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野雜魚很多養河蟹的老板都比較頭疼!為了更好的解決這一難題,我們今天來支支招!今年早春溫度低溫差大,河蟹蛻殼比往年來的稍晚一些,4月15日溫度開始升高,很多塘口中的養殖動物開始活躍起來,尤其是小野雜魚、在泥里的泥鰍,洞里的龍蝦。直接導致水體泥渾、黃渾。很多水草開始掛臟,長勢活力差;河蟹吃食少,翻倍率底,黑鰓黃鰓等問題。現在我們一起來探討雜魚的危害和怎樣去處理。

一、蟹塘有雜魚的原因剖析
1、清塘不徹底;很多塘口賣蟹遲,曬塘時間短,沒有進行翻糖,冬季泥鰍在底泥中,清塘藥物選擇參差不齊,藥效達不到預期效果。龍蝦洞在蟹埂處,藥塘時水位要上到8月份時的最高水位。
2、進水口未用網目過濾;春季放苗前進水時,進水口未用網目過濾,魚卵直接進入蟹塘。
3、鱖魚(桂花魚)放苗后,很多塘口放一些大鯽魚產卵,作為鱖魚的餌料魚,如果鱖魚的成活率不好的情況下,塘口的野雜魚多起來后又會把水攪渾。
4.其他情況;水草上攜帶一部分魚卵,尤其水花生。龍蝦、青蝦較多也會把水體攪渾。
二、蟹塘雜魚的危害剖析
1.水體出現黃渾、泥渾情況;這是雜魚出現的最直觀的現象,水體穩定性差,氨氮、亞硝酸鹽高,河蟹攝食差,體質差,蛻殼晚,翻倍率低,嚴重情況會引起少量死亡。
2.水草掛臟,長勢活力差,草抓在水上扎手;水草是河蟹棲息生長的重要場所,對河蟹的翻倍率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3.菌藻失衡;水體穩定性差,前期水體培藻難培,有機碎屑耗氧物多,水體保肥性、保溫性差。后期河蟹養殖溶氧較低,直接影響河蟹的生長和蛻殼。底部細菌多,河蟹發病率較高。
4.雜魚與河蟹搶食嚴重;河蟹在池塘底層,雜魚在水體中層,飼料未到底部就被雜魚吃掉了,間接增加養殖成本,河蟹規格較小。
5.龍蝦和泥鰍攜帶細菌病毒,發病率不能可控。
三、如何處理蟹塘野雜魚
1.把好清塘關,雜魚去無蹤。選擇合適的清塘藥,灑好塘,翻好塘。
2.進水口用網目過濾;60目的網兩層綁在進水口水管上,魚卵直接不會進入到蟹塘。有少量泥鰍可以下小地墩籠逮抓。
3.河蟹塘放鱖魚一畝5-10條,不需要放餌料魚,塘口自身可以滿足鱖魚的攝食與生長。放鱖魚前,處理掉野雜魚,去當地漁藥店咨詢。建議:巴豆一畝3斤;清塘2008拌麥麩潑灑,海抖一掃光(可選,慎用)。
4.河蟹塘水草以伊樂藻為主,水韭菜、輪葉黑藻和大頭翁為輔,選擇干凈無魚卵的水花生。
5.河蟹塘少放或不放青蝦和龍蝦,細菌和病毒難控制,發病率高,河蟹產量過低。
6.后期水草多后處理雜魚的效果差,雜魚多處理不及時,選擇投喂冰魚。
7.提高河蟹自身體質,前期蟹苗吃食時加一些保肝護膽,增強免疫力的內服。
處理野雜魚的塘口

其實,少量的野雜魚在塘口并不會形成多大的危害,只是要避免它繁殖增多,以造成危害,所以,現階段發現雜魚較多的塘口可適當的加以處理,將其危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