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高溫季節黃鱔養殖要把五道關
編輯: 時間:2018-06-22 瀏覽:
盛夏來臨,水產養殖業進入了關鍵季節。隨著水溫的升高和投喂量的加大,魚病和水質變化也要引起養殖戶的注意。夏天黃鱔的養殖要嚴把以下五關:
一、溫度關:夏季氣溫最高可達35℃~42℃,黃鱔對高溫的最大適應限度不超過38℃。降溫措施有三點:一是蔭棚降溫,即在成鱔池正上方人工搭設蔭棚。蔭棚搭設可借助池邊植物(如扁豆、絲瓜)的藤蔓或直接用稻草簾等覆蓋物構成,但覆蓋物不宜過密,既可起到遮陽的作用,又可保證池水有一定的光照;二是水生植物輔助降溫,多與蔭棚降溫一同使用。在成鱔池水面上投放適量浮游水生植物,如水葫蘆、水浮蓮,借助植物體遮陽,注意水生植物的覆蓋面積不要超過池水面的1/2;三是換水調溫,夏季把池水位加至25~30厘米,當氣溫達到38℃以上時,采取更換池內表層水來平衡池水溫度:另一種是采取終日微流水進出,此法降溫效果最好。
二、餌料投喂關:一是保持餌料的清潔衛生,特別是動物性餌料一定要新鮮,切忌投喂變質飼料;二要注意餌料的質量,要多選用動物性高蛋白餌料,如蚯蚓、黃粉蟲、蠅蛆等;三要掌握好投餌量,每日投喂標準以當日黃鱔吃完為宜,如遇惡劣天氣,黃鱔攝食量減少,應及時撈除剩余餌料,以防剩餌料腐爛污染水質。
三、池水酸堿度關:夏季成鱔池的水質的PH值應嚴控在7~7.8之間最佳,如果池水長時間呈現酸性,可在池內潑灑生石灰水調節。如果水質堿性長時間偏大時,可以適當潑灑些醋精或肥水來調節PH值至適宜范圍。
四、防逃關:夏季,當天氣突然變化,會使池水中黃鱔感到不適,黃鱔焦躁不安,此時最容易逃跑,特別是在夜間發生外逃的可能性最大。因此,在雷雨季節,要經常檢查水位深淺,池壁和池底有無裂縫以及排水孔的網罩是否完好,及時排除隱患,堵斷外逃的出路。
五、浮頭關:在天氣悶熱,陰雨天或傍晚遇雷陣雨,水質嚴重惡化,水面出現氣泡等情況下,早晚巡池時發現黃鱔群集水面,散亂浮動,受驚則跳動,說明池水嚴重缺氧,必須采取措施迅速處理。對輕度浮頭,可及時注入新水增加水體溶氧;夏季和初秋易出現暗浮頭,由于癥狀輕,不易察覺,容易發生泛塘死亡,要仔細觀察,一經發現要立即注水預防;對因天氣、水質突變引起的浮頭,要減少投餌,撈出餌料殘渣,從速注入新水。注意加注新水不宜在傍晚進行,以免造成上下水層對流反而加劇浮頭。
除以上幾點外,還要注意疾病預防。
疾病防治:
(1)“感冒”病。由于注入新水時與原來的水溫差過大所致。只要調好水溫,使之穩定,就可防治本病。
(2)毛細線蟲病。寄生于鱔魚體內,使魚消瘦死亡,并伴有水腫、肛門紅腫。每千克黃鱔用90%晶體敵百蟲0.1克,拌入飼料內投喂,連續6天,即可.
(3)梅花斑病。鱔體多處有黃豆大小的梅花斑狀潰爛點。可通過外消內服的方法治愈。
(4)黃鱔網箱養殖因密度較大,當飼料投放不足時會相互咬傷而使感染霉菌,在體表生長“白毛”,病魚食欲不振而死亡。治療方法是用食鹽水和小蘇打合劑潑灑。在飼料充足的情況下,不但可避免這一現象,即使同一網箱中放養的鱔種規格差異較大時,也不會發生相互殘食現象。
(5)網箱養殖中投喂的飼料要新鮮,不能投喂變質的飼料,網箱中部分剩余的腐爛發臭的飼料應及時清除,否則易引發腸炎病。治療方法可用磺胺類、呋喃類或大蒜內服。飼料投放前應洗凈并經200毫克/升高錳酸鉀浸洗3分鐘,再用清水淋洗后方可投喂。若使用人工配合飼料,其蛋白質含量需達到45%以上,且以蛆蚓漿為誘鉺并經馴化,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6)鱔種在捕撈、運輸和放養過程中要盡量避免擦傷,以防細菌侵入發生赤皮病,癥狀為體表出血、發炎,以腹部和兩側最為明顯,呈塊狀,需內用藥和外用藥消毒結合治療。預防方法:鱔種放養時嚴格消毒,具體方法是100千克水中加50毫升水產苗種消毒劑浸洗30分鐘,或用8%含碘鹽水浸洗10分鐘,然后放人清水中暫養1小時,再經清水洗一遍后即可放入箱中。
另外,應經常對水體進行消毒。消毒可用生石灰,用量15~20千克每畝水面,也可用漂白粉,用量1毫克/升;或用二氧化氯,碘制劑等高效消毒劑,按產品說明使用或在技術人員指導下使用。
你可能感興趣的內容
- 野生黃鱔多少錢一斤?
- 黃鱔每畝產多少斤?黃鱔如何提高產量?
- 黃鱔養殖場怎么建設?黃鱔養殖場建造方案
- 黃鱔養殖安全越冬方法
- 黃鱔最喜歡吃什么食物?
- 養殖一畝黃鱔多少利潤?
- 大棚黃鱔養殖技術
- 有機黃鱔性逆轉及環境因子的影響
- 黃鱔養殖常見病航尾吸蟲病處理方法
- 黃鱔變性過程詳解
- 黃鱔養殖成功關鍵季——放苗和白露前后
- 網箱養殖黃鱔常見病棘頭蟲病治療一例
- 黃鱔養殖疾病防治要把好三關
- 五月份網箱養殖黃鱔的技術要點
- 黃鱔池如何疏通網眼且消除底臭?請看這里!
- 黃鱔健康高效養殖全程操作指南(二)
- 網箱養殖黃鱔的現狀及相應對策分析
- 泱盛生物技術總監趙宇江詳解網箱黃鱔養殖“十二式”
- 黃鱔泥鰍高產套養五大技術要點介紹
- 黃鱔和泥鰍的生態套養