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箱養殖黃鱔的成功技巧介紹
編輯: 時間:2018-06-22 瀏覽:
黃鱔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目前除內銷外,國外還有很大的缺口。近年來,由于黃鱔自然資源的日益減少,黃鱔的人工養殖在我國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逐漸形成養殖熱潮。黃鱔大規模的養殖受諸多條件的限制,養殖戶能否獲得較大的效益,取決于養殖戶養殖技術水平的高低,這是成正比的。簡單點說,技術高的養殖戶就能多賺錢,低水平的養殖根本無法產生較大的效益。就目前養殖水平來看,根據養殖區域和苗種供應來分析,一般農戶養殖規模在1.5萬元左右為宜,投入產出比1:1.5。
由于天然黃鱔苗種少,鱔種數量、質量難以保證,黃鱔餌料來源缺乏保障;加之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出現誤差、中途發生魚病、出售時期死魚等養殖戶就急于出售,一句俗語“人急貨遭瘟”,使黃鱔養殖的病害防治難度增大。為使廣大養殖戶能夠盡可能的多賺錢,我們特的編寫了《黃鱔的成功養殖》供大家參考,以期對大家走上富裕之路有所幫助。
一、網箱的設置
黃鱔養殖選擇靠近水源,排灌比較方便,池塘面積1~10畝,池深1~1.8米,進排水設施完善。水面不要過大,過大的水面要選擇避風,有陰的地方。
網箱最小面積為6~8m2/只,網箱一般設置于池塘避風處,箱體入水50~70cm,箱底距池底高度50cm(網箱底部不能觸到泥底)。網箱設置總面積不超過水域總面積的50%,具體數量視池塘大小、機械配備、餌料配套及養殖管理水平而定,每畝水面可鋪設2×3×1.2m3的網箱30口。
舊網箱在鱔種入箱前5~7天下水,新做的網箱要在水中浸泡15天左右,讓網箱的毒性消失,也有利于鱔種進箱前在網片上形成一道由絲狀藻類組成的生物膜,避免鱔種磨擦受傷。待網箱固定后,在網箱內投放水花生。水花生的覆蓋面占網箱面積的80%左右,這樣即能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又能為黃鱔提供隱蔽歇蔭場所,有利于黃鱔的生長。
二、水草的移栽及管理
在自然條件下,黃鱔喜好在水草多且避光陰暗的地方棲息攝食。人工養殖時,茂密的水草能遮擋直射的陽光,也可以支撐黃鱔停留于水的表層藏身,將鼻孔露出水面直接呼吸空氣。另外,人工養殖黃鱔時大量投喂動物性餌料或高蛋白配合飼料使水質極易敗壞,而移殖水草可以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質避免危害黃鱔。
水花生生長繁殖較快,吸污凈化水質能力強。在長江中下游地區,每年四月份,將生水花生采集、消毒后移入網箱。放養前幾天適當潑灑無機肥培育水質,保持水體透明度在25~30cm左右,在放養鱔苗后,由于投喂動物性餌料,水質肥,水草不需特別管理就能夠自然正常生長。
水花生極易患蟲害,每月定期用“神威”兌水1000~2000倍稀釋后在晴天用噴霧器均勻噴灑在水草上即可消除。水草沿網箱邊緣尤其是在網箱四角向上生長,遇下雨容易造成逃鱔隱患,日常管理過程中應及時將生長過快的水花生直接用鐮刀刈割,防止鱔魚外逃。
三、鱔種放養
鱔種放養時間為每年4月至5月或7月下旬至8月份,天氣晴好,氣溫和水溫較穩定。投放規格一般在尾重50g以上,以湖區、飼養地捕獲的黃鱔苗種最好,每年黃鱔增長2~5倍。放養量1.5~2.5kg/m2,最大放苗量可達4~5kg/m2。
黃鱔養殖的關鍵是放養后一個月之內,這期間是黃鱔改變原來生活習性,適應新環境的過程。黃鱔在自然環境中因為沒有人為造成損傷,黃鱔體表有粘液保護,粘液中的溶菌酶抗病力很強,而黃鱔的體表一旦受傷或高密度的養殖必然會產生應激反應。因此,黃鱔放養時期要特別注意時間的選擇和疾病的預防。在氣溫或水溫不穩定的時候盡量不要投放或少量投放,水溫變化過大或運輸時間過長都會造成黃鱔的大量死亡。
在運輸過程中,每100斤黃鱔要用100g“維鱔命”化水浸泡,長途運輸每3個小時更換1次。苗種投放前用2.5~10ml“活力碘”兌水100斤浸泡,根據黃鱔體質適當浸泡5~15分鐘。在浸泡過程中,剔除受傷、體質衰弱的鱔苗并進行大小分級,一般分為50g/尾以下和50g/尾以上飼養。苗種投放后停食5~7天,停食期間第一天用“維鱔命”潑箱,第二天全池潑灑“活力碘”或“鱔寧”。
四、飼料投喂
黃鱔投放完5~7天后應進行馴食,正常攝食15天后,鮮餌料達到每口箱6兩時,即可開始投喂一次驅蟲劑進行體內驅蟲,然后加入黃鱔配合顆粒飼料。
黃鱔的飼料以蚯蚓、小雜魚、螺蜆、蚌肉和人工配合飼料等為主。飼料必須新鮮且營養豐富,大塊料必須切碎或絞碎。可直接投喂半生不熟的餌料魚,每斤黃鱔的增長可消耗白鰱5斤或顆餌2斤(1斤顆粒餌料相當于3~4斤白鰱),煮魚時可適當添加食鹽。也可以投喂魚和顆粒餌料的攪拌料,投飼量的增加方法是只加飼料量不加鮮魚的量,起初鮮魚與配合飼料比為6:1,混合料可適當添加“維鱔命”+“鱔保”。也可以對馴食成功的黃鱔投喂用魚血水浸泡過的顆粒餌料。
投喂時間一般在每天日落前1小時左右進行。10月份后水溫漸低,黃鱔投餌時間可逐步提前到溫度高的下午。鮮餌日投喂量占黃鱔體重的5~8%,11月份后為3%;干餌投喂量占黃鱔體重的2~4%,11月份后為1%。具體日投餌量應根據天氣、水溫、水質、黃鱔的活動情況靈活掌握,一般以每天投喂2小時左右吃完為好。
五、日常管理工作
做好日常觀察和檢查,堅持早晚巡查。經常仔細檢查箱體是否被老鼠咬破,如有漏洞及時修補,要定期撈取網箱內過多的水花生,防止水花生生長過旺,長出箱體,在雨天出現逃鱔現象。要注意池塘水位變化,特別是夏季下暴雨或高溫干旱時,應及時調控網箱位置。7~9月份高溫季節,水溫超過30℃以上時注意調節水溫,應減少投餌量或停止投喂。水質改良劑對黃鱔疾病防治和水質調節比較好,如“活力菌素”、“底居氧”等即能調節水質,降解或分解底層的有機質、氨氮和亞硝酸鹽,同時也可以預防黃鱔出血病的發生。
【小常識】分箱
在實際生產中,對待分箱和翻箱有兩種極端觀點。一種是徹底分箱,一種是只要有不正常情況出現馬上翻箱。一些養殖戶在投苗初期或密養階段只要感覺或發現黃鱔稍有一點不正常,馬上翻箱或起箱。其實,分箱或翻箱對黃鱔都有可能產生應激反應,降低抵抗力,造成攝食下降、感染疾病。因此,一定要掌握好翻箱時間和方法,盡可能減少對黃鱔的影響。如發現黃鱔有不正常現象,只有在分析了各種可能致病原因,采取了各種應對措施未見任何成效,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可進行翻箱操作。
分箱前停食一天,做好準備工作,選擇晴好天氣進行分箱,操作要輕、快,一般2~6天可恢復正常。在停食前一個月到商品黃鱔上市前,如無特殊情況,不要隨意翻動網箱或并箱等大的操作,商品黃鱔上市時要一箱一次徹底賣完。
上一篇:九月份網箱養殖黃鱔的“望聞問切” 下一篇:黃鱔苗下箱后的技術管理工作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野生黃鱔多少錢一斤?
- 黃鱔每畝產多少斤?黃鱔如何提高產量?
- 黃鱔養殖場怎么建設?黃鱔養殖場建造方案
- 黃鱔養殖安全越冬方法
- 黃鱔最喜歡吃什么食物?
- 養殖一畝黃鱔多少利潤?
- 大棚黃鱔養殖技術
- 有機黃鱔性逆轉及環境因子的影響
- 黃鱔養殖常見病航尾吸蟲病處理方法
- 黃鱔變性過程詳解
- 黃鱔養殖成功關鍵季——放苗和白露前后
- 網箱養殖黃鱔常見病棘頭蟲病治療一例
- 黃鱔養殖疾病防治要把好三關
- 五月份網箱養殖黃鱔的技術要點
- 黃鱔池如何疏通網眼且消除底臭?請看這里!
- 黃鱔健康高效養殖全程操作指南(二)
- 網箱養殖黃鱔的現狀及相應對策分析
- 泱盛生物技術總監趙宇江詳解網箱黃鱔養殖“十二式”
- 黃鱔泥鰍高產套養五大技術要點介紹
- 黃鱔和泥鰍的生態套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