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藻的防控一直廣大養殖重點關注的問題,每年到了高溫季節藍藻都會“如期而至”。隨著養殖密度的不斷提高,水質惡化、水草腐爛情況嚴重,藍藻的爆發時間也越來越早,今年蘇南地區許多塘口早在5月份池塘就滿是藍藻。其實高溫季節大部分池塘都會起藍藻,但有的塘口爆發而有的塘口雖然有但不多,維持了很好的透明度,這就要看能否在藍藻呈爆發之勢前防控好。
什么樣的池塘易發藍藻?
1、水草種植過密,過多的塘口
水草過密、過多,勢必會導致其缺氧進而枯萎腐爛,尤其是伊樂藻,本身在中后期溫度高了以后就不怎么長,更易腐爛壞水,水草大面積腐爛一方面為藍藻滋生提供了營養的“溫床”,同時缺少水草的凈化作用水體易富營養化,導致藍藻爆發。
2、經常過量施肥(有機肥、化肥)的老塘口
很多養殖戶認為前期要多施肥,水才能肥得起來,其實這是片面的,影響前期肥水的原因很多(光照、溫度、藻類數量、營養、浮游動物等),并不是只要多下肥就行,筆者觀察到前期有機肥和化肥下得過重的塘口二殼以后藍藻基本就起來了,特別是有機肥下得重的塘口很容易起微囊藻。
3、“死水”塘口
簡單說來就那些不怎么換水,水體流動性差,四周有較多遮擋物(樹林、建筑物等)影響風力作用的塘口。這些塘口由于上下層水體對流較少,又沒有新鮮外源水引入,導致水草、藻類易老化,水質變濃,而藍藻就喜歡在這種靜態水體中生存。
四周被樹木遮擋,風力作用弱影響水體對流
4、常年不清塘的老塘口
養殖了多年而從不清塘的塘口中后期爆發藍藻已經成為常態,由于不清塘,底部蓄積的有機污染物越來越多,溫度一高,必然富營養化,一旦打外河水,藍藻引入,必然大量爆發。
5、過量投餌的塘口。
有些塘口盲目投餌,認為投得多就一定長得快,其實是片面的。要根據溫度、天氣、河蟹蛻殼情況、食欲及餌料配比等多方面綜合因素考慮(詳情可見24節氣養蟹法或咨詢當地技術人員),投得多而吃不掉是沒用的,反而壞水,導致藍藻爆發。尤其是高溫季節,建議減少冰魚等動物性餌料的投喂,前期投喂冰魚也要看水質情況,水色發濃、發暗、水草長勢不好、缺氧、氨氮亞鹽高等情況下也不建議過多投喂。
高溫期冰魚投喂要控制
殘餌過多易爆發藍藻
如何防控藍藻爆發
1、保持水體流動性,定期換水、開動增氧機,促進上下層水對流。
2、前期肥水工作要到位,構建以有益綠藻、硅藻等為主的藻相結構,形成種群優勢,爭奪藍藻生存和營養空間,中后期加強水草管理,減少草爛,能有效控制藍藻爆發。建議前期使用藻肽(2畝/瓶)+藻樂肥(4畝/袋),促進有益藻類繁殖。
3、合理控制水草密度,做好中后期水草管理(疏通草路、打草頭)防止水草缺氧枯萎。若要施肥長草,建議使用眾草樂等顆粒性肥料,少潑化肥(水草吸收無機營養鹽主要是通過根而不是葉)。
4、前期肥水盡量用生物性肥料(益生菌發酵),少用有機肥、化肥。新塘口適量添加些有機肥,但不可過多。
5、套養些鰱魚,幫助控制藍藻等有害藻類滋生,但不要過多,以免導致藻相不平衡和加劇生物性耗氧。
6、中后期發現伊樂藻開始衰敗時,要及時撈除上浮的伊樂藻(根部發紅、發黑的水草基本上都要爛),水草大量腐爛的情況下一定要換水同時移栽部分水花生,使用FS活力菌+底立安穩定水色。
7、在餌料中可添加CB活力素、乳酸菌等益生菌,促進飼料轉化,減少水中氮、磷的排泄。
8、中后期建議每隔10天左右使用一次靚水(4畝/袋)+整底(2畝/袋),嚴格控制水體富營養化。
9、少量藍藻滋生的情況下(一般下風口和四周淺灘處較多)可先用藥物局部處理,然后定期潑灑靚水進行防控。
使用微生物來防控藍藻是目前最有效最安全的方式,主要是通過調節池塘氮、磷比,與藍藻爭奪營養源、控制富營養化來達到抑制藍藻的目的,因此建議廣大養殖戶在高溫季節定期使用(每月2-3次)FS活力菌或者靚水,安全有效地防控藍藻爆發。
慎殺藍藻!
藍藻大量爆發時,建議不要使用藥物大規模殺滅,首先藍藻死亡后會產生大量藻毒素(藍藻未死亡時藻毒素存于藍藻細胞內,很少分泌到水中,一旦死亡后細胞壁破裂,導致毒素溢出),直接影響蝦蟹蛻殼生長,再則會產生硫化氫等其他毒素,導致慢性中毒,同時為一些致病菌提供滋生的條件,增加細菌性疾病暴發風險。藍藻大量死亡后造成的大面積缺氧也是制約池塘生產力的重要因素。
藍藻問題永遠是“防”重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