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t799u"></tbody>
  •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鱔魚

                黃鱔泥鰍高產套養五大技術要點介紹

                編輯:   時間:2018-06-22   瀏覽:

                黃鱔、泥鰍都是名貴淡水魚中的佳品。發展黃鱔、泥鰍的人工養殖,前景十分可觀。用配合飼料投喂黃鱔、泥鰍生長快,在黃鱔養殖池套養泥鰍,效益高,人工養鱔,無論是池塘養殖還是網箱養殖,放養鱔苗時,搭配一定比例的泥鰍是很有益處的,這是因為:

                1.黃鱔與泥鰍的食性不同,二者可充分利用水域中的不同餌料資源,混養的泥鰍還可攝食黃鱔剩下的殘餌,減少飼料損失和浪費,既可起到防止水質變壞的作用,還可收獲一定數量的泥鰍,增加經濟收入。

                2.泥鰍比黃鱔活躍,經常上竄下跳,其好動的習性可防止黃鱔因密度過大所引起的相互纏繞,從而保持黃鱔體表正常的粘液,減少鱔病的發生;而且泥鰍上下游動,還吃掉水體里的雜物,能起到凈化水質和增氧的作用,給黃鱔創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其高產養殖技術如下:

                一、建好養殖池套養黃鱔、泥鰍的池子

                要選擇在避風向陽、環境安靜、水源方便的地方,采用水泥池或土池均可,也可在水庫、堰塘、小水溝、小河中網箱套養,面積一般為25~150平方米。若用水泥池養黃鱔、泥鰍,放苗前一定要進行脫堿處理;若用土池養殖,要求土質堅硬并將池底夯實。池深0.8~1.5米,無論是水泥池還是土池,都要在池底填入30厘米肥泥層,含有機質較多的肥泥最好,這樣有利于黃鱔和泥鰍挖洞穴居。建池時還要設置進出水口,水深保持在15~20厘米。進出水口要用攔魚網扎好,以防黃鱔和泥鰍外逃。

                放苗前10天左右用生石灰對養殖池徹底消毒,并在放苗前3—4天排干池水,再注入新水。

                選擇網眼密的聚乙烯網片制作網箱。網目大小以不跑鱔、鰍且利于網箱內外水體交換為原則。單箱面積不超過20平方米,規格一般為長5米~7米,寬2米~3米,高1.5米~2米。網箱沿池邊用竹竿固定,箱口高出水面0.5米~0.6米,箱與箱之間相距1.5米,網箱總面積不超過池塘面積的10%。放養苗種前7天~10天,將新網箱放在水中浸泡,讓網衣表面附著一層藻類生物膜,以免擦傷鱔體。將經曝曬或消毒處理的泥土投入網箱,厚約0.2米,以便鱔、鰍冬季潛入泥土中越冬。在箱內移栽水花生,覆蓋面占網箱面積的70%~80%。

                二、選好黃鱔、泥鰍種苗,合理放養

                養殖黃鱔和泥鰍成功與否,種苗是關鍵。黃鱔種苗最好用人工培育馴化的深黃大斑鱔或金黃小斑鱔,不能用雜色鱔苗和沒有通過馴化的鱔苗。黃鱔苗大小以每千克50-80尾為宜,太小攝食差,成活率也低。放養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鱔苗1-1.5千克為宜,黃鱔放養20天后再按1:10的比例投放泥鰍苗。泥鰍最好用人工培育的成活率高。

                池塘在放養鱔、鰍苗前按常規養殖要求放養苗種。鱔、鰍苗4—11月均可放養,鱔種規格為20克/尾左右,同一網箱的黃鱔盡量規格整齊,以免互相殘食。盡量提早放養,以利于提高出箱規格。每平方米網箱放養規格為25克的黃鱔2千克、泥鰍0.5千克;或者放養規格為50克的黃鱔3~4千克、泥鰍1千克。放養苗種前3—5天,水花生及水體用漂白粉水溶液消毒。鱔、鰍苗種消毒可用10ppm的亞甲基藍水溶液浸泡10—15或用20ppm高錳酸鉀水溶液藥浴5—10分鐘,也可以用3%~4%的食鹽水溶液浸泡3—5分鐘。

                三、投喂配合飼料

                先安裝飼料臺,飼料臺用木板或塑料板都行,面積按池子大小自定,低于水面5㎝。投放黃鱔種苗后的最初3天不要投喂,讓黃鱔適應環境,從第四天開始投喂飼料。每天下午7點左右投喂飼料最佳,此時黃鱔采食量最高。人工飼養黃鱔以配合飼料為主,適當投喂一些小魚、小蝦、蚯蚓、蠅蛆、河螺、黃粉蟲、蠶蛹、豬血以及動物內臟等鮮活飼料。人工馴化的黃鱔,配合飼料和蚯蚓是其最喜歡吃的飼料。采用人工培育的深黃大斑鱔種苗,用配合飼料投喂,日投喂量按黃鱔體重的3﹪~5﹪,每天投喂1~2次(依天氣和水溫而定),采用定時、定量的原則,飼養20g的黃鱔苗一年可長到200~300g。泥鰍在池塘里主要以黃鱔排出的糞便和吃不完的黃鱔飼料為食,也可通過培肥水質解決一部分,泥鰍自然繁殖快,池塘泥鰍比例大于1:10時,每天投喂一次麩皮即可。開始投喂量要少,以后逐步增加。

                但現在人工養鱔大都采用配合飼料,因而需要馴食,在馴食時混養泥鰍是不利的:

                1.因為泥鰍與黃鱔的食性不同,對配合飼料的接受能力不同。泥鰍幾乎不需經過馴食就可適應,而黃鱔則需要經過一段帶強制性的馴食才能適應,馴食時,常常,是黃鱔還沒開口取食,泥鰍已將其一掃而光,從而影響黃鱔的馴食時間,甚至使馴食失敗。

                2.泥鰍好動,取食時上下竄游,使水波動較大,以致部分飼料散失到水中,污染水質,影響配合飼料的利用率,從而延長馴食時間。

                因此,人工養殖黃鱔時,最好是在馴食工作結束后再投放一定比例的泥鰍,達到黃鱔、泥鰍互利共生,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

                四、飼養管理

                黃鱔、泥鰍的生長季節為4—11月,其中旺季5—9月,在這期間的管理要做到“勤”和“細”,即勤巡池,勤管理,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堅持早晚檢查箱體,防逃、防鼠、防盜、防汛,及時除去箱內生長過旺的水花生,防止其長出箱外致使鱔、鰍逃逸。11月以后,箱中沒有設泥土層的,可以將水花生加厚到0.3米,然后用重物壓沉,讓鱔、鰍潛伏其中越冬。

                細心觀察池塘里黃鱔和泥鰍的生長狀態,以便及時采用相應措施。黃鱔、泥鰍的習性是晝伏夜出。保持池水水質清新,PH值6.5—7.5之間,水位適宜。

                五、鱔病以預防為主

                黃鱔一旦發病,治療效果往往不理想。必須無病先防、有病早防、防重于治。不能輕信“黃鱔不得病”的說法。要經常用1—2ppm漂白粉全池潑灑,定期用硫酸銅藥物預防疾病。




              1. <tbody id="t799u"></tbody>
              2.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3.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粉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