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河蟹養殖可謂是一波三折,先是水癟子四處蔓延,接下來是暴雨洪澇災害的侵襲,好不容易熬過了洪災,又面臨著高溫的持續不退,各地陸續有河蟹缺氧死亡甚至翻塘的現象,于是有人感嘆,今年能養好蟹、養大蟹的都是養蟹達人。眼看著時間已經來到了8月下旬,還有半個多月河蟹就能上市了,怎樣進行河蟹育肥的最后沖刺,提高河蟹的產量和規格,編輯采訪了長期在河蟹養殖一線服務、本刊的老讀者水產高級工程師倪進玉。

問:立秋過后,依然高溫不退,這幾天多地河蟹塘發生缺氧死蟹,您認為是持續高溫造成蟹塘的缺氧嗎?
答:缺氧是個大的命題。藍藻死亡產生的藻毒素,硫化氫、氨氮、亞硝酸鹽超標,水草根部腐爛導致水質惡化等引起的死蟹,外行人都統稱為缺氧。其實缺氧原因有很多種,我認為在養殖后期,底質、水質惡化和水中耗氧元素多是缺氧的主要原因。
養殖密度大、投喂太多、水草腐爛,以及殺滅藍藻后后續沒有處理好,水體由藍變綠再變紅,也就是藍藻、裸藻、甲藻不停地在水體內轉化,都使得耗氧有機質越積越多。正好持續的高溫再加上前些天的一場雨,不僅沒有降溫多少,反而讓天變得更悶,水濃的塘口出現倒藻或轉水,水深的塘口下雨時又沒有及時增氧攪動水體,以上可能就是近些天一些蟹塘死蟹甚至翻塘的原因。
問:針對缺氧要采取哪些措施?
答:首先解除耗氧原因,這個要看每個塘口的狀況,通常都說養殖對象耗氧,這只是很少一部分,大部分是非養殖對象耗氧。主要是底泥、殘餌、排泄物、不當肥水、所用肥水產品不對造成的耗氧,水草腐爛、青苔死亡,以及殺滅藍藻后產生的藻毒素和硫化氫對水體的溶氧也會產生影響。
另外,還有河蟹池塘水草過密、水體不對流造成的底部缺氧,缺氧的池底其他厭氧微生物和有害病菌占據優勢,引起有害物質超標,甚至引起河蟹細菌感染出現大批死亡。要根據每個塘口具體情況對癥解除耗氧原因。比如,河蟹晚上上岸、后半夜上岸、白天上岸原因和防治都是不一樣的。
舉例措施如下(僅供參考):
1、河蟹白天上岸(草)
水中有毒或河蟹有病。解決:上午用水體解毒劑、VC應激安,同時配合使用生物益水素或EM菌凍干粉,下午4-6點用多效底改和臭氧底改王改底。
2、河蟹晚上上岸(草)
上半夜上岸或上草:水里有毒或硫化氫超標。解決辦法:第1天上午用生物益水素或EM菌凍干粉,下午4-6點用多效底改加臭氧底改王,第2天上午用生物解毒底改,下午6點以后用粒粒氧和臭氧底改王。
后半夜上岸,太陽出來就下去了:水體缺氧。解決辦法:第1天上午用生物益水素或EM菌凍干粉,下午6點用多效底改5千克和2包臭氧底改王用5~7畝,連用2個下午。
后半夜上岸,太陽出來還在岸上不下水:水體缺氧并有毒。解決辦法:第1天上午用水體解毒劑1千克/畝,2小時后用生物解毒底改,下午6點用多效底改5千克和2包臭氧底改王用5~7畝。第2天上午用VC應激安,2小時后EM菌凍干粉,下午6點用久久氧和粒粒氧,第3天下午再用同劑量多效底改和臭氧底改王。
問:解決了蟹塘的缺氧,怎樣才能確保河蟹最后的順利蛻殼和增肥?
答:在河蟹養殖后期,主要是中度肥水養大蟹,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增大河蟹規格、提高河蟹產量。
第一,培水。綜合起來就是培養有益藻類、有益菌類和水草,水草和有益藻類為河蟹提供了活性餌料,水草和藻類的光合作用又為河蟹提供了豐富的溶氧,有益菌類分解掉耗氧有機物,為河蟹提供了好的生長環境。中度肥水,就是不能向春天那樣用很多的或各種肥水產品,只能用氨基酸類。比如,氨基酸肥水膏、氨基酸活力素等,將水體顏色調至嫩綠色。
第二,要保證有水草。有水草就能凈化和保持水體透明度,水草的好壞決定河蟹產量的高低,養殖產量越高的塘口,水草就越多,水草一般占池塘面積的70%左右。且分布均勻不漂浮,條理清晰,根部沒有腐爛現象,水草有白根和嫩芽。水草的打理要從3月底就開始進行。把水草養護好,然后用氨基酸肥水產品,把有益藻類培養起來。水草有了,藻類有了,氧氣自然就有了。如果沒有水草的塘口,就要不停地少量多次地用氨基酸肥水膏把水培肥,直到河蟹生殖蛻殼完成。
第三,加強河蟹營養元素的管控。最好是鮮魚加高蛋白飼料混合投喂,如果是冰魚則不能變質。現在河蟹不缺主要營養,缺的是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后期要多在水體中補充鈣、鎂、磷、鐵等微量元素,另加維生素C和硬殼寶等,促進河蟹第5次蛻殼的順利完成。
耗氧原因解決了——環境好了,中度肥水——活性餌料充足和溶氧豐富了,再加上營養元素跟上了,河蟹蛻殼就能撐得開(甲殼背面的肝區和鰓區光滑,沒有褶皺),個體規格長得大,河蟹重量能增加3成左右。
1.來源:《科學養魚》雜志社
2.作者:宋遷紅
3.微信號:kxyyz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