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水世紀揚長濱
江蘇省是全國河蟹的主產區,尤以江蘇興化為最盛,其在全國范圍內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現在已經接近4月底,興化地區前兩個月的河蟹養殖工作也接近尾聲,縱觀這兩個月的天氣情況,有兩段很明顯的低溫降雨天氣,分別是清明前后和4月20日之后。而這兩段時間又恰逢河蟹蛻一殼與蛻二殼,由此造成了河蟹的傷亡。今天,筆者就來談一談這種天氣帶來的影響以及相應的應對措施。

一、低溫降雨天氣帶來的影響
1、溫度較低。
河蟹的適宜生長溫度是22°到28°,養殖前期氣溫偏低會導致河蟹攝食量減少,活動減弱,從而生長變得緩慢。溫度低也是懶蟹形成的一個原因,溫度低了,螃蟹活動量減少,會去尋找環境更舒適的地方居住,而挖洞穴居就是這樣一種生活方式,池塘懶蟹多了,影響后期的成活率和回捕率。而且,3、4月份氣候多變,氣溫轉變快,并沒有給養殖動物足夠的適應期,所以極易引起養殖動物的應激,伴隨著河蟹上岸上草爬邊,吃食量驟減等。
2、溶氧不足
在沒有機械增氧的情況下,蟹塘大部分的溶氧來自水草的光合作用,少部分來自藻類的光合作用,陰雨天氣下,光照不足,水體中的溶氧沒有了來源。相反的,池塘中的耗氧卻在增加,大雨天氣導致池塘水體強烈對流,底層物質不斷泛起,大量耗氧,加之早期蟹塘水位較淺,水體穩定性也不足,對流現象會更加嚴重。水體中的養殖動物、微生物、植物時時刻刻都在耗氧,尤其是在夜里,蟹塘更容易缺氧。

3、細菌滋生
上面也談到了,溫度驟降和暴雨天氣都會使池塘水體對流,位于池塘底部的細菌孢子也會隨著水流泛起,來到水體表面,得到了一個更好的生長條件,從而大量滋生。正好河蟹處于蛻殼期間,蛻殼已經消耗了它大量的能量,所以根本沒有剩余的力量去抵抗病菌的侵襲,由此黑鰓、磨爪、甲殼潰瘍也就接踵而至,這也是導致蛻殼期間河蟹傷亡較大的一個主要原因。


4、中毒上岸
今年,江蘇興化地區使用菊酯清塘的塘口較多,菊酯清塘成本較低,但殘留嚴重,普遍的塘口都出現了河蟹蛻殼推遲的現象。用菊酯清塘的塘口一定要多次解毒,交叉解毒,尤其是雨天過后,由于灘面上的毒素殘留會隨著雨水流入環溝,引起螃蟹的中毒爬邊、上岸,所以雨后一定要及時解毒。
二、應對方案
針對雨天帶來的種種不良影響,我們有什么應對方案呢?
1、關注天氣情況,注重人為的管理,在下雨之前可以潑灑抗應激+增強體質的藥物,減少應激,增強抵抗力。
2、下雨降溫之前將環溝水位打滿,最大程度地減輕水體對流,并增加水體的總載氧量,提高水體的穩定性。
3、家中常備增氧粉,夜晚注意巡塘,預防缺氧。
4、雨天過后及時解毒,適當的消毒和肥水,將池塘的生態盡快地從不良環境中恢復過來。
5、養成定期用藥、定期預防的好習慣,平時的定期預防能夠減少后期很多的用藥成本。
三、最后
希望各位養殖戶朋友們能夠養好蟹,養大蟹,發大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