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body id="t799u"></tbody>
  •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中國養殖行業領域專業門戶網站
                當前位置:中國養殖基地 / 鱔魚

                茭白田間套養黃鱔模式介紹

                編輯:   時間:2018-06-22   瀏覽:

                茭白田間套養黃鱔是利用作物茭白田間實行栽植茭白套養黃鱔相結合的新模式。經江蘇靖江等地生產實踐證明:茭白田間套養黃鱔,不僅可以充分利用茭白田間水體的生態環境,茭白與黃鱔共生相得益彰,降低栽植茭白與養鱔生產成本,而且能提高茭白田間生產綜合經濟產出率。

                1、田塊建設。平整田地,四周開挖深0.8米、寬0.5米挖一條深0.3米、寬0.5米的橫溝,田中央挖一條寬1米、深0.3米的縱溝,挖出的泥土加高加固池埂,池埂高出田面0.5米,作為防逃墻,夯實不滲水。并在田塊進排水口用密眼鐵絲網罩好。作為養殖黃鱔的茭白田塊,必須具有通風、透光、進排水方便、土壤保水性能良好的特點。為便于操作管理,一般套養的茭白田塊面積在10-15畝為宜。

                2、施足基肥。翻耕、曝曬、粉碎泥土后,每畝施腐熟的豬牛糞等有機肥1000公斤、過磷酸鈣40分斤作基肥,均勻撒于土壤表層。4月底,每個共育池(四周排水溝等)內施50-100公斤雞糞,注水深0.3米,繁殖大型浮游動物,供鱔攝食。

                3、茭白移植。選擇產量高、品質優、抗澇性強的中介茭白。栽植株距75厘米、行距80厘米,每畝移栽1110株,4月中上旬移栽結束。

                4、黃鱔放養與共育。從5月份起,在當地市場上購買漁民用鱔籠捕到的野生鱔魚,選擇無病無傷,游動活潑,規格整齊,體色為黃色或棕紅色的鱔種,一般畝放規格在每公斤20-30尾的鱔魚800。尾左右。如餌源充足、水質條件好可以增加到1000尾。鱔種入田前用3-5%食鹽水浸泡5-10分鐘消毒體表,防止體表帶病入田。在放養黃鱔苗種時,也可適當放養一些泥鰍,在泥鰍上下竄動時可增加水中溶氧,并可防止黃鱔互相纏繞。黃鱔是以肉食為主的雜食性魚類,特別喜吃鮮活餌料,如小魚蝦、蚯蚓、蠅蛆、螺蚌肉、水生昆蟲等,主要投喂活小魚蝦、小螺螄,采取一星期投喂一次,投喂量在30-50%左右,把活小魚、蝦、螺一起放入田間豐產溝與排水溝等處,讓黃鱔自己采食。還要適當搭配投喂一些植物性飼料,如麥麩、米飯、瓜果、蔬菜等。其育期間也可投喂蛋白質含量在30%以上的配合飼料,分多點投喂,確保所有的鱔種攝食均勻,黃鱔有晝伏夜出的覓食習性,初養時可在每天傍晚投飼,以后逐漸提早投喂時間,經10天左右的馴養,即可在每日上午9時,下午2時、晚上6時分三次投喂,以保證黃鱔充足的餌料。每次投喂時一定要根據天氣、水溫及殘餌多少靈活掌握,一般為黃鱔總體重的5%在若。每天要堅持“四定”投喂,就會使黃鱔形成條件反射,集群攝食。

                5、病害防治。鱔苗放養前要用3-5%食鹽水浸洗消毒5-10分鐘,殺滅體表寄生蟲;黃鱔套養于茭白田間水體中,蔣白凈化水質,為黃鱔生長發育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黃鱔抗病力極強,很難得病。只要在共育期間每半月向田間水體潑灑一次漂白粉每立米用藥2克或生石灰10克,做好了預防工作,發現病鱔,及時治療,必須做到“無病先防、有病早治”。禁止使用除草劑、五氯酚鈉、毒殺酚等毒殺性農藥。

                6、日常管理。

                (1)、水質管理。茭白田間水域是茭白和黃鱔共同的生活環境,茭白田間套養黃鱔,水質管理主要依據茭白生產需要兼顧黃鱔生活習性。初定植時灌深水,以扶苗活棵。緩苗后保水6-7厘米,以利地溫升高,促發棵和分蘗。分蘗后期水層逐步加深到15厘米(利于黃鱔生長發育),控制無效分蘗,促早孕好茭。共育期間,必須保持池水肥爽、清新、溶氧量充足,一般5-7天換注新水一次,每次換水量1/4-1/3,并加高水位10-15厘米,調節水質,保持水質良好。每次投飼前一定要撈除殘餌,以免污染水質。除了注意日常投飼及水質管理外,經常巡池檢查及日常管理工作也不可忽視,特別是要隨時注意天氣變化,以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在天氣悶熱時,發現黃鱔將身體豎直,頭伸出水面,表示水體中嚴重缺氧,需加注新水增氧。

                (2)、科學追肥。第一次在定植后10-15天每畝施尿素5-6公斤,追肥時間僅留遮泥水。第二次為催苗肥,在第一次追肥后10天,畝施粉碎的豆餅50公斤(既作茭白催苗肥料,又作黃鱔植物餌料)。第三次為孕茭肥,在多數分蘗進入孕茭期,畝施7-8公斤。

                (3)、除草打葉。除草二次,第一次在栽后20天,第二次在植株封行前。8月中旬在不傷植株的前提下,剝去枯黃病葉,以利田間透光,利于黃鱔生長發育,剝去的葉片帶出田外處理。

                (4)、采收捕鱔。在金秋期間,采收秋茭時,不能損傷鄰近分蘗,3-5天采收一次。捕鱔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常規方法是放干田間水溝中積水,干捕、抄網抄捕等多種捕撈方式。黃鱔越冬至春節前后出售經濟效益高,因此要加強越冬管理,把池水放干,并在上面鋪一層稻草或麥秸、茭白葉等以保持泥土濕潤和土層中的溫度,以達到保濕防凍的目的。另外還要防止鼠和貓等生物敵害侵入。


              1. <tbody id="t799u"></tbody>
              2. <option id="t799u"><span id="t799u"></span></option><option id="t799u"><source id="t799u"><tr id="t799u"></tr></source></option>
              3. <track id="t799u"><span id="t799u"><td id="t799u"></td></span></track>

                    <tbody id="t799u"><span id="t799u"></span></tbody>

                            粉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