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之后,預示著河蟹養殖已進入了最后的階段。相信大家在經歷了高溫期的夢魘以及抖抖病的威脅時,都或多或少徹夜難眠。不過,這些難熬的日子總算是挺了過來。可是,最近損蟹的事還是時有發生,而死亡的螃蟹出現的問題卻各不相同。這著實又給筆者上了一課。
河蟹養殖中,日常的損蟹本應該是正常的現象。但是,當死亡量呈一個上升的趨勢時,就難免不令人引起擔憂,尤其是在河蟹養殖的收尾階段。說實話,有些塘口在經歷了今年的持續性高溫過后,四殼脫得并不是很出彩,或者說沒怎么脫。所以五殼必定是今年河蟹翻倍的重要一環。那么,這么關鍵的當口,死蟹又是怎么回事,到底是那些原因造成的呢?別急,我給您試著分析一下。

一、軟殼蟹死亡
在我們走訪一些塘口時,發現了一部分死亡的河蟹殼子實在是太軟,軟到什么程度,就好像沒有殼子一樣。這部分河蟹要么是同類相殘,要么是被水鳥啄死。這一部分死蟹并不是由于疾病引起,發病而亡,死掉了確實可惜。死亡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兩點:一是補鈣不到位,軟殼蟹居多;二是水草不夠,河蟹脫殼無法避敵,導致其他甲殼類動物趁虛而入;三是底部缺氧,不然灘面上也就不會出現這么多河蟹,從而被水鳥啄死。
那么,應對這種現象,該補鈣就要補鈣,該增氧就要增氧。
二、底部中毒缺氧死亡
由于最近抖抖病來勢兇猛,以致于各家養殖老板談虎變色。一旦有些風吹草動,立馬就會聯想到是不是抖抖病。雖然抖抖病傳得很兇,但到底是不是抖抖病我們還要做具體的分析判斷。有的塘口,水草較厚,灘面上死掉了不少河河蟹。我們發現,有些活著的河蟹雖然出現了輕微的震顫,但卻并不具備抖抖病該有癥狀。這些塘口,有一個共性,水色發黑,水草腐爛,那么就極有可能是中毒缺氧死亡。
對于此類現象,最好是使用強效底凈改底、解毒靈解毒、原子氧增氧,三管齊下,成效顯著。

三、母蟹死亡
最近有很多養殖老板反應,五十多畝的塘口,一天死掉的河蟹可以達到幾十甚至上百只,聽起來確實讓人懊惱。但更令人懊惱的是,這些死亡的河蟹以一兩一下的母蟹居多。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前期營養不太夠,導致母蟹較為脆弱,體質差,一旦環境不適,死蟹就在所難免;二是灘面上水草太厚,水下光線照射不足,缺氧嚴重,母蟹脫殼困難。

所以,這個時候,就應當是補充營養的時候,要盡量選擇營養全面的飼料;補鈣也起到了一定過得輔助效果。同時,增氧也是重要的一環。最后,還是要辛苦一下,將灘面上的水草盡量割得整齊有序。
河蟹養殖即將進入尾聲,而今年注定會是一個豐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