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t799u"></tbody>
  •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鱔魚

                池塘網箱黃鱔病害的預防與治療方法

                編輯:   時間:2018-06-22   瀏覽:

                1、病原分析

                池塘網箱中黃鱔的病害主要來源于生物、物理及化學等因素。有些病害是單方面原因造成的,有些則是多方面共同危害的結果。

                1.1生物因素

                主要是細菌、病毒和寄生蟲以及一些生物直接捕食或危害黃鱔。由細菌、寄生蟲造成的病害較多,如赤皮病、腸炎病、毛細線蟲病等,病毒因素給養殖帶來的危害目前還較少發現。

                1.2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往往不直接造成危害,一般與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后造成危害,如運輸不當造成機械損傷引起細菌感染,引發疾病。但水溫的劇變超出黃鱔適應的范圍后,則極易對黃鱔造成危害,引發疾病導致死亡。

                1.3化學因素

                主要是水中溶氧、pH、有害有毒氣體、重金屬及其鹽類的危害。

                當水中溶氧過低時,黃鱔新陳代謝緩慢,體質弱,抗病力降低,易被細菌感染而致病。黃鱔喜在有機質較多的偏酸性水中生活,最適宜的pH為6~7.5,否則會引發其它疾病而死亡。如果池底腐殖質太多,則易產生硫化氫、氨等有害氣體而引發疾病。

                如果飼料中添加激素、抗生素等化學物質,會嚴重影響黃繕的品質,危害食品安全。

                1.4其它因素

                1.4.1自然因素如空氣中的病毒、細菌的侵入,其它農田噴灑農藥時,藥霧隨風入池,導致數小時內全池鱔魚死亡。

                1.4.2管理因素如密度效應,池塘中網箱設置密度以及鱔種的投放密度。密度過小,影響產量,密度過大,會造成缺氧和飼料利用率低,致使生長不一致,導致部分黃鱔體小病弱而發病或相互殘食。

                1.4.3“應激”反應這是一種很重要的致病因素。通過試驗觀察,引起黃鱔產生“應激”反應的因素,主要是生長環境的改變以及氣候、溫度的變化。主要集中在鱔種進箱階段,黃繕因不適應新的生活環境,或氣候、水溫變化大,而產生“應激”反應,主要造成免疫功能下降而發病死亡,死亡率高的可達90%以上。

                2、鱔病的診斷方法

                2.1現場檢查

                觀察病鱔的反應,患急性鱔病的往往無明顯病狀表現,與正常黃鱔差別不大,僅在病變部位有變化,常在短期內發生死亡。慢性病鱔則表現出體色較黑,體質瘦弱,狂游,逐漸行動緩慢而死亡。檢查時,如發現黃鱔表現出不安狀態,上躥下跳,急劇獨游,則表明黃鱔有病。

                2.2鱔體檢查

                主要是肉眼檢查,黃鱔的頭部、吻、體表有無病變、寄生蟲,頭吻部有無充血,鱔體是否有大量粘液脫落,眼睛是否渾濁,表皮有無紅腫、潰爛和尾部是否腐爛。

                2.3內臟檢查

                以腸道為主,將腸道剪開,將前、后二段仔細檢查,注意是否有寄生蟲,腸壁有無紅腫、潰爛、白點及食物消化不良等。

                3、主要預防措施

                黃繕一旦發病,大多失去食欲,一般藥物難以治療,因此對鱔病要堅持防重于治的方針。

                3.1規范操作

                整個生產過程嚴格按《無公害食品黃鱔養殖技術規范)NY/T5169-2002執行,養殖環境符合GB18407-2001《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境要求》。

                3.2嚴把鱔種質量關

                選擇規格整齊、體質健壯、色澤光亮、無傷無病、游動活潑的深黃大斑鱔或淺黃細斑鱔進行養殖。鱔種來源最好是人工繁殖的苗種,但現階段人繁規模較小,苗種不易購得。因此本試驗主要采用的是天然采捕(籠捉)的鱔種,部分從市場購買的鱔種則經過了嚴格挑選。

                3.3嚴格消毒措施

                投放鱔種前,池塘、網箱都進行了嚴格徹底的消毒,每公頃池塘用生石灰2250kg或用10g/立方米漂白粉化漿后全池潑灑,每口網箱用生石灰1~1.5kg全箱潑灑。1周后,待網箱附著有藻類再投放鱔種,投種前,將鱔種放在2%食鹽水中浸洗5~15min。

                3.4加強管理

                嚴格控制池中網箱的設置密度及網箱中投放鱔的密度。在飼料投喂方面,堅持“四定”原則,不投喂含有任何有害化學物質(激素、抗生素類)的飼料。及時清除黃鱔吃剩的飼料。在勤換水的同時,注意溫差的變化和水位的相對穩定。


              1. <tbody id="t799u"></tbody>
              2.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3.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粉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