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繁殖季節 一般認為,黃鱔的繁殖季節依不同地區不盡相同,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繁殖集中在5~9月,其中高峰期為6~7月;在黃河以北地區,為6~9月,高峰期為7~8月;在珠江水域,繁殖為4~7月,高峰期是5~6月。
2.產卵次數 以常規染色法、組織化學和掃描電鏡等方法研究黃鱔的卵子發生、卵巢發育和卵巢周年變化規律,發現黃鱔性腺周年內只在夏季出現一次高峰,其余季節較低;除繁殖季節外,卵巢均處于卵黃發生期早期階段,未發現有成熟的卵母細胞,雖然產卵后有次發性早期卵母細胞出現,但在非產卵季節未能發育成熟,須待下一性周期的繁殖季節才能成熟。這說明黃鱔在一年內只有一個產卵季節,于自然條件下應屬一年一次產卵類型,不過產卵期較長。安微徐宏發等(1987)對滁縣地區水田黃鱔生殖習性調查后指出,水田黃鱔產卵期隨蓄水時間而不同,于2~3月開始蓄水的藕田、茭白田、席草田的黃鱔產卵開始時間是5月中旬,高峰期是6 月上旬,而于6月上旬開始蓄水的稻一麥輪作田,6月上旬開始產卵,高峰期出現在7月上旬。陳衛星(1993)報道,武漢地區黃鱔的繁殖季節為6月初至8月底,一年產二批卵,第一批為6月初~7月中旬,高峰期為6月的7~30日,第二批產卵為8月初至8月底,二批產卵間隔2個月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