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屬于雌雄同體動物,為熱帶及暖溫帶魚類,營底棲生活的魚類,適應能力強,在河道、湖泊、溝渠及稻田中都能生存,具有極高的養殖價值,生殖季節約在5~8月,在其個體發育中具有雌雄性逆轉的特性,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黃鱔人工繁殖催產技術吧!
催產劑用量
用促黃體激素釋放素類似物(LRH-A)以0.1~1微克/克體重劑量較為適宜,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以1~5國際單位/克體重的劑量,其催產排卵均為有效范圍,但以2~3國際單位/克體重催產最為適宜。黃鱔對LRH-A與HCG的催產效應還與性腺自身成熟度有密切關系,5月上旬繁殖季節開始不久,激素引起排卵效應不明顯,6月至7月為繁殖盛期,激素具有明顯誘導排卵的效應,8月卵巢逐漸退化,對激素反應減弱,誘導排卵效果差。所以,在不同時間要依卵巢成熟程度酌情增減催產劑量,雄鱔為雌鱔劑量的1/2。
效應時間
黃鱔采用LRH-A或HCG催產效應時間為1~5天,效應時間和催產劑量關系不大,但與水溫和注射次數有關,當水溫為30℃時效應時間約在40小時,而水溫低于27℃時則效應時間在50小時以上。在水溫23℃時用相同劑量的LRH-A催產時,一次注射的效應時間為83~160小時,而兩次注射則可縮短至23~81小時。
催產劑配制
LRH-A和HCG均為白色結晶,用生理鹽水溶液將其充分溶解,按LRH-A0.3微克/克體重+HCG2~3國際單位/克體重精確計算劑量,吸入注射器內備用。每尾親鱔注射量以0.5~1毫升為宜,不宜超過1毫升。注射液要隨配隨用,不能放置太久,注射第一針后,剩余的藥液可放置在冰箱中,下一針注射時可以再用。如果沒有冰箱,則第二針注射時要重新配制。
注射方法
采用5~10毫升醫用注射器,4~6號針頭,注射器要經過水煮消毒10分鐘或用酒精消毒。注射有腹腔注射和胸腔注射兩種,由于黃鱔體形細長,胸腔較小,一般宜采用腹部卵巢注射,效應也較快。注射時要兩人配合,一人用毛巾或紗布握住黃鱔,使腹部朝上,下面用毛巾墊好,雙手固定鱔體,另一人擦干注射部位的水分,將針頭朝鱔頭方向、與魚體保持45~60度的夾角、于卵巢部位刺入腹腔,深度不超過0.5厘米,將注射液慢慢地推入鱔腹腔中,抽出針頭時用酒精棉花球壓在針眼處,輕輕揉動以避免注射液流出,這樣做還能起消毒作用。針頭不能插入太深以免刺傷內臟,但也不能太淺,否則藥液不能進入腹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