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t799u"></tbody>
  •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鱔魚

                人工養殖黃鱔應該著重把好以下幾點

                編輯:  時間:2017-07-21   瀏覽:

                  人工養殖黃鱔,特別是囤養黃鱔,利用黃鱔價格的季節差,實行黃鱔的反季節銷售,巧賺差價、獲取利潤,無疑是一種生財之道。但是,如果把握不好,也會導致黃鱔成活率低,造成經濟損失,則有可能得不償失,造成虧本。顯然鱔魚成活率的高低是黃鱔養殖成敗的決定因素,我們認為黃鱔人工養殖應著重把好以下幾點:

                  一、黃鱔養殖池的選擇與建設關

                  黃鱔養殖池應選擇靠近優良水源,進排水方便的閑置小池隔成幾格,或在房前屋后空地挖池分成小格而成。每小格面積約為12平方米,池深65厘米~75厘米,放養前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全池潑灑消毒。消毒后在池底及四壁鋪入一層厚塑料薄膜,四周用硬土或磚塊夯實壓緊,薄膜上鋪泥土厚度約17厘米,掏通進排水口,用活塞塞住防逃,池內栽種占地面積1/3左右的水花生等水草(栽種前用10毫克/升濃度的漂白粉溶液消毒0.5小時),這樣既可為黃鱔遮陰,又可防止水質過肥。然后注水15厘米~20厘米,按每平方米用碘鹽100克全池潑灑,一星期后即可放養。

                  二、苗種的選擇與放養

                  黃鱔可就近便宜收購或在野外采捕,以籠捕的為好,要求體色深黃,體質健壯、無病、無傷、體表黏液多。如肚皮上長有紅斑,頸部充血或鉤捕的鱔魚不宜用來養殖。

                  放養前要抓好放養池與鱔魚的消毒工作。放養前10天,每畝用135公斤生石灰溶化后全池潑灑消毒,投放鱔種前先試水,試水一天成活正常,才能放養。對于鱔魚放養前用3%的食鹽水浸泡消毒。方法是先將鱔魚放在桶或盆等容器中,加水淹沒,再把食鹽溶化后均勻撒入,至鱔魚放在桶或盆溶器中,加水淹沒,再把食鹽溶化后均勻撒入,至鱔魚在桶盆中扭動時,立即撈出放進清水中,約10分鐘后放入養殖池。每平方米放養量一般為5公斤,一次放足,并且同池規格應保持大體一致,以免大鱔吃小鱔。鱔魚季節差價大,效益高。35~40克/尾的鱔魚,增長幅度可達2~3倍。

                  三、日常管理關

                  水質管理是基礎。一是堅持每天早晚各巡塘檢查一次,嚴禁鵝鴨入池。二是經常注換新水,一般每半月換水一次,每次換掉池水的1/3,力求保持水質清新,無異味。

                  投餌管理是重點。黃鱔是肉食性魚類,最喜吃蚯蚓、也吃螺蚌肉、小雜魚、蠶蛹、動物內臟等,經過馴化的黃鱔亦能食配合顆粒飼料。用來養殖的鱔魚常來自于自然生態環境,常以天然餌料為食,而養殖黃鱔常常是使用諸如螺蚌肉、動物內臟及配合飼料等人工投喂的飼料,因此人工養殖黃鱔就要把握好馴食這一關。其方法是:養殖黃鱔在黃鱔放養后的2~3天內可不投飼,從第四天起投喂,于每天傍晚進行,飼料投在池內食臺上。開始時日投喂量為體重的1%~2%,待吃食正常后,日投喂量為鱔魚體重的3%~4%。水溫低于10℃不投喂。在飼料品種上,人工養殖黃鱔開始用蚯蚓、河蚌為主,逐度加大人工配合飼料和鮮魚糜的比例,這樣馴肉時間短,見效快,有利于快速提高攝食量。

                  越冬管理是關鍵。人工養殖黃鱔要養到冬季,因而越冬管理就成了鱔魚養殖的關鍵一環。加強越冬管理,其方法有二:一是帶水越冬,將鱔魚池留一定水層,以保證嚴寒不結冰到底為準,這樣黃鱔可潛入池底洞穴深處越冬;二是排水越冬,將池水排干,保持池內土壤濕潤,在池面蓋一層稻草或在池上搭棚防凍。

                  四、鱔魚的病害防治關

                  黃鱔的病害較多,加強對鱔魚病害的及時防治,是鱔魚養殖工作的重要一環。對于鱔病的預防要區別情況,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盡可能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對發現的毛細線蟲等寄生蟲病,可按每畝 1米水深用混殺王20毫升~30毫升,用50公斤水稀釋攪拌均勻后離池邊2~3米均勻潑灑,使池水呈25ppm,或每立方米水體用土霉素2.5克兌水全池潑灑。對發現的梅花斑病,即背部出現黃豆或蠶豆大小,黃色圓形的病斑,可在池內投放3~5只蟾蜍,其身上分泌的蟾酥對其有預防和治療作用。對后期因池內鱔魚相對密度大,體表分泌黏液在水中積累,水溫升高,鱔魚互相纏繞而引起的發燒病,一般要及時換水或在池中放入少量泥鰍。此外,定期在飼料中加拌五倍子,保肝靈,增加魚體抵抗力。

                  五、鱔魚養殖的捕撈關

                  鱔魚的捕撈是鱔魚養殖的最后一環,可根據不同的水溫,選用不同的捕撈方法。水溫較低時,可在晚上先放干池水,把做好的草墊鋪在泥面,天亮取出草墊,黃鱔便在草墊里,水溫升高至15℃以上時,撈出水草,黃鱔即在其中,可進行捕捉。

              1. <tbody id="t799u"></tbody>
              2.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3.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粉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