家選苗的時候還要看食線)
   
放入蟹塘后,溫度較低,感覺蟹苗吃料少,因此大部分的養殖朋友,很少喂食或隔天喂食,有的甚至長時間不喂食。
蟹苗積溫達到后就會蛻殼,此時的營養積累如果不足,體質弱的河蟹將會出現以下情況:
 
甲貝漁醫提示: 河蟹在脫殼期間是幾乎不攝食的,所以說,蟹苗脫殼前期營養積累顯得非常重要,因此養殖戶朋友在河蟹養殖早期就要開始注重營養內服。只有營養的快速補充和積累,河蟹才能在脫殼期有較好的體質度過難關。
建議:1、每次脫殼臨近內服“生態素 + 活力素,加強蛻殼前營養的積累!
      
2、蛻殼期間,外潑“聚能鈣+菌克360”促進硬殼,減少有害菌感染,預防細菌病
      
3、蛻殼后繼續內服“營養套餐”恢復體質,提高抗病力!
市面上的可溶性有機鈣特點:能吸收(溶解在水里),但難利用,需要經過微生物的分解,形成離子的形式,才能夠被利用!
生石灰、磷酸二氫鈣等特點:也能夠補充水體的鈣質,但是含量少,吸收性較差,利用率低!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河蟹池塘螺螄科學放養技術
- 軟殼蟹是什么蟹?軟殼蟹全身都能吃嗎?
- 河蟹養殖技術,河蟹養殖方法,河蟹怎么養?
- 河蟹養殖常用的清池消毒藥物有哪些?河蟹放養前為什么要清池消毒?
- 河蟹養殖池塘水深多少比較好,太深有什么壞處?
- 別讓快到手的錢財毀于最后沖刺這一段,螃蟹上市前關鍵管控預警
- 【技術分享】9月份河蟹池塘養殖管理要點
- 【技術分享】養螃蟹靠天收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 九月份河蟹養殖管理
- 河蟹五殼關頭,如何爭取再沖一波?
- 一線養殖者的總結,河蟹養殖9、10月份生產管理要點
- 螃蟹出現傷亡是一天就出現的嗎?
- 河蟹池塘底質的改良辦法
- 河蟹在蛻殼期的管理要點
- 高溫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奪命水草
- 臺風和河蟹死亡到底有什么關系?
- 高溫天河蟹塘藍藻不可怕,可怕的是盲目殺藍藻!
- 你的河蟹塘口長藍藻了吧!
- 河蟹塘水體發黑塘口微缺氧怎么辦
- 同樣是螃蟹,為何吃料量相差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