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t799u"></tbody>
  •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養蟹

                南京金土地生物唐向陽詳解河蟹養殖四大關鍵問題?

                編輯:唐向陽  時間:2018-06-12   瀏覽:
                中國養殖基地 yzjidi.com
                南京金土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河蟹事業部技術總監唐向陽
                2015年2月8日晚7點,《當代水產》雜志社攜手騰氏水產商務網誠摯邀請南京金土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河蟹事業部技術總監唐向陽為大家帶來精彩講座。課題為河蟹養殖四個關鍵點。

                感謝唐老師辛苦授課。為了能夠讓更多朋友共享到這難得的經驗結晶,小編特地做了詳細的課堂筆記,希望聽了課的同學有一份完整的復習資料,沒有聽到課的童鞋們也能回家自行學習。再次感謝唐老師!以下是他的上課筆記,趕緊收藏吧!

                中國養殖基地 yzjidi.com
                河蟹池塘
                中國養殖基地 yzjidi.com
                水草


                1第一關鍵點:苗種

                首先,我們從苗種說起。對于苗種的挑選,以前我們可能僅僅從顏色和活力去判斷。通過我們的總結,苗種不應單單從它的外表來判斷,而是應該通過整體來判斷。首先從苗池的水環境,再從苗種在池塘中的健康狀態,以及生長性狀來進行對苗種的分析。
                我們在挑選螃蟹苗種的過程中,首先要去看塘口。第一看苗種塘的水質,優質的苗種池的水質應該是清淡的,而不能太肥。如果水質過肥呈老綠色,河蟹苗種很可能會滋生纖毛蟲;水不能太清,太清說明苗種的產量比較低。另外,苗種池中,水花生上青苔的附著不能多,如果水花生上青苔附著多了,說明苗種的產量也不會高。

                1.1苗種的挑選

                第一,優良的苗種是從優質環境中生長出來的。不建議挑選水質發黑、發紅或老綠的池塘所培育出來的苗種。目前江蘇省的苗種基地包括如東、啟東、崇明以及通州;安微宣城地區的水陽鎮也是比較大的苗種培養基地。近年來成蟹區苗種自繁也得到了大力的發展。
                我們通過對池塘的觀察,發現苗種池除了種植水花生以外,另外再種植大頭翁的池塘水質較為優良,苗種存活率相對更高。在這種環境下生長出來的河蟹鰓絲是比較干凈的。因此我們拿苗種時要特別注意苗池水環境方面。

                第二,從產量來說,苗種的產量如果能達到150kg每畝,說明苗種在生長過程中是比較健康的。此外,螃蟹食線一定要清晰,體色發亮而不是發黃或發紅,爛肢比例不要超過5%,第二附肢彎曲時充分超過眼眶,既寬又長為最佳。

                如果選擇優良環境下培養出來的苗種,然后選擇食線清晰,健壯、甲殼光亮度比較好的苗種,成活率是有保障的。

                有些養殖戶通常拿不同池塘的苗種,混養在自己的池塘,這也是規避苗種風險的辦法。

                如果把握這兩點來挑選苗種,即環境與苗種本身質量這兩方面,正常情況下存活率不會低于50%。

                目前河蟹養殖中嚴重的病害僅有抖抖病和水癟子病,像比較難治的抖抖病現在已找到了比較好的預防方法,如興化地區在清塘時使用菊酯類或養殖過程中用敵百蟲。關于水癟子病目前也找到了預防的方法,其造成的損失應該也能在可控范圍內。所以說把握住了苗種以及池塘環境,螃蟹養殖的成功率還是很高的。

                1.2苗種的放養

                苗種放養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樣的苗種,放在不同的池塘里養,存活率也會相差很大。這就是關于河蟹苗種正確的放養的問題。很多地方除了在當地拿苗種,還有很多在外地拿苗種,而外地苗種常常是夜間放養。

                我提倡白天放苗。因為苗種放養都是在寒冷的冬季,夜里水溫特別低,一般我們都是通過面包車把苗運回來,那么面包車里的溫度與夜里池塘的水溫相差是非常大的,因而會對苗種造成比較強烈的應激。

                另外,苗種放養前一定要把水質調節好。我建議在放苗前兩天用月桂基鹽類全池潑灑,解毒以及穩定水質。再者,提倡深水放苗,因為天氣溫差大,淺水更容易受到溫差的影響,河蟹苗種的應激反應就更嚴重了。因此我們提倡前期深水放苗。

                外地苗種入池以后,應該潑撒抗應激產品。我們做過統計和對比,一樣的苗種放在不同的池塘里面,不潑灑抗應激產品,常常出現蟹苗吊網或者上岸的情況,潑灑了抗應激產品的蟹苗吊網或上岸情況就很少。因此放苗后我建議大家潑灑抗應激產品,尤其是外地苗就更有必要潑灑抗應激產品。

                冬天蟹苗放養池塘后,很多養殖戶就置之不理了,他們認為苗種在冬天不需要喂料。實際上蟹苗在沒有特別低溫的情況下,一定要在5~7d內喂一次料,這樣才能保證蟹苗健康的體質。同時在飼料中放一些助消化的誘食產品,能使螃蟹及時恢復體質,有利于營養的積累和促進第一次順利蛻殼。

                另外,建議定期潑撒氨基酸類的產品,螃蟹可以在攝食量比較少情況下通過鰓部吸收水中的營養。大家可以發現潑了氨基酸以后,苗種甲殼光亮。

                我們在這幾方面都處理比較好的情況下,有時還會發現第一、第二殼出現死苗,比如近年出現的頂殼、拉腳等現象。如果發現這種情況,我們必須重視起來。如果不重視,年終的成活率很可能只有10%~20%。

                對于這個問題,首先要及時檢測水質,看看水質中氨氮、亞硝酸鹽、pH這些指標是否正常。其次必須加高水位,再堅持潑灑葡萄糖、維生素以增強蟹苗的體質。

                通過以上調理以后,我們應該根據頂殼和拉腳的數量來進行補苗,補苗數量一般為300~500只/畝。很多養殖戶放苗以后,在蛻第一次殼第二次殼之前沒有認真觀察,這是很嚴重的錯誤。發生過頂殼、拉腳及不明死亡原因的這些塘口,到高峰期喂料一定要注意。如果不根據實際情況去喂料很可能就造成浪費和水污染。

                總結一下,選苗種首先要先從環境上判斷苗種質量的優劣,然后再從苗種本身質量來考慮,比如會不會有空腸、肝壞死等病癥。另外在放養前以及放養過程中,一定把水質處理好,做好抗應激工作。如果發生過頂殼、拉腳及不明死亡的現象,一定要認真的采取措施并補苗,這是河蟹養殖過程中的最重要一步。

                2養殖模式:蝦蟹、特種魚和蟹混養

                2014年大規格的河蟹價格是2013年的一半,但是很多養殖戶也賺了錢。在常州、無錫地區部分養殖戶也賺了8,000多元甚至上萬元一畝。在價格大幅度下跌的情況下,他們依然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就是因為采取了混養。他們混養的河蟹和青蝦密度都比較高,配備了良好的增氧設備。青蝦可以賣到3,000~5,000元/畝,螃蟹則可以賣到10,000元/畝,而綜合成本也只有5,000多元。

                因此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建議采取蝦蟹混養,或者蟹和特種魚混養。養殖單一品種風險非常大,池塘的利用率比較低。適當提高密度是提高經濟效益的方法,通過增氧措施和水質調控技術的運用,能實現高密度高產量高效益的目標。對于魚蟹混養,建議蟹和鱖魚混養或者蟹和沙塘鱧混養。
                蝦蟹混養塘如果運用合理的養殖技術,可以自繁青蝦。在5月以后,青蝦產仔階段通過調水,肥水,增氧等技術使青蝦苗存活率大大提高。這樣到第2年春天就可以賣高價青蝦了。

                我們也提倡多品種水草混栽。有些水草是低溫性的品種,比如伊樂藻,有些品種是高溫性的,比如輪葉黑藻,苦草,我們把它混合搭配起來。春天的時候發揮伊樂藻的優勢,夏天高溫的時候發揮輪葉黑藻、苦草的優勢,這些水草可以凈化水質,促進池塘物質循環。


                3第二關鍵點:水草

                接下來我們來談談河蟹池塘中水草問題。河蟹養殖在這近7、8年取得大的突破。2007年以前75kg的畝產量就是高產了。而近年來最高的產量已達到250kg多,100kg的畝產是則相當普遍。為什么能有這么大的突破呢,因為2007年以前,伊樂藻養護是個難題,一到夏天伊樂藻容易腐爛導致螃蟹大量死亡。通過多年的經驗總結,養殖戶終于找到了護理水草的方法。

                這些年漁藥廠也通過不斷地研究,找到了影響河蟹池塘水草最重要的因素,即青苔的問題。以前殺滅青苔的方法主要用硫酸銅、漂白粉,這類東西殺滅青苔的同時,往往也給水草造成了致命的傷害。目前殺滅河蟹池塘青苔安全高效的方法就是使用“草爽”等產品,可以確保對水草無害。

                3.1伊樂藻要前抑后揚

                通過藥廠的努力,青苔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了。目前的問題是怎樣保持伊樂藻旺盛的生命力以及怎樣打破其在高溫時休眠的狀態。對此,養殖戶找到了方法,即割草。到了5月,伊樂藻進入了衰敗期。我們應該提前把水草能割的割掉。割完水草以后,水草重新生長,恢復了生命力。
                總而言之就是前抑后揚的調控原則。前期在水草生長處旺盛的時候抑制它的生長,當后期水草進入休眠狀態時,我們要打破它的休眠狀態,讓它保持良好的凈水能力。

                前期抑制的方法有控制水位,因為水草特別是伊樂藻,隨著水位的加高,它就不斷的往上生長,如果水位控制住,它的生長優勢就難以體現出來。另外,就是通過人為割草,包括用推刀和拖刀。這也是非常講究的,水深的池塘一般選用拖刀,水淺或水草旺盛的池塘則可以用推刀。因為推刀會把很多水草連根推起,而拖刀有縫隙,水草不會完全被拖起。水深的池塘或者水草生長不旺盛的池塘,如果用了推刀以后,水草可能就難以恢復生長;如果用拖刀,水草可以較快地恢復生命力。

                但是拖刀也有缺點,因為拖刀的刀縫里面,拖的過程會留下很多剩余水草,而這剩余的水草很快就會生長起來。如果控制或掌握不了,就達不到前期抑制的效果。

                后養殖是怎樣操作的呢,養殖戶一般通過定期用生物菌或者護草產品的方法促進水草的生長。如果水質情況調控得比較好或者護草產品運用得比較合理,就可以打破伊樂草的休眠狀態,使伊樂藻在溫度較高情況下依然保持凈水能力。

                3.2如何人為控草

                割草需要的人工成本比較高,像蘇南地區一天的工錢達到150~200元。因此我們研究出了控草產品,在前期水草旺盛的時候,我們不是通過割草或控水位的方法來抑制它,而是通過控草產品來抑制。

                通過4年的運用,控草產品已完全可以達到前期抑制水草,水草整年形成水下森林的目標。但是控草產品需要跟割草結合起來,使割草次數減少。如果不使用控草產品,伊樂藻要割3~4刀才能使其在夏天保持凈水能力。如果運用控草技術一般割1刀就可以了。多次割草的成本是非常大的,而且割草是有風險的,因為割草方法掌握不好或者水草的生命力不旺盛,很可能割了以后水草就不能生長了。
                這是目前的伊樂藻維護的主流方法,即控割結合前抑后揚。

                在目前養殖模式中,輪葉黑藻和苦草也運用得比較多,比如興化地區以苦草為主,搭配伊樂藻;高淳地區以輪葉黑藻、苦草為主,搭配伊樂藻。我們針對輪葉黑藻、苦草的調控原則是前期護理促進與后期抑制。因為輪葉黑藻和苦草是高溫品種,前期生長慢,到了高溫季節生長加快。但是它也存在著一個問題,如果缺乏人為調節,它會覆蓋水面,以至于水底沒有光照,池塘不能形成風浪,不利于增加池塘溶氧量。因此輪葉黑藻和苦草成勢后也需及時運用控割技術。

                3.3割草前后注意事項

                割草前后的注意事項也十分重要,如果水草割得不好可能會造成無草的局面,如果不割,則會造成水草腐爛、斷根或池塘缺氧的現象。我總結了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割草要避開蛻殼高峰期。河蟹蛻殼需要安靜的環境,蛻殼期身體比較柔軟,割草可能會誤傷到螃蟹。割草時經常會出現螃蟹中間被一批兩半的現象。

                第二,水草生長狀態欠佳的時候,比如出現水草葉面長毛的情況,必須把水草狀態調節好才能割草。水草葉面不能生泥垢或者發黃與萎縮。在割草前,水草狀態不好,可以用一些護草的或者EM菌之類的產品把水草的狀態調節好。因此只有在水草狀態好的時候,水草被割后才能恢復。

                第三、割草后,必須要及時用月桂基類解毒,因為割草以后,水草的凈水能力下降。如果不去及時護理水草的傷口,水草很可能就會出現掛臟或剛毛藻附著,那么水草就可能恢復不了狀態。因此割草以后一定要做好解毒改底的工作,主要目的是為了改善池塘水質狀況,收斂水草傷口,幫助水草恢復生命力。

                第四、高密度養殖必須分批割草,特別是今年放養密度大幅度增加。螃蟹密度高,造成水草的壓力大。大量割水草會使水草來不及恢復,所以就必須割一批留一批,等另外一批恢復生長了,再把原先的一批割掉。

                3.4水草常見問題

                水草常見的問題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第一是葉面長毛,第二是葉面長垢,第三是爛根,第四是莖葉細小、抗逆性差,第五是吃草蟲的破壞。

                關于葉面長毛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絲狀藻類附著,還有纖毛蟲、單胞藻之類的附著,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第二是葉面長垢,顧名思義就是水中懸浮物附在水草葉面上。在水質不良或者水草凈化能力下降的時候會出現這種情況。

                第三是關于爛根的問題,如果出現底層缺氧,或者水質腐敗,會使水草的根系受到影響,另外水草缺氧,都會出現爛根的情況。爛根以后水草就會上浮。伊樂藻或輪葉黑藻上浮以后就容易腐爛。

                第四是莖葉細小,抗逆性差。現在伊樂藻品種退化了,以前伊樂藻的莖葉有1cm粗。現在變得很細且經不起曬,溫度升高會使其萎縮,葉面變臟且容易生絲狀藻。

                第五個是關于吃草蟲的問題,螃蟹池塘生態系統不健全,昆蟲在水草上產卵,產卵以后生成幼蟲缺少天敵。我們處理的方法就是會用阿維之類來噴灑在水草葉面上阻止幼蟲大量繁殖。如果不加以控制整個池塘的水草都會被害蟲吃掉。
                3.5水草在養蝦中的運用

                河蟹養殖在2006年以前是不成熟的,每年有盈利的養殖戶在30%以內,其余的都是平本或者虧本的。2006年后這種情況就開始改變了,就算2014年的螃蟹行情相對差的時候,但是無錫、常州地區也有50%以上的養殖戶賺錢,最大的原因是螃蟹水草的問題被攻克了,可以說河蟹養殖的成功就是水草養護的成功。

                另外,江蘇、浙江的青蝦養殖比較多,以前畝產50kg多,現在提高到畝產100kg多。甚至在蝦蟹混養塘里,螃蟹能畝產150kg,大蝦小蝦加起來也有100kg多,而單養的青蝦最高產可達到75kg。這也是種草養蝦技術帶來的結果。

                現在蘇南地區有很多的青蝦塘都種植著輪葉黑藻,這能保障青蝦養殖的成功率。

                我建議在南美白對蝦池塘種草,因為在單一的藻型池塘,藻類更新速度快、穩定性差、容易死亡。在臺風或者暴雨以后,白對蝦就容易出現病害,這是因為藻類死亡和池底上翻,蝦類嚴重應激。其實種草就相當于蓋房子,使得池塘底質不上翻,保持池塘生態穩定,蝦類應激大大減輕。另外,水草可以凈化




                水質、底質,保持良好的池塘環境。

                實際上在白對蝦池塘種草已經取得不錯的效果,但是實施的人比較少,最主要的問題是草型池塘pH值偏高,放苗初期存活率低。我認為如果養殖戶只要把控制河蟹池塘水草的方法掌握好,并運用到養殖白對蝦上,養蝦的成功率會提高。輪葉黑藻的維生素比較豐富,它富含甾醇、黃酮類物質,具有增強免疫力的作用。如今種草養殖羅氏沼蝦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總而言之,建議大家嘗試種草,然后配合養適量的草魚來養南美白對蝦。因為草魚可以攝食部分水草,防止水草瘋長。和養青蝦一樣,把水草控制在30%~40%以下,這樣是比較理想的。此外,草魚還能吃掉一些病蝦。這種模式符合我們生態養殖,屬于立體混養的模式,可以降低養殖風險。預測未來南美白對蝦主流養殖模式一是立體生態混養、二是工廠化可控養殖。

                4第三關鍵點:管理

                接下來我們介紹河蟹不同養殖階段水質管理要點。螃蟹養殖最開始提倡清水養蟹,通過多年養殖摸索,目前的模式是前期肥水中后期清水。因為一般前期水質清瘦,池塘就容易生青苔,同時池塘水溫對比肥水池塘水溫要低,螃蟹攝食量和體質恢復會受到影響。所以提倡前期肥水,達到促進蝦蟹攝食及蛻殼的目的。到五月份以后,一定要提高水體透明度,有助于發揮水草的光合作用。

                如果水質過肥,水草中下層的光合作用不足就容易出現腐爛和黑根現象。另外,螃蟹是通過蛻殼生長的,如果水肥度過大,底層溶氧不足,會造成螃蟹缺氧,使得蛻殼的翻倍率下降。

                從保護水草角度以及促進河蟹蛻殼成功率來講,中后期的透明度一定要逐漸提高到50cm,甚至1m以上。在實際生長中我們一般通過芽孢桿菌等這些產品來保持水質清爽,處理好水草。

                只要能把水草養護好,并每畝投放500kg以上的螺螄,就可以維持水體較高的透明度。

                關于梅雨季節的管理問題,很多養殖戶都會疏忽,很多養殖戶認為螃蟹不怕雨水多。但是很多池塘梅雨過后水草出現壞根和爛根及水草上浮的情況。因為梅雨季節光照不足造成底層溶氧不足,會使厭氧菌大量繁殖,產生大量乙酸從而造成爛根。

                因此梅雨季節一定要加強管理,特別是要加強增氧,通過管道增氧,促進水體的流動來提高水底的溶氧量,以保證水草不會因為光照不足而出現爛根、缺氧、爛根脫根等現象。

                溶氧也是關鍵問題,不過相對養殖白對蝦,溶氧不足對于螃蟹的危害沒那么嚴重。螃蟹池塘里溶氧低了以后,螃蟹會爬上草頭,可能不會造成大量的螃蟹死亡,但是會造成螃蟹規格偏小或偷死。現在很多養殖戶都采取高密度養殖,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螃蟹規格大、產量高,必須要提高池塘的溶氧量。

                實際上很多養殖戶都采用以下三種方法,第1種方法是通過底層管道增氧,底層管道增氧經過了幾次的改進,初期是在塑料管上面打洞,有一定效果但不明顯。

                目前管道增氧器是通過在塑料管上加一節納米管,納米管出來的氣泡很小,使其面積比較大且不會過多發熱,因此利用率比較高。

                第二種方法則是水車增氧機的使用。它可以使水流動,起到增氧和散熱的效果。小面積的池塘可以采取深井水降溫,這是養殖戶用得比較多且效果比較好的方法,它可減少水分的蒸發,同時起到一定的降溫效果。




                第三個種方法是普拉赫技術的運用。它能打破氫鍵增大水分子間隙,能徹底改善池塘環境和增加池塘的溶氧量。

                5第四關鍵點:餌料

                接下來我談談關于餌料的問題。要想螃蟹產量高、規格大,僅在苗種、水質、水草方面做好還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注重餌料的選擇。
                目前各個地區喂料模式不一樣,比如興化地區以飼料為主;高淳采取冰魚加玉米等雜糧的喂料模式;而在無錫地區,有的養殖戶采取飼料喂養,有的養殖戶也是采取玉米加冰魚的模式。

                通過實踐,我們認為魚和飼料搭配使用,對螃蟹的規格是最有幫助的。因為螃蟹蛻殼必須要靠蛻皮酮,而蛻皮酮是必須通過螃蟹攝食動物性蛋白才能合成的。如果只投喂顆粒飼料,需要達到40個蛋白以上才能滿足螃蟹所需的動物性蛋白,但是如今魚粉的價格越來越高,從而動物性蛋白的比率很難提高。因此在投喂低蛋白飼料的塘口,第四、五殼一定要添加部分冰鮮魚。

                另外關于飼料利用率的問題。大家都知道,餌料利用率不會超過40%,其余部分會變成殘餌糞便,從而污染水質。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就要想辦法提高飼料的利用率,即提高它的轉化率與吸收率。在養殖過程中,使用酵母菌和雪蓮菌拌料,效果還是不錯的。定期放酵母菌、雪蓮菌以后,你會發現螃蟹的食線比較粗壯,糞便很細膩。把螃蟹腹部掀開了看,如果腸道里面特別是后腸還是飼料的顏色,這說明消化不充分。

                綜上所述,我認為河蟹養殖成功的四大關鍵點包括苗種、水草、管理以及餌料。



                1、來源:騰氏水產商務網-當代水產雜志社
                2、作者:主講/唐向陽(南京金土地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文/本刊編輯部整理
                3、騰氏水產商務網微信號:tsfish

              1. <tbody id="t799u"></tbody>
              2.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3.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粉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