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泰州海大生物飼料有限公司張艷亮
筆者通過調研江蘇興化各鄉鎮100余口蟹塘,發現其中92%以上蟹塘存在青苔情況,給河蟹養殖帶來嚴重影響。筆者就河蟹池塘中青苔主要包含的種類、對河蟹養殖的好處、危害及相應的防治措施進行闡述,供養戶朋友參考
一、養殖背景
民諺曰,“三月青苔露綠頭,四月青苔綠滿江”。3月中上旬,筆者通過調研江蘇興化安豐、老圩、釣魚、林湖、海南、陶莊、戴窯等鄉鎮100余口蟹塘,通過數據統計,其中92%以上蟹塘存在青苔情況,給河蟹養殖帶來嚴重影響。根據試驗探索及塘口實踐經驗,就河蟹池塘中青苔主要包含的種類、對河蟹養殖的好處、危害及相應的防治措施進行闡述,供養戶朋友參考。

圖1淺水處的青苔

圖2青苔布滿伊樂草表面

圖3團團亂絲占領水體空間
二、青苔簡介
青苔亦稱青泥苔,是水網藻、剛毛藻、轉板藻、水綿、雙星藻、基枝藻等絲狀藻類的統稱。河蟹養殖池塘中的青苔多發生在早春和初夏,隨著氣溫回升,青苔在透明度高的淺水處萌發,只要環境適宜,幾個晴日內就會大量生長繁殖,形成團團亂絲而占領水體空間。之所以早春易發青苔,這與其本身的生活條件及早春蟹塘環境密切相關。
三、青苔產生的條件及蟹塘環境
青苔萌發和繁殖需要四大基本要素,青苔孢子、適宜的水溫、光照和養分,一旦池塘環境滿足這些條件,青苔便開始大面積萌發、繁殖。
1、孢子
越冬期間,部分養戶朋友為了保留伊樂藻而不干塘,或者清塘不徹底,都會使大量青苔孢子存留在塘底,以及種植的伊樂草和投放的螺螄都可能攜帶青苔孢子,為來年青苔萌發埋下隱患。
2、水溫

圖4水溫7.1℃時,未發現青苔

圖5水溫17.8℃時,青苔已出現
當水溫超過10℃,青苔便開始萌發。2月21日16:49,筆者在安豐夏家舍村測得的池塘水溫為7.1℃,此時未發現青苔;3月9日14:52,相同塘口測得的池塘水溫為17.8℃,此時已有少量青苔。由此推斷,3月初,正是青苔萌發的初始階段。
3、光照
早春階段,剛注入池塘的水質清瘦,即藻類種類少,豐度低,致使水體透明度大,陽光能夠直射塘底或者淺水處,特別適合青苔孢子萌發。部分養戶朋友在放苗前后,有投放螺螄的習慣,螺螄其中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凈水,使原本清瘦的水體,透明度進一步加劇,適宜青苔萌發。
4、營養
青苔萌發后,吸收部分氮、磷、鉀等營養元素及其他養分,在適宜的條件下,開始大量繁殖,打破水體菌相、藻相平衡,抑制水草生長,其危害不言而喻。
四、辯證看待青苔的益處及危害
作為池塘生態系統中的一份子,青苔是一把典型的雙刃劍,究竟其益處多一些還是危害大一些,關鍵在于能否控制青苔的量。
1、青苔的益處
(1)青苔具有凈水作用。養殖前中期,天氣突變、河蟹非正常活動等因素會導致養殖水體渾濁,水體透明度降低,水草光合作用減弱,菌相、藻相失衡,導致河蟹攝食量下降,不利于河蟹生長發育。有少量青苔的塘口通常不會出現水渾現象,這得益于青苔強大的凈水作用,尤其是在養殖前期,水草還沒形成規模時,青苔對水體的調節作用更加凸顯。
(2)青苔能夠吸收多余的養分和有毒物質。養殖中后期,隨著溫度升高,投喂量加大,水體富營養化加劇,藍藻易大量繁殖;氨氮、亞鹽等有害物質超標,給養殖帶來巨大風險。適量的青苔,可以吸收多余的養分,抑制有害藻類的生長,還能夠吸收氨氮、亞硝酸鹽等有毒有害物質,有助于維持水體平衡。
2、青苔的危害
當水溫連續超過10℃,青苔容易大量繁殖,若不采取合理的措施,很難把控青苔數量,危害巨大。
(1)影響光照。青苔大量繁殖后,部分漂浮到水面,影響有益藻類、水草及浮游生物采光,使水溫升高,溶氧降低,水草易萎縮,破壞水質。
(2)消耗養分。青苔通過吸收水體養分進行繁殖,當青苔形成一定規模,致使耗盡水體大量養分,抑制有益藻類、水草生長。
(3)限制空間。當青苔絲漂浮水中,部分河蟹會被纏繞其中,體質弱、軟殼蟹便無法掙脫而死亡,致使河蟹的攝食、生長、成活率受到影響。
(4)敗壞水質。青苔死亡后,釋放羥胺和硫化氫等有害物質,引起水體發黑、發臭,水體溶氧下降,氨氮升高,引起河蟹成活率下降。
(5)降低品質。青苔腐爛變質后,有害細菌會大量滋生,引起河蟹黑鰓、水腫等疾病,降低河蟹品質。
五、處理青苔的誤區
1、誤區一:少量青苔時不進行防控
少量青苔雖然對河蟹沒有危害,水質條件一旦適宜青苔生長,其繁殖速度快,難以把控。有少量青苔時,筆者推薦用生態抑制青苔方案(育藻膏+腐植酸鈉+芽孢桿菌)進行防控,抑制青苔大量繁殖即可。
2、誤區二:殺大量青苔時斬草除根
當青苔大面積繁殖時,其危害是巨大的,有些養戶朋友遇到此類情況,盲目加大青苔藥物使用量,最后青苔被殺除了,但帶來更為嚴重的后果,如河蟹長時間不攝食、水草腐爛、螺螄死亡等。因此,要依據產品說明合理用量。有大量青苔時,筆者推薦用人工撈除+藥物處理+肥水方案進行防控,可達到抑青苔的效果。
六、青苔的防治措施
筆者建議,防治青苔的原則以“預防為主,處理為輔”,青苔生長受到抑制、數量得到控制即可。
1、預防三部曲
(1)徹底清塘
清塘前,將池塘水排干,清除多余的淤泥,淤泥的厚度控制在15厘米內,然后曬塘20天左右。清塘時,用硫酸銅(3斤/畝)化水全池潑灑,一周后注水,坂田水位達到15厘米,再用生石灰(100-150斤/畝)化水全池均潑灑。通過此方法處理,可有效降低青苔數量。
(2)低溫肥水
放苗前后,及時肥水可促進硅藻、綠藻等藻類和水草生長,有益藻能通過營養競爭、降低水體透明度抑制青苔生長。
(3)提升水位

圖6低溫肥水能夠抑制青苔生長

圖7提升水位能夠控制青苔繁殖
隨著伊樂草生長,逐步加深水位,降低水體透明度,控制青苔繁殖。通常,環溝水位在3月不低于30厘米,4月不低于40厘米,5月不低于50厘米。
2、處理措施依青苔情況而定
(1)少量青苔處理方案
當塘口有少量青苔時,建議采用生態抑制青苔方案,即生物方法加物理方法。生物方法主要通過肥水實現,養殖前期,水溫低,藻類酶活弱,不易利用無機肥。此時,可采用育藻膏加枯草芽孢桿菌進行有效低溫肥水。育藻膏屬于生物發酵肥,富含活性氨基酸、小肽物質及藻類生長所必須的微量元素,在水溫較低的條件下也不影響藻類的吸收。枯草芽孢桿菌憑借其超強的有機質分解能力,將小肽分解成氨基酸,源源不斷為藻類提供營養,使肥水速度快,肥效更持久。物理方法主要利用腐植酸鈉、腐植酸鉀的遮光性,降低水體透明度,加強有益藻類繁殖,控制青苔生長。

圖8生態抑青苔方案實施現場

圖9均勻潑灑混合液(育藻膏+腐殖酸鈉+芽孢桿菌)
(2)大量青苔處理方案
當塘口有大量青苔時,僅通過撈除方式,青苔數量難以得到有效控制,此時需要進行藥物處理,依據河蟹蛻殼期和非蛻殼期將采取不同方案。
蛻殼期間,勿用青苔藥處理,適量青苔藥雖然對河蟹沒有致死作用,但蛻殼期河蟹體質弱,用藥會影響蛻殼,降低成活率。該階段可先人工撈除漂浮青苔,然后進行肥水。
非蛻殼期,當青苔嚴重影響水環境時,必須通過藥物處理達到有效控制青苔的目的。青苔處理藥大致經歷了4代。第1代,主要成分是硫酸銅;第2代主要成分是螯合銅;第3代主要成分以季磷鹽、有機酮聚合物、異噻唑啉等成分為主;第4代,主要成分以三嗪為主。由于前2代殺青苔藥會導致水體銅離子濃度過高,近年來已逐漸被季磷鹽、有機酮聚合物、異噻唑啉為主要成分的藥物所代替。
目前,殺青苔藥物對河蟹及水草毒理作用還不夠清晰,建議殺青苔前注意以下幾點:依據產品說明進行用量;使用后,觀察藥物對河蟹、螺螄及水草的影響,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停止用藥;青苔被控制后,及時采取肥水工作,防止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