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2015年,在福建省建寧縣修竹荷苑開展了“蓮蟹共生”試驗示范,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值得推廣。現主要技術介紹如下,供參考。
一、蓮田準備工作
(一)蓮田改造工程
養蟹蓮田應選擇水源充足,水質優良,蓮田附近水體無污染、旱季不干涸、雨季不淹沒、保水性能好的蓮田。田塊最好為壤土,田底肥又不淤。田埂堅固結實不漏水,田塊周圍環境安靜,進出口水方便,交通便利,面積以5~10畝為宜。
苗種放養前,蓮田需進行改造與建設,主要有:
1、開挖田間環溝。沿蓮田田埂內側四周開挖供蟹活動、避旱和覓食的壞形溝,環形溝面積一般不超過蓮田面積的8%,要求溝寬0.5米,溝深0.8米。
2、加高加固田埂,結合環溝開挖工程,用挖溝的泥土加寬、加高田埂,田埂加高加寬時,泥土要打緊夯實,確保堤埂不裂、不跨、不漏水,以增強田埂的保水和防逃能力。改造后的田埂、要求高度1米以上。埂面寬也不少于1米,池堤坡度比為1:3。
3、建立防逃設施。防逃設施可使用80目的1米高的尼龍網片圍四周。每隔2米處用一木樁固定,網片埋入土中0.3米,與此同時,進出口要用鐵絲網或柵欄圍住,以防止逃逸。
4、完善進、排水系統。蓮田應建有完善的進排水系統,經保證使蓮田旱季不干涸、雨季不淹沒。進排水系統建設要結合開挖環溝考慮,進水口建在田埂上,排水口建在溝渠的最低處,按照高灌低排格局,保證灌得進,排得出。
(二)蓮田及環溝消毒
環溝挖成后,在苗種放養前10天,每畝面積用生石灰100公斤進行消毒,以殺滅環溝內敵害生物和致病菌。
二、蟹種的投放
1、蟹種選擇。蟹種一般選擇專業的苗種繁育場生產的大閘蟹為宜,放養規格在150~200尾/KG之間,要求規格整齊、體質健壯、年齡相同、無病害的蟹種。
2、蟹種的投放時間及放養密度。蟹種投放時間應在種植蓮藕后的半個月時間左右進行,放養密度控制在8~10KG以內,為了控制水質,還可以在環溝放養少量小規格的鰱鳙魚。
三、餌料投喂
大閘蟹為雜食性動物,常用的餌料來源很廣,一般可分為植物性、動物性和人工配合飼料三大類,為了提高大閘蟹的品質,所投喂的飼料以30蛋白以上的小顆粒浮料為主。
大閘蟹入田后即可投喂,每日投喂1~2次,投喂量為大閘蟹總體重的3~4%;具體的投喂量視水溫、天氣、等情況而定,堅持定點、定時、定質、定量投喂原則。養殖過程中一般不選用配合飼料,禁止使用激素類添加劑和有殘留的藥物。
四、蓮藕種植
1、蓮藕品種選擇
藕種的好壞直接影響蓮子的產量、質量,首先應根據需要進行相應的品種選擇。產子蓮為目的的宜選擇“建選17號”“建選35號”。其次對種藕的選擇,要求品種純正,上年單產高,未發生病害的留種田里的種藕,做到邊選邊挖,以具有本品種特性、色澤新鮮、藕身粗壯、節間短、無病斑、無損傷、頂芽完整,具有三個節以上的主藕和二節以上子藕作種。
2、種植密度
結合蓮田整理,每畝用25公斤石灰。移栽前一天,畝施碳銨20~25公斤,過磷酸鈣25公斤作面肥,以確保基面肥充足。適時移栽是提高單產、確保高產的重要環節。一般掌握在當地氣溫穩定在12℃以上,即4月上中旬移栽為宜。種植密度一般以每畝種植120~150株藕種為宜。早栽宜稀,遲栽宜密;高肥宜稀、中低肥宜密。
3、種植要求
蓮子從移栽到荷葉封行,先后要進行2~3次耘田除草。當蓮主莖抽出第一立葉時開始耘田,之后每隔10~15天耘田一次,到荷葉封田為止。耘田前先行排水,只保持泥皮水,耘田時將雜草拔盡并埋入泥中,達到泥爛、面平、無雜草的要求。耘田時結合追肥,可使肥料深施,提高肥效。蓮子對除草劑特別敏感,一般不提倡在蓮田使用除草劑。
4、科學施肥
蓮子生育期長,耗肥量大,而蓮子根系吸肥能力較弱,施肥應強調施足有機肥,增施磷、鉀肥,少吃多餐施追肥,適補微肥。蓮子大田追肥每畝總用肥折尿素40公斤、氯化鉀20公斤、硼砂2.5公斤左右。施肥時掌握“苗肥輕、花肥重、子肥全”原則,分期多次施用。第一立葉抽生后(成苗期)結合第一次耘田追施苗肥,畝用尿素5公斤、氯化鉀2.5公斤。點施在蓮苗周圍。施肥后即行耘田。始花期重施花肥,于第一花蕾出現時施用,畝施尿素7.5公斤加氯化鉀4公斤,全田均勻撒施,不能將肥料撒到荷葉或花上,田間保留3~5厘米水層。結蓬初期施壯子肥,畝施尿素5公斤,氯化鉀2.5公斤、硼砂0.5公斤,施肥方法同上。之后每過10~15天施一次追肥(每次肥料用量遞減10%),全程5~6次。
五、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蓮田放養蟹苗,要想獲得蓮子和大閘蟹雙豐收,蓮田施肥和用藥是關鍵。要做到專人負責專門管理,在給蓮田施肥時,應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一般基肥占施總肥量的70%~80%,追肥占20%~30%,在施追肥時,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在蓮田農藥使用上,要選擇低毒高效的農藥,采用噴嘴朝上的方法。
五、討論與小結
一是藕田內除開挖蟹溝、蟹坑外,還要在看護房附近挖1個暫養池,做培育、暫養蟹種和收集成蟹用。其面積為藕田的10%左右,水深0.3~0.5米,分淺水層和深水層兩部分,以便蟹種自動趨于適宜水層中生活。蟹溝、蟹坑內種植適量沉水植物,暫養池內浮植適量水蕹菜,作為蟹的棲息隱蔽場所。
二是清明至谷雨定植種藕。株行距為1米×1.2~2.5米,每穴栽1~2支種藕,每畝種藕用量為200~250千克。
三是1齡蟹種(“扣蟹”)的規格為80~100只/千克,每畝放養650~700只。用常規法先在暫養池內暫養30~35天,至小滿前后放入藕田,用常規法進行養殖,9~11月用各種方法陸續起捕成蟹。操作時要防止蟹斷肢受傷。
四是藕田管理與一般藕田基本相同。為使藕田通風透光、提高水溫和增加水中的溶氧量,要常用細竹竿拍落干枯蓮葉。
五是蟹的餌料,早期以新鮮的動物性餌料為主,中期改為以植物性餌料為主,后期又以動物性餌料為主。每天投喂2次,上午和傍晚的投餌量分別為日投餌量的30%和70%。日投餌率為5%~10%,一般以投食后4個小時內吃完為宜。投餌量不足易引起蟹互相殘食。投食須做到“三定一多”,即定量、定質、定時和多點投喂。田內適時換水和潑灑適量生石灰水,以消毒防病和改良水質,嚴防有害生物侵入藕田為害幼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