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蟹大小,看水草”。一塘茂盛、清爽的水草往往能夠產出規格較大的螃蟹。這正是因為水草在池塘中能夠凈化水質底質、穩定水體、提供氧氣,使得池塘生態系統平衡、環境良好。這樣,河蟹發病率低、吃料好,成活率和規格自然就上去了!
但是近幾年,由于池塘老化、水源污染、密度增加等因素,大部分池塘出現青苔難以根治、藍藻頻發、夾草、上臟萎縮等許多水草的疑難雜癥。很多池塘到了中后期甚至出現了無草的尷尬局面,養殖規格逐年偏小。
如何選擇水草、如何保草成為目前河蟹養殖最關鍵的問題!下面,我們就本地區常見的兩種水草(扁擔草與伊樂藻)的優缺點來探討一下:河蟹池塘該種什么草?該怎么保草?
河蟹池塘該種什么草?
扁擔草(苦草、帶草)
優點:
種植方便、生長速度快、凈水能力強、適應高溫
缺點:
①坂田圍網種植扁擔草,大大降低了池塘利用率,且不利于早期池塘水質管理。
②“敗草”問題不可控,一旦“打暴”、缺氧、應激,很容易導致扁擔草在短時間(2~3天)內被“敗完”,讓人措手不及,無法彌補。
③螺螄投放也因“保草”的需求而大大增加,占養殖成本比重可達25%以上。
④“拉草”工作繁重,更容易引起水變。


被夾的扁擔草
伊樂藻(吃不敗)
優點:
①“不怕夾”是其最大的優點,伊樂藻根、莖都能繁殖,大大降低了后期無草的風險。
②立體式生長,遮陰效果突出,給河蟹提供更多的生活空間,提高池塘利用率。
③螺螄投放可相應減少,可有效控制成本。
④適應性強,對水質要求不是很高,能夠保持長期水體穩定。
缺點:
現有大部分池塘無增氧設備,高溫期缺氧易導致伊樂藻下沉腐爛。當然,如果我們能夠提高池塘增氧能力(加裝增氧機),亦或是合理布局、及時拉草、科學肥水,缺氧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伊樂藻長勢茂盛
全塘種植伊樂藻需要注意什么?
1、可采用深水放苗養殖模式,清塘后直接上水至坂田30公分以上,大溝四周淺水區緊密種植伊樂草,坂田采用插栽(或鋪種)的種植方法,行距2米,株距1米。
2、3~4月,可通過調節水位來控制伊樂藻生長。
3、養殖中期(5~6月)通過“打頭子”、拉草等保持水草活力、預防缺氧。
4、定期使用“活力碳”為水草補充“碳源”,促進生長活力,預防上臟及腐爛!

全塘不圍網種植伊樂藻

“活力碳”專業“保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