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池水混濁是河蟹養殖中的常見問題,短期的混濁對生產影響不大,開春季節剛放苗時候餓三天(類似人類練瑜伽前期工作),排空腸胃食物再投喂引起池底第二天上午混濁,還可改善底質,有利無害。但長期混濁,水草生長發芽沒有光照就易倒伏死亡,腐爛后敗壞池塘水質;此外池水混濁影響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從而致水體溶氧不足,河蟹生長緩慢,到收獲時河蟹規格偏小,效益降低。
蟹池水體混濁的常見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投喂量不夠,河蟹尋食活動引起;二是寄生蟲寄生引發河蟹煩燥不安,四處爬動甚至上岸,引起混濁;三是浮游動物生物量偏多;四是小雜魚多;五是池底溶氧不足,河蟹爬動不安;六是水草不足,水體自凈能力差。
蟹池水體長時間混濁時,養殖戶需要正確分析,針對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若是投喂量不足引起的,則需要逐步增加投喂量,以第二天略有剩余為宜;檢查河蟹鰓絲及體表,若有纖毛蟲寄生,可全池潑灑纖蟲凈等藥物,大量寄生時,連潑兩次;若水色發白,水體中浮游植物量偏少,而浮游動物量偏多,則要先殺蟲(阿維菌素等),再肥水(氨基酸肥水膏等);若是野雜魚多引起的水混,可在飼料中添加“清塘2008”等予以清除;水草過盛,螺螄投放量過大等原因引起的池底缺氧,導致河蟹爬動不安引起水混,則要采取刈除多余水草、增氧等措施解決;水草不足的池塘,可移植經過強氯精噴霧消毒處理的水花生入池。
具體情況,實地考察,此文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