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淮安澳華/顧偉;集團研發中心/向朝林
近幾年,河蟹價格上漲,效益可觀,養殖面積不斷擴大。養殖戶想要通過養殖河蟹獲得高收益,放苗的高成活率就是第一步,有了高的成活率才能有高的產量,有了高的產量才能有我們想要的高效益。那么如何提高河蟹放苗的成活率呢?放苗前充分的準備工作和良好的后期管理,可以極大的提高苗種的成活率,我們可以從以下5個步驟來管理。
第一步:水體解毒。在放苗前,檢測重金屬離子,如銅、鉻等。如果水體解毒步驟處理不好,蟹苗會出現上岸、上草等癥狀,嚴重的就會導致河蟹中毒死亡。全池潑灑澳華“護水寶”,解除水體中藥物殘留,重金屬、藻毒素等有害物質、避免放苗后由于中毒導致河蟹死亡。

第二步:驗底。因為我們知道河蟹是底層生活的動物,蟹苗進入水體之后會與池底直接接觸,所以池塘底質好壞決定河蟹的健康與否。
如何驗底?首先,取塘底最臟的底泥放入桶內;然后用開水泡,過幾個小時后取上清液,測pH、氨氮、亞硝酸鹽等各項水質指標是否正常,如果正常,則可以安心的放苗。

第三步:試苗、吐水。將蟹苗連袋沒入池塘邊淺水處2-3分鐘,后拿出到岸邊3-5分鐘,重復2-3次,讓蟹苗充分吐水。可以使蟹苗更好的適應池塘的環境。
第四步:穩水抗應激。蟹苗經過長途的運輸,進入新的水體中會產生應激,嚴重的會產生應激損傷。所以在放苗之前,我們可以潑灑微生物制劑“生物凈水寶”,調節水體菌相、藻相的動態平衡,提高水體的緩沖能力,保持水體穩定,減少水質變化對蟹苗的影響,同時潑灑抗應激產品“應激寶”,提高蟹苗的抗應激能力,從而提高其成活率。
第五步:殺菌消毒。這是在放苗之后,因為在放苗過程中,河蟹有部分損傷,容易導致細菌感染,引起病害發生。很多養殖戶在蟹苗拿回來后便使用高錳酸鉀、食鹽水等對蟹苗直接消毒,這是不建議的。因為蟹苗經長途運輸體質很虛弱,而且高濃度的消毒藥有很強的刺激性,強行消毒會降低蟹苗活性。所以,蟹苗消毒工作應在蟹苗進入池塘并適應池塘環境后(放苗后3-5天)進行,此時建議使用刺激性較低的碘制劑“碘寶”進行全塘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