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體中,氫離子濃度一向被認為是水產養殖用水的一個重要因素,分析養殖用水的水質時通常都要測定其pH值。這是因為氫離子濃度從多個方面影響著養殖生產。
1.大閘蟹養殖生物能夠安全生活的pH值范圍大致是6.5~9,而最適宜的范圍為弱堿性,即pH值在6.9~8.0之間,某些種類為中性附近即pH值為7左右。pH值超出一定范圍高限為9.5~10,低限為4~5會直接造成養殖大閘蟹的死亡。
pH值雖在安全范圍內,但當超出最適范圍時也會影響蟹,蝦類的生命活動,從而影響到養殖的產量和效益。大閘蟹養殖的實踐證明,當蟹在酸性(pH值低于5.8)條件下,水體中節肢動物類對傳染性,細菌性疾病特別敏感,會產生呼吸困難癥,爬邊吐沫,即使水中并不缺氧,對人工投餌的消化率,無論動物性餌料,還是植物性餌料,營養吸收很低,生長緩慢。
2.pH值還通過影響其他的環境因子而間接影響到蟹類等水中節肢類動物的生長。例如在低pH值下,Fe+2離子和H2S的濃度都會增高,而這些成份的毒性又和低pH值有協同作用,pH值越低,毒性越大;另一方面,高pH值又會增大氨的毒性。同時pH值變得過高或過低時,都會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底質中分解腐敗菌的分解作用。
3.pH值還嚴重影響到水體的大閘蟹等生物的個體翻倍率。pH值的不適宜會破壞水體生產的最重要的物質基礎-磷酸鹽和無機氮合物的供應。如果塘口水偏堿會形成難溶的磷酸三鈣,偏酸又會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鐵和磷酸鋁,這都會降低水質正常平衡肥效。在水體中氮的循環中,pH值也起著重要作用,硝化作用固氮作用都以弱堿性pH值7.0~8.5最適宜,通過光合作用和各類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從而影響水體的整個物質代謝。如果水體pH值長期偏差,將必然影響下層水的溶解氧,從而導致影響大閘蟹蛻殼的翻倍率。

二、pH值的決定因素和變化規律
1.pH值的決定因素
決定pH值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水中游離二氧化碳和碳酸鹽的平衡系統,以及水中有機質的含量和它的分解條件。二氧化碳和碳酸鹽的平衡系統根據水的硬度和二氧化碳的增減而變動。二氧化碳的增減又是水中生物呼吸作用、有機質的氧化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對強弱決定的。
2.pH值的變化規律
一般情況下日出時pH值開始逐漸上升至下午16∶30~17∶30左右達最大值,接著開始下降,直至翌日日出前至最小值,如此循環往復,pH值的日正常變化范圍為1~2,若超出此范圍,則水體有異常情況。pH值日變化規律是因為浮游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CO2,從而引起水體二氧化碳變化,CO2含量的高低又影響pH值的日變化。掌握pH值的日變化規律對養殖管理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利用價值。
3.pH值作水質標準的實際價值
如果看到一個養殖大閘蟹瑭口水體pH值偏低,又沒有外來的特殊污染,就可以判斷這個水體有可能硬度偏低,腐殖質過多,溶氧、二氧化碳偏高和溶氧量不足,同時也可以判斷這一水體植物光合作用不旺或者養殖生物密度過大或微生物代謝受到抑制,整個物質代謝系統代謝緩慢。如果pH值過高,也可能是硬度不夠,以及植物繁殖過于旺盛,光合作用過強或者池中腐殖質不足。
三、pH值出現異常的原因、危害性及處理辦法
1.pH值偏高或過高
(1)新水中已有一定數量的藻類,但水質還沒有穩定,往往會偏高。
(2)藍綠藻含量豐富的水體由于光合作用很強烈,到下午5點鐘左右,pH值往往會升到9.5以上。
(3)受堿性物質污染的水pH值也會偏高。
節肢動物類堿中毒的癥狀:受刺激后,出現暈蟹,溜邊,偷死;鰓邊大量黏液甚至可拉成絲;鰓絲,口器腐蝕損傷、鰓部有大量的灰物凝結;水體呈堿性,一般pH值大于9;水體存在許多死藻和瀕死的藻細胞,且水體茶黑。
2.pH值偏低或過低
(1)養殖時間較長的塘水,一般透明度低,pH值偏低,甚至下午還達不到7.5。
(2)受酸性物質污染。節肢類大閘蟹類酸中毒的癥狀;體色殼色發白變淡;水生沉水草藻植物呈現褐色或白色;水體透明度明顯增加大于40cm;水體呈酸性一般pH值小于4-5.0;水體中有許多死藻和瀕死的藻細胞。
3.調控水體的具體辦法:
(1)經常檢測水體pH值的變動,最好每天早晚各一次,使用測試儀器分析,一旦出現異常就要及時找出原因,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
(2)新水最好入塘,一定等水質穩定后,pH值正常時再放苗蟹種,否則,最易產生苗蟹應激,死亡率特高,
(3)出現藍綠藻要及時控制或更換池水,培養新的藻相,必要時追施無機肥料。
(4)一般養殖時間超過三年,過久的塘口,淤泥的有機質太多這時就要適當增加換水量,應保證必要時清洗塘底土壤,并撒些(100公斤左右)石灰提高pH值。
(5)當pH值一直很高,沒有其它辦法情況下也可考慮用些醋酸等無毒弱酸降低pH值。(有時使用草木灰加沸石粉)
(6)鹽堿地的pH值調節的辦法:
①盡量不使用高pH值和較高堿度的水源,如有條件可采用換水的辦法,防止池水的pH值過高。
②鹽堿底質土壤的塘口湖泊。不宜施用生石灰進行清塘和消毒,防止pH值上升。
③塘口中要除去大型藻類如眼子菜、聚草和輪藻等。減少光合作用避免pH值大幅度增高,因為藻類在高溫和強烈的陽光照射下進行旺盛的光合作用,使水體短期內pH值大幅度提高。
④控制浮植物的過度繁殖,可用漂白粉、二氧化氯等等進行全池潑灑。
⑤養蟹塘口不以鰱鳙作為主養魚(控制在10尾/畝,適當地放入一些桂魚追底。。
⑥在高溫時節,緊急解救措施可適量潑灑醋酸或鹽酸,以中和pH值,防止堿中毒與氨中毒。
作者:老潘
文本編輯:饒小坤
公眾賬號:養蟹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