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氣候、養殖傳統、不合理肥水方法等綜合因素影響,今年河蟹第一次蛻殼后期和第二次蛻殼期間的蛻殼不遂現象問題突出,殘次率和死亡率明顯提升,引起養殖戶的普遍恐慌,一片補苗之聲。
分析認為,第一次蛻殼不遂主要原因是,3月中下旬持續的低溫陰雨和池塘水位過淺,對處于第一次蛻殼高峰期的河蟹產生嚴重的應激反應,并造成3月底4月初蛻殼的河蟹拉腿、背殼蛻不出來。第二次蛻殼不遂是多種因素疊加的影響,如持續低溫引起的河蟹食欲不足,肥水方法不當引起的水體氨氮、亞硝酸鹽超標,青苔和水草瘋長引起的pH值過高,板田上水前低水位、小水體引起的溶氧不足,新塘口的農殘等因素綜合疊加,造成河蟹營養積累嚴重不足,體質較差,導致第二次蛻殼不遂現象更加嚴重。
與上述現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們發現,凡是在蟹種下塘之初板田上水30cm以上的塘口,基本上沒有發現蛻殼不遂。另外,根據歷年的觀察,河溝和深水池塘前兩次蛻殼均較淺水精養蟹塘整齊,規格偏大。這也充分反映了一個道理,就是保持養殖前期穩定的水溫和充足的溶氧條件,對河蟹前期的生長十分關鍵。
安徽當涂縣大隴鄉農業服務中心嚴愛平
5月份將經歷立夏和小滿兩個節氣,江南地區氣溫將明顯回升,雨水增多且日降雨量加大,可能出現干旱、暴雨、冰雹等災害性天氣。隨著氣溫的升高,各種水生動植物都進入了生長旺期,水產病害也進入了高發期。根據上年同期的塘口觀察,水草問題、水質問題、病害問題、青苔問題、藍藻問題較為突出。鑒于此,建議5月份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保草護草:草頭控制在水面30cm以下
總的要求是保持水草鮮嫩,草頭控制在水面30cm以下,根部粗壯呈白色,覆蓋率在40%-50%,圍網種草面積不超過池塘總面積的1/3。板田水草采用條塊式東西向布局,設有草帶和無草帶,有草帶帶寬3-4m,無草帶帶寬2-3m。具體保草護草措施:
伊樂藻
伊樂藻出水面容易開花老化,因此要勤割草頭,盡量不讓它露出水面。割草后,要用果酸類解毒劑對水草傷口處進行修復。根部發黃發黑,草莖細弱,說明水草活力嚴重不足,要分清情況及時處理。
因水草郁閉度高、光照不足引起的,要勤用耙子對水草密集處進行稀疏,增加光照的通透性,并通過改底改善水草根部生長環境;因肥力不足引起的,要補充磷鉀肥和水草專用肥;水草草莖有黑斑,可能是害蟲咬傷繼發霉菌引起,要進行消毒殺菌處理;水草上附著鋼絲藻,要進行殺藻處理;水草上掛臟,要先用果酸類解毒劑解毒,再用微生物制劑結合液態氨基酸處理。

水草根部發黃發黑,活力下降。
苦草(扁擔草)
5月份的苦草正處于萌芽生長階段,極易遭到破壞。主要是蟲害和河蟹、青蝦的攝食與爬動造成的傷害。蟲害要進行殺蟲處理;河蟹、青蝦的攝食、爬動造成的傷害,建議圍網保護。苦草數量不足的,可以分期分批補種。
輪葉黑藻
5月份的輪葉黑藻分支很少,同樣極易遭到破壞,應圍網保護,盡量不讓河蟹進入圍網區。要根據水草的長勢,適當補充磷鉀肥和水草專用肥。
水質要求:嫩爽、透明度40cm左右
總體要求是水體清澈,有光澤,透明度40cm左右,富含單細胞優質藻類,水面無浮膜。水體pH值7.5-8.5,氨氮≤0.2、亞硝酸鹽≤0.05、溶氧≥5mg/l。具體措施:
適當肥水調水
5月份水體透明度在40cm左右即可,因此在肥水的過程中應以輕肥為主,少量多次,在肥料上以氨基酸液態肥為主,結合微生物制劑使用,也可適當補充鈣、磷、鎂、鐵、硼等微量元素,維持池塘良好藻相。
穩定池塘各項理化指標
保持池塘水環境的總體穩定,避免各項理化指標的大起大落,防止出現應激反應。
(1)氨氮超標:在外源水較好的情況下,以換水為主;外水源較差,先解毒,降PH值,增氧,配套使用微生物制劑處理。
(2)亞硝酸鹽超標:增氧,潑灑微生物制劑。
(3)pH超標:pH值低于7.5,用生石灰進行調節;pH值高于9.0,先割去多余的水草,每畝潑灑紅糖1.0-1.5kg,結合微生物制劑穩定水質。

水質渾濁。
防治藍藻
藍藻以預防為主,首先維持塘口良好藻相,保持優質單細胞藻類的種群優勢;其次,定期改底調水,防止水體富營養化;三是科學投喂,提高餌料的利用效率,防止殘餌和糞便污染水體;四是配養黃白鰱,利用濾食性魚類控制藻類快速擴繁。
藍藻發生以后,應及早處理,一是在下風處局部用二氧化氯殺藻;二是全塘使用芽孢桿菌和紅糖(2.5kg/畝),嚴重的連用2-3次,隔天使用1次,同時開動增氧機增氧;三是適當肥水,培育優質單細胞藻類。藍藻發生較為嚴重的,以換水為主,不建議藥物處理,防止出現藥害事故。

藍藻暴發。
科學投喂:保證青蝦和河蟹八成飽為度
總體要求是保證青蝦和河蟹八成飽為度,餌料要求新鮮、沒有變質和霉變,營養能夠滿足蝦蟹生長需求。
提倡投喂配合飼料
配合飼料營養全面,利用率高,質量有保障。長期使用,可有效預防蝦蟹發病,減輕環境污染,控制養殖成本,而且生長規格整齊。不足之處:一是鯽魚等野雜魚對飼料搶食比較厲害,需要在進水口設置密眼網袋過濾,防止野雜魚和魚卵混入蟹塘;對于已經混入池塘的野雜魚,應進行毒殺處理。二是飼料是否吃完不容易掌握,需要設置食臺進行觀察。建議選用正規廠家生產的全熟化膨化飼料。
以冰鮮魚投喂為主的,應增加飼料的投喂比例
單純投喂冰鮮魚難以滿足大部分蝦蟹的攝食需求,建議喂一天冰鮮魚,喂一天飼料,這樣可以保證絕大部分蝦蟹都能吃到食,有利于蝦蟹規格的整齊度。
建議在飼料中定期拌和乳酸菌、微生物飼料添加劑、多糖苷、維生素或者大蒜(素),保肝護肝,調解蝦蟹腸胃功能,預防病害。
病害預防:“水癟子”以保肝護肝為主
牢固樹立“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理念,注重平時預防。
改善池塘生態環境
做好保草控草、水質調控和底質改良,為蝦蟹營造最佳的生長環境。
防止病從口入
注意餌料的新鮮和適口性,滿足蝦蟹的營養需求。在飼料中定期拌和乳酸菌、微生物飼料添加劑、多糖苷、維生素或者大蒜(素),保肝護肝,調解蝦蟹腸胃功能,預防病害。
科學甄別病情,對癥下藥
纖毛蟲、腸炎、紅鰓、黑鰓、腐殼、水腫是5月份常見的蝦蟹病害,近年來以肝壞死為主要癥狀的“水癟子”也呈多發態勢。腸炎、紅鰓、黑鰓、腐殼、水腫采用外消和內服相結合,消毒劑以二氧化氯、聚維酮碘為主,同時內服諾氟沙星、五黃粉、維生素。
“水癟子”病以保肝護肝為主,可通過改善池塘生態環境,降低農藥殘留,投喂新鮮、沒有腐爛或霉變的食物,內服乳酸菌、微生物飼料添加劑、多糖苷、維生素等綜合處理。纖毛蟲可選擇硫酸鋅粉或者二氯異氰尿酸鈉處理。

病蟹肝臟病變。

病蟹腸道無“食線”、水腫。
渾水及應激:由沙蟲引起的渾水最安全的辦法是夜間燈光誘蟲
渾水的處理
(1)由沙蟲引起的“白濁水”。
最安全的辦法是夜間通過燈光誘蟲,集中在出水口排出池外,也可以將沙蟲收集作為河蟹大眼幼體的開口餌料。其次,是用阿維菌素、伊維菌素局部殺蟲處理,但是要注意缺氧天氣和蝦蟹蛻殼高峰期禁用。殺蟲過后,要進行解毒處理。
(2)缺乏藻類引起的水質白濁。
加注新鮮水5-10cm,補充藻源,適當肥水,用微生物制劑穩定水質。
(3)饑餓引起的泥漿渾。
有幾種情況:一是一早一晚渾,上午10:00以后到下午投喂之前水質較清,這種情況較為正常,可通過適當增加喂食量或調整喂食結構,保證大部分蝦蟹都能吃到食即可;二是局部渾,一般在池埂四周可看到大量鯽魚在追逐尋食,可通過除雜處理;三是河蟹蛻殼高峰期結束后水質突然渾濁,這主要是剛蛻殼的河蟹因前期體能消耗過大補償性大量攝食補充營養引起,可加量投喂,待水色定清后,把投喂量慢慢降到合理區間。四是長期水質泥漿渾,查明原因綜合處理。
(4)大風暴雨引起的水質渾濁。
天晴后2-3天如果水質還沒有定清,利用絮凝劑進行處理。出現倒藻的,可適當肥水,補充藻源。
應激預防
(1)密切關注天氣預報,并根據天氣預報提前做好應激處理。
(2)備足增氧劑、維生素或葡萄糖,做好缺氧、暴雨、冰雹等災害性天氣以及沙蟲、消毒、殺藻方法不當引起的應激處理準備。
(3)合理使用增氧機。

水草上掛臟。
1.來源:蟹行家
2.作者:安徽當涂縣大隴鄉農業服務中心嚴愛平
3.蟹行家微信公眾號:xiehangjia-nc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