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t799u"></tbody>
  •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鱔魚

                網箱健康養殖黃鱔實用技術綜述

                編輯:  時間:2016-11-24   瀏覽:

                   利用網箱養殖黃鱔具有占用水面少、投資省、規模不限、勞動強度小、易操作管理、起捕靈活方便等優點,是一種高產高效、潛力大的高密度集約化養殖模式,發展前景看好既可以在水庫、湖泊,也可以在河溝和池塘設置網箱養殖黃鱔 一般每平方米網箱可產黃鱔2.5公斤左右,利潤在40元以上,是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之一。 現將網箱養殖黃鱔技術綜述如下,供養鱔愛好者參考一、養殖場地選擇

                 
                3.jpg
                 
                  養殖場地應選擇無污染.水源充足.養殖水體水位穩定.進排水便利。避風向陽.周邊無噪音的場地:養殖水面面積在667平方米(1畝)以上.20公頃以下.水深1.2~2米 門前屋后塘和村心塘均可設置網箱養殖黃鱔養殖用水可來自天然湖泊和江河或水庫.養殖水體應無重金屬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污染,水質清新。水源水質符合GB1 1607漁業用水水質標準和NY5051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的規定。水體透明度25~35厘米.pH值7~8.5.每升水溶解氧大于或等于3毫克。
                 
                  二、網箱制作及設置
                 
                  網箱材料選甩優質聚乙烯無結節網片制成.網目規格選擇應視鱔種大小而定.一般采用16目和30目兩種規格 網箱大小以長3-4米、寬2~3米、高1~2米敞口式為宜。網箱采用無框架插桿架設.即在網箱四個角打樁.形成支撐架.把網箱上、下四個角周定在木樁或竹樁,達到拉緊箱體的目的箱體有30% 以上的高度露在水面上。網箱間距0.5米,行距應方便漁用木船行駛.便于投飼管理。
                 
                  網箱分布面以不超過總水面的2/3為宜。新做的網箱在放養前15天,用每升水含2O毫克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l5~20分鐘后.放入水中浸泡,待其有害物質散發消失后,在鱔種放養前5-7天架設。經過放置一段時一間,可使網衣上著生絲狀藻類組成生物膜。生物膜能避免鱔 ,種入箱后擦傷體表。另外,在網箱中移植經過清洗和用3% ,~5%食鹽水(或其他消毒劑)消健毒過的水葫蘆或水花生,為黃鱔的生長棲息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水草占網箱面積的60%~70,最多不要超過, 能高出網箱面.防止黃鱔順著水草外逃。
                 
                  三、鱔種放養
                 
                  1.鱔種來源與選擇。鱔種來源:一是每年的4-10月在稻田和淺水溝渠中用鱔籠捕是簍 自捕還是購買,都以籠捕為好。鉤捕或電捕的鱔種因體上有傷,成活率極低,即使不死,生長也極其緩慢黃鱔依其體色一般可分為三種:一種是體色深黃大斑點或土紅大斑點, 第二種為體表青黃色.第三種為體灰色且斑點細密。養殖實踐表明, 前 一種黃鱔生長較快,增肉倍數為1:5~6,是網箱養殖的最佳品種后二種生長速度緩慢,增肉倍數為1:1~3,故不宜人工養殖 放養的鱔種應反應靈敏,無傷處、無病灶,活動能力強,黏液分泌正常,最好以原產地方種群、采用籠捕的野生深黃大斑鱔和土紅大斑鱔為宜。
                 
                  2.放養時間 放養時間在每年的端午節后(陽歷6 7月).放種時先了解天氣情況,選擇近期晴天天氣放種鱔入箱 因為端午節前和陰雨天放養的鱔種易死亡,成活率低。
                 
                  3.放養規格和密度 網箱養鱔.鱔種盡量選大些的.做到當年能夠上市 一般規格每公斤20 60尾,即每尾15 50克 放養量為每平方米1~2公斤 黃鱔因有相互殘食的習性,故同一只網箱內放養的鱔種規格應盡量保持一致.并一次放足。放種時.網箱內的水溫與運輸容器中水的溫度差不多,水溫相差一般不要超過±3℃。若用手感覺水溫不一樣,為避免溫差過大,就要用舀水工具把網箱里的水慢慢舀入盛苗容器里,直到溫度差不多了,再把鱔種放入網箱。
                 
                  四、馴食和投飼
                 
                  網箱養殖黃鱔的關鍵是馴食,具體方法是:鱔種放養的當天傍晚或第二天上午向箱內潑灑一些引食劑,如潑灑姜汁,第二天或第三天傍晚開始馴食。馴食的飼料應選擇黃鱔最喜食的蚯蚓、小雜魚、螺蚌肉等,用絞肉機絞碎混合,捏成團塊狀定點投喂在水草上。每只網箱固定在3~4個位置。投完后觀察一下黃鱔攝食情況,第二天早上觀察黃鱔吃完了沒有,如果吃完了晚上就加大一點量。如果沒有吃完就把剩下的飼料撈出來,并在晚上稍減一些量。每天早上郜要檢查,做到心中有數,直到正常攝食。在此階段,可在飼料中拌喂誘食先鋒、利胃散等保健藥物,提高鱔種的整齊度。在鱔種養成良好的攝食習性后,開始慢慢在鮮飼料(小雜魚、螺蚌肉等)中加入黃鱔專用配合飼料,攪拌均勻后投喂,采取先少后多、逐步適應的方法。黃鱔專用配合飼料加入的量按10% 、20% 、30%、40%的比例逐漸增加,直到比例控制在黃鱔專用配合飼料占40%~50% 、鮮飼料占50%60%為止。投喂次數,開始時每天投喂1次,以后增加到每天投放養當年喂2次,傍晚5~6時和早晨6~7時,以傍晚投喂為主。每天的投喂總量,初期按鱔體重的2%4%計算.以后逐漸增加,黃鱔生長旺盛期的7~9月份,日投飼量增加到鱔體重的5%~10% ;9月下旬后如果氣溫下降,就把黃鱔專用配合飼料的比例逐漸減下來,直到停食。具體日投飼量應視季節、天氣、水溫、水質、黃鱔的攝食情況和活動情況靈活掌握,適時調整.原則上一般以投喂后2小時左右吃完為宜。
                 
                  黃鱔在野生環境下攝食習性為晝伏夜出,偏肉食性,喜食天然餌料;又因其視力弱。攝食活動主要靠嗅覺、觸覺和聽覺 所以,在人工養殖情況下,必須經過馴食.馴食需30~40天。馴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是養鱔成敗的關鍵,因此,要有足夠的耐心,逐步完成黃鱔攝食的轉換,使之形成條件反射。
                 
                  五.日常管理
                 
                  1.水質調控 、水質控制是黃鱔養殖的重萼環節 應根據水位、水質情況及時加水換水,一般每15天或2O天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應占總水量的1/3 換水時要換底層水,保持水質清新,水體透明度控制在25~35厘米:如水位偏低,應及時加水,保持水位穩定:對于一些水質較差、池底老化而又無水可換的地方,要經常使用微生物制利凈化水質 、為改善水質、提高水體制用率,箱外應適時套養鯽、鰱、鳙、草魚。套養鯽魚同時還可清除黃鱔的敵害。
                 
                  2.水草的管理 放養初期.水草生長緩慢,可適當施一些肥料促其生長。養殖過程中,當網箱中水草生長過密時 要及時撈出多余部分和經常除去老化部分,促進新水草生長,增強水草的凈水功能,為黃鱔的生長、棲息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
                 
                  3.防逃管理 因網箱質量或老鼠等敵害生物破壞,可能引起破箱。因此應堅持定期檢查網箱有無破損、脫節滑線,發現問題應立即進行修復、平時除定期滅鼠外,還可根據黃鱔攝食情況,判斷網箱是否破損遇到連綿陰雨天和大雨、暴雨天,要注意水位變化,防止水位上漲或箱內水草生長過旺長至箱外等情況而引發逃逸現象。
                 
                  4.勤觀察 每天要及時消除殘餌:平時要勤觀察,必要時清洗網衣.定期檢查箱底.發現死鱔要及時撈出:發現黃鱔活動異常,要及時分析原因和采取措施。夏季高溫時,鱔魚攝食旺盛、排泄量大.水質極易脯敗.此階段應以水噴調控及防暑降溫為主。
                 
                  5.建檔 每日建立檔案,認真記錄養殖工程中投餌、水溫 、發病、 預防、天氣、施藥等情況,實行檔案化管理。以便總結分析。
                 
                  六、病害防治
                 
                  黃鱔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易發病,有時甚至是毀滅性的,尤其是網箱養殖這種集約化養殖方式,一旦發病,則傳染快,死亡率高,用藥治療難以控制,因此要做到黃鱔少發病或不發病,應當貫徹“防治結舍”的方針,盡可能消除誘發黃鱔發病的因素,主要從黃鱔放養前15天.每667平方米水面用10O~l 50公斤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毒:或在放養前2~3天,每立方米水體用2O~3O克漂白粉(含氯30%)加水溶解后全池潑灑:或平均1O厘米水深.每667平方米用5~1 0公斤漂白粉(含氯3O )加水溶解全池潑灑,做到現用現配,鱔種消毒 鱔種入箱前,用3%~5%食鹽水加青霉素溶液漫浴5~1 5分鐘:或用聚維酮碘(含有效碘1茗).濃度為每升水20—30毫克.浸浴10~20分鐘:或用四垸基季銨鹽絡合碘(季銨鹽含量50%),濃度每升水O.1~O.2毫克.浸浴3O~6O分鐘。
                 
                  藥物預防。 一是鱔攝食正常后,用左旋咪唑或甲苯咪唑驅蟲.劑量為每1OO公斤鱔種用藥O.3~O.4克拌飼投喂,間隔3天后用同等劑量重復一次: 以后每月用鱔腸凈或90%的晶體敵百蟲拌飼內服驅除體內寄生蟲一次.用量為每1OO公斤黃鱔用藥5~10克。二是每半個月用漂白粉或二氧化氯掛袋1次,每只網箱掛2袋.每袋放藥1 50克 三是定期在網箱內水體中浸漚苦楝樹皮或樹枝等中草藥四是定期在飼料中添加0.5~1克土霉素藥渣。或大蒜素、食鹽、腸炎靈等藥物預防細菌性疾病。
                 
                  提高黃鱔自身抗病力 定期在飼料中添加多維素、維生素C、多糖、四黃粉、護肝膽藥.微生物制劑等保健藥:黃鱔攝食量大的時候更應在飼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微生物制劑,從而增強黃鱔體質。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但在添加微生物制劑時,應與消毒劑和抗生素間隔3天后進行。
                 
                  生物預防。當黃鱔攝食正常后,應在箱內放養一定量的田螺、小雜魚、泥鰍等,用來清除箱內殘餌以調節水質。但應注意,這些生物在放養量上要保持合理的比例,一般每平方米放養泥鰍不宜超過O.3公斤,充分發揮泥鰍攝食黃鱔糞便等作用:一般每平方米放養田螺不超過0.25公斤:箱內放養蟾蜍,其分泌物對預防黃鱔的梅花斑病有特效.一般每只網箱放1~2只即可。
                 
                  加強飼養管理。堅持投飼 “四定”(定質、定量、定時、定點)。科學投喂,保證飼料質量,不投霉爛變質的飼料,不要過量投喂市場購得的新鮮小雜魚及其他鮮飼料,投喂前應洗凈.在沸水中放置3~5分鐘,或用每升水20毫克的高猛酸鉀溶液浸泡15分鐘,或用5巖食鹽溶液浸泡5~10分鐘, 再用淡水漂洗后投喂. 以殺滅外帶的病原菌。
                 
                  黃鱔長期吃慣一種飼料后,很難改變習慣去吃另一種飼料。所以,養殖過程中,應將飼料固定幾個品種,如蚯蚓、小魚、螺蚌肉、黃鱔專用配合飼料或動物內臟,以提高其生長速度有條件時可投放活飼料,活飼料利用率高,不用清除殘餌,對網箱污染少,有利于黃鱔的生長。
                 
                  加強水質調控。養殖期間,每月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25公斤化漿潑灑1~2次:高溫季節用微生物制劑潑灑2—3次(包括箱內),其他季節潑灑l~2次:定期或不定期加換水,確保良好的水體環境。嚴禁注入帶農藥或工業污染的水。
                 
                  
              1. <tbody id="t799u"></tbody>
              2.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3.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粉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