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青苔,是養殖早期河蟹池塘管理的重點工作。近幾年,市場上出現了很多殺青苔的產品,大多數養殖戶朋友都有殺青苔習慣,但是殺青苔效果往往不理想,有的池塘青苔越殺越多,用完殺青苔藥物后也出現一些問題,如水草葉片萎縮、生長緩慢等屢見不鮮,有的池塘用硫酸銅或漂白粉處理青苔,直接對水草有觸殺作用,嚴重的會造成河蟹厭食等不良影響。如果不殺青苔,能不能有其它的方法控制青苔?本文從生態的角度出發,來談一下該如何有效控制青苔。
一、青苔的種類
1、水綿
特點:早期低溫時常見,生長初期深綠色,衰老期呈現淺綠色。


2、剛毛藻-不分枝型
特點:養殖中后期常見,油狀,手摸上去有滑膩感,容易粘附水草,特別是水草掛臟后易粘附。


3、剛毛藻-分枝型
特點:干澀無滑膩感,易撈起。


4、雙星藻
特點:黃綠色,喜歡淺水、透明度較高的瘦水,早期溫度低時常見。


5、水網藻
特點:肉眼可見的網片狀或網袋狀群體,河蟹池塘不多見。

6、四集藻-“鼻涕苔”
特點:低溫期、水淺、水瘦池塘常見,鼻涕樣、果凍狀,容易依附水草。


二、青苔的危害
1、影響水草生長
當青苔大量出現后,容易粘附到水草上,影響水草光合作用;其次青苔與水草競爭營養,影響水草生長。
2、纏繞蟹苗
蟹苗個體小,活動力弱,當被青苔纏住后,很難掙脫。
3、青苔腐爛后破壞水質、污染底質
大多青苔不耐高溫,溫度回升后青苔容易腐爛,使水質變壞,沉到池底造成底臭。
4、造成水瘦
青苔大量繁殖后,吸收池塘中大量營養,使藻類由于缺乏營養而無法繁殖。
三、青苔的防控措施
河蟹池塘養殖早期青苔問題比較突出,有些池塘整個養殖周期都有。青苔的預防很重要,下面就防治青苔提出以下方法供大家參考:
1、提高水位
青苔喜歡水位淺、透明度高的水體,特別是養殖早期池塘普遍水淺、水瘦。所以應把水位加深,一般平均水深60-80cm為宜。同時及時肥水,培養藻類,降低水體透明度,藻類會與青苔競爭生存空間,青苔由于生存空間及生存條件受限而不易滋生。
2、正確選擇肥料
肥水時注意肥料的選擇,這一步很關鍵。很多養殖朋友都知道肥水防青苔,但是肥水產品選擇不好,水不但肥不起來,青苔反而會大量滋生!那么如何選擇肥水產品呢?我們要針對藻類、水草的營養需求,選擇可溶性好、高碳、低氮、低磷、營養全面的可溶性有機肥,例如“肥水肽”,而不是青苔喜歡的N、P含量高的肥料。
3、注意用藥時機
與水草相比,青苔屬于小型水生植物,生長繁殖所需的溶氧和光照都比水草要低的多,因此陰雨天氣水草生長緩慢,而青苔生長較快。在用肥水、保草產品時,如果遇到陰雨天氣就可能導致青苔大量繁殖,所以要注意關注天氣,避免由于用藥時機不當導致青苔大量暴發。
4、針對不同種青苔,選擇不同的防控方法
水綿、雙星藻和四集藻(鼻涕苔)都屬于低溫期青苔,不耐高溫,只要我們早期養殖合理、及時肥水,就能有效的防控這類青苔。剛毛藻和水網藻一般中后期出現,這一時期水草已經生長穩定,一般青苔很難威脅到水草生長,只要我們定期為水草補充營養,改善水質、底質,青苔就不會對養殖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