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天門海大鐘自年周磊
背景:漢川河蟹養殖模式介紹
漢川河蟹養殖模式屬于“轉塘模式”,分為兩個階段的養殖,即暫養塘養殖和成蟹塘養殖,主要是為了提高蟹苗成活率和便于種植水草。其中暫養塘主要種植伊樂藻(俗稱“吃不敗”),集中在12月下旬至1月上旬放養100-130只/斤的小蟹苗,等到第二次殼蛻完,達到25-30只/斤左右規格,轉至種植輪葉黑藻(俗稱“燈籠泡”)的成蟹塘養至上市,一般成蟹塘放養密度在800-1200只/畝。
一、2017年河蟹轉塘情況
進入6月份,河蟹轉塘基本全部完成,近期走訪漢川汈汊戶市場,收集了詳細的河蟹轉塘樣本數25個,其中海大客戶15個,非海大客戶10個,具體池塘情況如下表:
1、暫養塘成活率高5%,規格略大,秘訣何在?
根據隨機收集數據對比可以看出,在河蟹暫養塘的成活率和規格上,海大河蟹客戶有一定優勢,這主要是海大客戶在苗期飼料檔次上具有優勢。


2、暫養池合理密度為80斤/畝
暫養塘在放養密度和成活率上均有較大差異,整體分析可以發現隨著苗塘密度的提高,成活率整體呈下降趨勢,綜合得出暫養塘密度在80斤/畝時,其成活率和產量達到平衡。

3、2017年河蟹轉塘成活率與規格均有優勢
同比去年的轉塘數據,2017年河蟹暫養塘在成活率和規格上均略有優勢,為成蟹養殖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二、成蟹規格和養殖管理
1、成蟹養殖關鍵在四五殼翻倍率
目前河蟹已經轉入成蟹塘,正處于蛻第三殼階段,在河蟹前三殼規格差別還不會太大,關鍵在于第四五殼的翻倍率。而河蟹規格與河蟹價格和產量呈正相關,直接影響全年的養殖效益。影響河蟹翻倍規格的因素有很多,如飼料檔次與品質、水質水草、底質和溶氧等。
2、成蟹塘突出問題
(1)大量投喂冰鮮,導致河蟹營養供需不均衡,同時造成蟹塘水質底質惡化,藍藻爆發;
(2)水質渾濁,水體pH高、堿度硬度偏低,造成河蟹蛻殼不遂;
(3)水草瘋長、水草腐爛導致底質缺氧,河蟹厭食、爬坡等。
3、成蟹塘管理要點
(1)投喂策略:高溫期不建議投喂冰鮮魚,以免造成水質底質的惡化,可全程使用海大“蟹王料”代替冰鮮魚,投喂率4%-6%;
(2)水質底質:使用海聯科“蟹多寶發酵液”定期補充有益菌,預防藍藻;蛻殼前后使用海聯科鈣鎂佳全池潑灑提高堿度硬度;并定期使用海聯科“底健康組合”(底倍康+底倍健)改良底質;
(3)水草維護:覆蓋面保持占水面的50%-60%,水草過多要進行“打頭”處理;殺草蟲選擇晴好天氣且避開蛻殼高峰期,殺蟲后注意解毒,如海聯科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