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黃鱔種苗是關健。優質的黃鱔苗一般是從技術可靠的黃鱔繁育場引進的。要得到較好的經濟效植,必須自已養殖種黃鱔。筆者現將自已多年養殖鱔種、繁殖鱔苗的實踐經驗歸納如下六條,供大家參考。按照這一技術。可以使黃鱔產卵量提高30%左右。
(一)模擬自然生態環境,建設種鱔繁育池要選好場地,建設繁殖,產卵場。在種鱔養殖池里要種植水草,如水浮蓮,水花生等,并在池底放些石塊,磚頭,模擬自然生態環境以利于種鱔產卵。
(二)進行消毒殺菌,調好水質水位種鱔養殖池水,必須是無毒的河水、湖水或地下水,水的酸堿度PH值以6.2-7.8之間為宜,水位深20-30厘米,新建的水泥池還要進行脫堿處理,常用1-2×10-6漂白粉消毒,每次用量要少,以免刺激種鱔。
(三)選擇強壯種鱔,個體大小適宜種鱔必須提選體質強壯,大小適宜的個體。大小個體做種鱔,產卵量少,質量也差,孵化率低;因黃鱔具有性逆轉特殊性,太大的個體較易為雄性,結果雄性比例大了,也會出現產卵量低。最好選擇100—150克的黃鱔做產卵親鱔,此時的黃鱔雄雌比例1:3—4,放養密度要適當,每平方米放親黃蟮10條左右即可,密度太大會影響產卵量。
(四)根據繁殖季節需要,合理投喂飼料黃鱔繁殖季節為4—9月,這時要投喂蛋白質較高的飼料,如魚漿、蚯吲、再搭配全價配合飼料。性成熟的黃鱔經過高蛋白飼料投喂后一般5—7天就會產卵。卵產在水草或石頭邊,只要發現白色泡沫就可能是黃鱔的產卵巢。
(五)注意調節水溫,做好孵化工作種鱔產卵大小與親黃鱔個體大小有關,雌黃鱔個體大,產的卵就大些,反之就小些。黃蟮卵為圓形,金黃色,有光澤,外面透明無粘性,借助白色泡沫浮在水草或石頭邊。產卵量一般每次約500粒,多者可達到1000余粒。黃鱔產卵季節每天早上要在產卵池邊巡池,若發現有白色泡沫的產卵巢,就要輕輕地移入孵化池中,采用微流水孵化。受精卵吸水后膨脹到4毫米左右,孵化時間隨水的溫度高低約4—7天,水溫25℃時6天就全部孵化完成。幼苗孵出后,水溫28℃時10天左右,體長達26毫米,卵黃囊還沒有完全消失。再經過7—10天卵黃鱔囊完全收完,就能攝食水中浮游生物,此時可少量投喂小水蚯蚓。經過35天左右幼鱔長至5—6厘米就可放入池中飼養。放苗時,必須據個體大小分開投放。
(六)定時定量投喂,促進種鱔多產卵不論是產卵種鱔還是剛孵出的小苗,都要定時定量投喂。
產卵種鱔每天投喂2次,早上8點左右,一下午6點左右各投喂1次,每次按種鱔總體重的2%—3%投喂。幼苗每天投喂1次,在下午5—7點之間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