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和泥鰍的生態套養
編輯:占家智 羊茜 時間:2018-06-22 瀏覽:
一、鰍鱔池的改造
飼養黃鱔、泥鰍的池子,要選擇在避風向陽、環境安靜、水源方便的地方,要求土質堅硬,將池底夯實,池深0.7〜1米,水深保持在20〜35厘米。池底需填充厚30厘米含有機質較多的肥泥層,有利于黃鱔和泥鰍挖洞穴居。建池時注意安裝好進水口、溢水口,進水口、溢水口均用篩網扎好,以防黃鱔和泥鰍外逃。
二、選好黃鱔、泥鰍種苗
水產養殖種苗是關鍵,在養殖黃鱔和泥鰍等名優水產品時更是如此。黃鱔種苗最好用人工培育馴化的深黃大斑鱔或金黃小斑鱔品種,不能用雜色鱔苗和沒有通過馴化的鱔苗。黃鱔苗大小以每千克50〜80條為宜,太小攝也力差,成活率也低。黃鱔放養20天后再投放泥鰍苗,泥鰍苗最好采用人工養殖繁殖的,品種以黃鰍為主。
三、放養密度
以黃鱔養殖為主,泥鰍套養為輔,放養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放鱔苗1〜1.5千克為宜。泥鰍的放養密度按黃鱔的1/10比例。
四、科學投喂
在鱔、鰍套養時,主要是以投喂黃鱔為主。泥鰍在池塘主要以黃鱔排出的糞便和吃不完的黃鱔飼料為食就完{全可以滿足它們的營養需求了,不必另外投餌。
人工池塘飼養黃鱔時主要以配合飼料為主,適當投喂‘蚯蚓、河蜆、螺蚌、黃粉蟲等。投喂方法是按照“四定"原則進行,為了提高飼料的利用率和更好地查看鱔、鰍的生長,可通過安裝的飼料臺進行投喂。飼料臺用木板或塑料板都行,面積根據池子大小而定,低于水面5厘米。
五、加強管理
黃鱔、泥鰍生長季節為4〜11月,其中生長旺季為5~9月,,在這期間的管理要做到“勤”和“細”,即勤巡池,勤管理、發現問題快解決;細心觀察池塘的黃鱔和泥鰍的生長動態,以便及時采取相應措施。一是做好水質監管工作,保持池水水質清新,酸堿度pH值為6.5〜7.5之間;二是保持水位適合,相對穩定,因為過深的水位對的生長是不利的。
六、預防疾病
無論黃鱔還是泥鰍,它們一旦發病,治療效果往往不理想。因此必須遵循“無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原則,做好鱔、鰍疾病的防治工作。
一是定期用1〜2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潑灑;二是定期用硫酸銅、魚病靈等藥物全池消毒,預防疾病;三是在每年春、秋季節用晶體敵百蟲驅蟲;四是一定要做好泥鰍的管理工作,因為在黃鱔養殖池里套養泥鰍,泥鰍在養殖池塘里上下串動,可吃掉水體里的雜物,能起到凈化水質、增加溶氧的作用,對于黃鱔的疾病預防也是非常有好處的。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野生黃鱔多少錢一斤?
- 黃鱔每畝產多少斤?黃鱔如何提高產量?
- 黃鱔養殖場怎么建設?黃鱔養殖場建造方案
- 黃鱔養殖安全越冬方法
- 黃鱔最喜歡吃什么食物?
- 養殖一畝黃鱔多少利潤?
- 大棚黃鱔養殖技術
- 有機黃鱔性逆轉及環境因子的影響
- 黃鱔養殖常見病航尾吸蟲病處理方法
- 黃鱔變性過程詳解
- 黃鱔養殖成功關鍵季——放苗和白露前后
- 網箱養殖黃鱔常見病棘頭蟲病治療一例
- 黃鱔養殖疾病防治要把好三關
- 五月份網箱養殖黃鱔的技術要點
- 黃鱔池如何疏通網眼且消除底臭?請看這里!
- 黃鱔健康高效養殖全程操作指南(二)
- 網箱養殖黃鱔的現狀及相應對策分析
- 泱盛生物技術總監趙宇江詳解網箱黃鱔養殖“十二式”
- 黃鱔泥鰍高產套養五大技術要點介紹
- 黃鱔和泥鰍的生態套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