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病原體為水霉菌和綿霉菌。
【流行】水霉病全年均可發生.以晚冬早春最為流行。水溫18℃左右最適宜本菌生長繁殖。
【癥狀】 鱔魚體表面有灰白色棉毛狀外菌絲,此時菌絲已在魚體傷口處牢固寄生。內菌絲深入肌肉組織細胞間隙之間,能分泌一種酶分解魚的組織,魚體受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病魚焦躁不安,運動異常,出現與其它固體物摩擦現象,同時菌絲與傷口的細胞組織纏繞粘附,使魚體負擔過重,患處肌肉腐爛,病魚行動遲緩,食欲減退,最后瘦弱而死。在魚卵孵化過程中,本病也常發生。受害的魚卵上,菌絲如根狀物侵附在卵膜內外,菌絲穿出卵膜成放射狀,浸在水中象一個白色絨球,有“太陽仔”之稱。嚴重時,造成魚卵大批死亡。
【預防】(1)捕捉、運輸、放養等操作過程中避免魚體受傷;(2)做好清塘,每立方米水體用生石灰50克全池潑灑。或用“精博強氯精”700g/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