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鱔養殖過程中幾種常見病的防治方法
編輯: 時間:2018-06-22 瀏覽:
一、黃鱔疾病的預防措施
1、把好飼養環境關。飼養黃鱔應選擇在避風向陽、靠近水源、水質清新無污染的地方進行。黃鱔苗種放養前,要將鱔池進行徹底的清整、消毒(用生石灰較好)。在鱔池內設若干個泥埂,泥埂底寬與高均以40厘米左右為宜,相鄰泥埂間有相通的泥溝,溝面寬30厘米左右。泥埂上種植水稻、荸薺、中草藥等經濟作物,給黃鱔一個蔭蔽、舒適、安靜的生活環境。
2、把好黃鱔苗種質量關。要選擇體質健壯、活動強烈、體表光滑、無病無傷的苗種。凡是用釣、鉤、叉得來的黃鱔苗種都不能使用。
3、把好黃鱔苗種消毒關。黃鱔苗種放養前用10毫克/升的漂白粉或3%-4%的食鹽水浸洗15-20分鐘,以殺死其體表的病原體。
4、把好黃鱔苗種密度關。一般每公斤30-40尾的苗種,放養密度以每平方米投放2.5-3.5公斤為宜。
5、把好黃鱔餌料關。黃鱔喜食鮮活動物性餌料,也食人工餌料和配合餌料。腐臭變質的餌料,絕不能投喂到鱔池中,否則很容易引發黃鱔腸道發炎等疾病。
6、把好鱔池水質關。一般情況下,夏季1-2天換一次水,春秋季每3-5天換一次水,每次換水1/4-1/2。換水時,進水溫度要盡可能與池水溫度一致,溫差不要超過3℃。換水時間以中午為佳,水位一般保持10-25厘米。
二、黃鱔幾種常見病的治療方法
1、打印病:多發生在每年的5-9月份,病鱔體表出現圓形大小不一的紅斑,嚴重時體表腐爛成漏斗狀。治療方法:①更換池水后,每天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全池潑灑,連續3天;②每10公斤黃鱔用磺胺噻唑1克拌餌投喂,每天1次,連續3天。
2、水霉病:多發生在每年的早春和晚冬,在黃鱔受傷部位能見到棉絮狀成叢生長的灰白色水霉菌絲。治療方法:①用0.1毫克/升的亞甲基藍溶液全池潑灑;②用4/10000的食鹽與4/10000的小蘇打合劑全地潑灑;③在水溫20-25℃下,用3%-5%的食鹽水浸洗病鱔3-5分鐘。
3、腸炎病:病鱔體色由烏黑變青,食欲減退,腸管充血發炎,肛門紅腫突出體外。治療方法:①每50公斤黃鱔用痢特靈5克拌餌投喂,每天一次,連續3-5天;②每50公斤黃鱔用大蒜瓣250克(需搗爛)和食鹽250克一起拌餌投喂,每天一次,連續3-5天。
4、感冒病:水溫突然變化,會刺激鱔魚的神經末梢,引起機能混亂、器官機能失調、行動失常等癥狀。防治方法:①黃鱔苗種下塘或轉塘時,要注意兩個池水溫度差異不能過大,若相差過大,要設法調節水溫,鱔苗一般溫差不超過2℃,鱔種一般溫差不超過5℃;②若用地下井水做水源,井水在進入鱔池前,需經過太陽曝曬,否則,井水直接進入鱔池中,也會引起黃鱔患感冒病。
5、梅基斑病:病鱔體表背部出現黃豆或蠶豆大小的黃色圓形病斑。防治方法:①在黃鱔飼養期間,將幾只贍蜍放在鱔池中,利用其分泌的蟾蜍殺滅病菌,可以預防此病;②發病后,應立即更換池水,并用幾只剝去皮的蟾蜍在池中反復拖動,可以治療此病。
6、發燒病:黃鱔放養密度過大,引起黃鱔體表分泌大量的黏液,使黃鱔躁動不安,互相纏繞成團而窒息死亡。防治方法:①在繕池中放養少量的泥鰍,讓其吃掉殘餌和上下躥動,增加水中的溶氧;②發病后應徹底換水,并在每平方米的池水中潑入0.07毫克/升的硫酸銅溶液50毫升進行治療。
上一篇:黃鱔苗下箱后的技術管理工作 下一篇:隔年黃鱔苗養殖探索:冬天黃鱔養殖管理也不能松懈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野生黃鱔多少錢一斤?
- 黃鱔每畝產多少斤?黃鱔如何提高產量?
- 黃鱔養殖場怎么建設?黃鱔養殖場建造方案
- 黃鱔養殖安全越冬方法
- 黃鱔最喜歡吃什么食物?
- 養殖一畝黃鱔多少利潤?
- 大棚黃鱔養殖技術
- 有機黃鱔性逆轉及環境因子的影響
- 黃鱔養殖常見病航尾吸蟲病處理方法
- 黃鱔變性過程詳解
- 黃鱔養殖成功關鍵季——放苗和白露前后
- 網箱養殖黃鱔常見病棘頭蟲病治療一例
- 黃鱔養殖疾病防治要把好三關
- 五月份網箱養殖黃鱔的技術要點
- 黃鱔池如何疏通網眼且消除底臭?請看這里!
- 黃鱔健康高效養殖全程操作指南(二)
- 網箱養殖黃鱔的現狀及相應對策分析
- 泱盛生物技術總監趙宇江詳解網箱黃鱔養殖“十二式”
- 黃鱔泥鰍高產套養五大技術要點介紹
- 黃鱔和泥鰍的生態套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