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水產前沿李釩
文/圖江蘇好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金攀宇
進入7月份,隨著溫度的逐漸升高,河蟹池塘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其中最核心的問題——缺氧!高溫季節,養殖朋友比較關心的問題一般都是河蟹傷亡、水草腐爛、水質過濃等問題,但是這些都只是出現問題后的最終表現形式,而出現這些問題的誘發因素往往被我們的養殖朋友所忽略。我們一直倡導以防代治的理念,可是每年進入高溫期依然會有很多養殖朋友出現往年同樣問題,最終影響了河蟹的產量及規格。
這中間最核心的誘發因素就是池塘出現持續的亞缺氧狀態,而亞缺氧的出現并非和嚴重缺氧一樣,會出現大量的螺螄上邊,河蟹上岸上草,魚浮頭等現象,細心的養殖朋友會發現,持續的亞缺氧在河蟹池塘會出現以下表現:
河蟹吃食慢,吃食量減少,原本投喂的餌料4--6個小時就能吃光,現在到第二天早上依然能看到少量未吃完的餌料。
另外,水草由清爽突然變臟,上面附著大量的泥漿及死亡藻類,這意味著你的池塘出現了倒藻返底缺氧的現象。
PH值由高變低。河蟹池塘的PH高低直接反饋的是池塘水草及藻類活力及數量,PH越高,說明池塘水草或藻類越多;PH值過低說明池塘水草或藻類少或者活力差,意味著池塘的產氧者出現了問題,應及時預防缺氧。
如果出現水體發紅、發黑、老綠水的現象,說明這種池塘多為鞭毛藻類為主,白天產氧能力很強,但同樣的夜晚會集中下沉至池塘底部,耗氧較重。
接下來,筆者就當前河蟹養殖現狀,淺談高溫缺氧的主要原因及如何正確預防缺氧和嚴重缺氧的急救措施。
影響池塘缺氧的主要原因:
一
天氣原因
1、陰雨天氣
高溫陰雨天氣,池塘的突出矛盾問題是底熱。雖然是陰雨天,但是池塘的水溫并不會下降太多,整體的水溫還是比較高的,而雨水的溫度要遠遠低于池塘的水溫,這就造成了上層水溫高于下層水溫的現象,底層的溶解氧會往上層水走,底層缺氧。
建議:
(1)遇到持續的陰雨天氣,一定要及時降低水位,水位保證坂田上水草草頭露出水面為宜,同時全天開動增氧機。
(2)短暫性陰雨天氣,傍晚干撒大蘇打降低底層溫度,夜里使用強氧化型改底降低底層耗氧,增加底層溶氧。
2、悶熱天氣
悶熱天氣核心的問題是低氣壓,氣壓和池塘的溶解氧是成正比的,氣壓越低,池塘底部的溶解氧就越低。
建議:
(1)輕微悶熱天氣:適當降低水位,晚上天一黑就打開增氧機。
(2)嚴重悶熱天氣:適當降低水位,晚上天一黑就打開增氧機,外潑可以打開水體表面張力的產品,使用強氧化型改底,有條件的可以晚上引進外源水。
3、晴天大風
晴天大風天氣,池塘的矛盾突出點是底熱,高溫晴天本身池塘上層水溫就非常高,由于大風導致池塘上下水體強對流,底層水溫過高,夜里降溫,導致嚴重的底熱現象。
建議:
天黑就要及時打開增氧機,干撒大蘇打,降低池底溫度。嚴重的要在夜里10點以后使用強氧化型改底,適當引進外源水。
二
池塘底質原因
1、冰鮮魚粗糧——餌料系數高(吃的多拉的多)
餌料系數通俗地講就是餌料的利用率,具有效數據統計,對于河蟹而言,優質的功能性顆粒料的餌料系數是1,意思是1斤的飼料可以長一斤的螃蟹;冰鮮魚的餌料系數是3,意思是3斤冰鮮魚可以長1斤河蟹;粗糧的餌料系數是5,意思是5斤的粗糧長1斤的河蟹。隨著河蟹規格越來越大,投喂量逐漸加大,河蟹每天所代謝出的糞便也越來越多,池塘底質也隨之越來越差。
舉個例子:
如果今天投喂30斤優質的功能性顆粒料,它的餌料系數是1,但是河蟹依然會排泄出大量的糞便。如果今天投喂100斤冰鮮魚,它的餌料系數是3,河蟹至少要排泄出不低于67斤的糞便。由此可以看出,投喂冰鮮魚和粗糧的池塘,要需要尤為重視高溫期底質環境的改良。
建議:
(1)選擇優質的功能性顆粒料,提高餌料吸收轉化率,降低餌料系數,降低池底負擔。
(2)長期內服微生態制劑,幫助提高餌料吸收轉化率,同時微生態制劑會隨著糞便的排出進入水體中,幫助分解殘餌糞便,凈化底質環境。
(3)高溫期5--7天使用一次強氧化型底改或者不耗氧的生物型底改。
(4)根據池塘水質情況,7--10天使用一次EM菌或光合細菌。
2、淤泥多——底臟、底熱、底臭、底層缺氧
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殘餌糞便、死亡藻類等有機質,隨著溫度的上升,底層細菌會大量繁殖分解池底有機質,極易消耗池底的氧氣,發出大量的熱量,產生如氨、硫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所以高溫期對于淤泥多的池塘管理就變得更為重要,尤其是對于底棲類水產動物的養殖,底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其產量和規格。
建議:
(1)根據放養密度,3--7天使用強氧化型改底,分解底層過多有機質,抑制有害的大量繁殖,增加底層溶氧。
(2)定期使用EM菌,分解池塘有機質,定向培養池塘有益菌群,防止有害菌大量繁殖。
(3)定向培養硅藻,增加底層溶氧,防止有害藻類大量繁殖。
三
池塘水質原因
1、水渾(泥渾水)
較低的透明度會影響池塘藻類及水草的光合作用,進而影響其產生氧氣。
2、水白(白渾水)
池塘缺少碳、鉀肥,及時補充碳、鉀肥,穩定池塘的藻相和菌相。
3、水濃(老綠水、紅水、黑水)
白天產氧足(水體中上層),夜晚耗氧重(呼吸作用),每天都會有許多藻類死亡,增加底層耗氧。
四
水藻原因
1、水草過高
水草產氧能力較強的部分為水草的上半部,如果水草過高甚至出水面,會導致池塘中上層的水體氧氣過飽和,而池塘中下層的水體氧氣過少。
建議:
(1)及時打頭,保證水草距離水面至少30CM。
(2)少施氮磷肥,多用碳鉀肥。
2、水草過密
池塘水草過密會導致上下水體的對流差,溶解氧無法流通到池塘底部。
水草下半部分及池塘底部長期不見光,水草易出現黃根、黑根現象,最終導致水草上浮。
建議:
(1)及時梳行,拉出通風溝,增加水體的流動性。
(2)定期使用強氧化型改底,改善過密水草下的底質環境,促進水草生白根,防止黃根、黑根現象的發生。
3、水草上浮
河蟹池塘,當池塘的水草上浮,它的凈化水質及產氧的能力就會大大降低。
建議:
降水位,清水質,增底氧,保水草,防下沉,少量多次的拉掉過多上浮的水草。
4、水草下沉
當池塘上浮的水草突然下沉,并且天晴也不再上浮時,就意味著水草基本失去活力且不再產生氧氣,下沉的水草會漸漸腐爛,消耗池底氧氣。
建議:
(1)及時拉掉所有下沉的伊樂藻,并需要持續的使用強氧化型改底氧化池底腐爛無法打撈的水草。
(2)解毒爽水,解除因水草下沉腐爛所產生的毒素。
(3)降水位,補種節節草。
高溫池塘管理,就像是釣魚收桿的過程,魚已經在鉤上了,如果你僅僅只是想釣小魚,你可以隨意的提竿;但是如果你想釣大魚,你就需要在這最關鍵的一刻穩住心態,與它斗智斗勇,如果你稍有不慎,無論是鉤脫了,線斷了,還是竿折了,最終的結果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在此,謹以此文為廣大的河蟹養殖朋友提供一些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